BU1期行动派个人品牌课

为什么下了那么多次决心,依然读不完一本书(2)

2017-06-04  本文已影响71人  三皮_ShinePea
我家的地中海风格书架

上一篇谈到如何消除阅读的心理壁垒,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读书前搞清楚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因为什么要翻开摆在面前的这本书。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阅读,事倍功半不敢说,但至少不虚此“读”是绝对能做到的。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有疑问:道理我都懂啊,可是一看书那些症状就又冒出来了,挡都挡不住啊,怎么破?

我说:看你骨骼清奇,请收下这块石板垫于胸前,然后,吃我一锤!

2.雷霆一击——击碎读书心理壁垒的正确姿势

姿势一:寻回消失的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无论是学生党、上班族、创业者,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太多事情要做,被动的、主动的、想做的、不想做的、例行的、突发的,一件一件的待办事项不断的填满每天24个小时。我们不断的忙碌着,就像一个齿轮周而复始的旋转着,好像已经没有额外的时间能用来做其他的事情了,比如读书。但你的时间真的已经饱和了吗?

我们不妨做一道计算题,拿上班族举例,一天24小时,减去睡觉7小时(我睡8小时才能达到自然醒......),工作8小时,上下班2小时,吃饭1小时,最后还剩6小时用来处理家务、杂事、突发事件和自己想干的事。表面看起来,我们大可以从6个小时的自由时间中抽出一部分用来读书,但实际上你发现根本不可行,这6小时已经被填的满满当当了,而且还不够用呢。

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呢?想知道答案只有一个方法:记录

如何记录时间
准备笔记本和笔,以半小时或一小时为单位,记录自己每天24小时都用来做了什么。不需要时间太长,因为这个工作还真的是很耗费精力的,坚持记录一周就好。

Tips:

一周之后,我们把所有的数据按照消耗的时长进行统计,从高到底排列下来,然后看着它们问自己几个问题:

  • 哪些事在处理时拖延了,效率是否可以再提高一些?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警惕自己那些无意义却消耗大量时间的动作和状态,小小的优化改进其中的一两点,节省出1~2小时应该不成问题。

时间就这样被我们找回来了。

姿势二:需要一点点前戏

我们上学的时候,考试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复习和模拟测试,为期末考试做足准备;运动员上场比赛前需要在场边慢跑、拉伸,为的是让身体热起来,可以更好的展现实力;老司机开车前喜欢原地热热车,以便车子在路上能发挥最佳性能。

以上都是我们知道的常识,它们的共同点是:在正式开始做一件事情前,为了保证完成质量,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将自己或工具调整到最佳状态。

读书也是如此。

你会说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吗?想看书就看呗。先别急着否定,告诉我你有没有遇到以下的情况:

  • 饶有兴致的翻开书,序言还没看完已经昏昏欲睡了;

如果你不幸中枪了,没关系,改善只需给读书增加点“前戏”,或者说——仪式感

首先,物质上要充足

  • 要保证自己睡眠充足,吃饱、穿暖,看书前最好去趟洗手间,避免看书时被生理的各种需求打断;

其次,寻找屏蔽时间和空间

找到不会被别人打扰到的时间和地点,用来读书。我习惯在午休小憩一会儿后,在下午上班前的一段时间看书,非常的安静且不会被打扰。

最后,精神上调整至最佳频率

  • 在读书开始前的十分钟,让自己安静下来,清空大脑中的杂念,想象对即将打开的这本书的那份期待;

尽情的去享受这本书想告诉你的一切吧~

姿势三:从仆从到国王

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你是不是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

  • 从第一页开始一直读到最后一页,不能跳过任何一页,生怕错过重要的内容;

如果以上符合你的读书习惯,那么你是把读书放在了比自己高的位置,它说的每一句话你都需要洗耳恭听,你成了书的仆从。

你可能会说,我这样没错呀,我花钱买来的书,我没有全部看一遍不就损失了吗?遇到不懂的就去搞明白,不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吗,总不至于似懂非懂的就这么跳过去吧?

我只能说这样理解是片面的。

  • 首先,搞清楚自己买这本书的目的,是消遣还是想搞明白某个问题。如果是消遣,那怎么看随你,达到娱乐放松的目的就好。如果是想搞明白某个问题,那就带着问题去找书中的某些章节去看,找到答案,解决了你的问题,那这本书也就算看完了,至于其他章节,等到有相关问题时再看也不迟。

以上就是读书的国王心态:做书的国王,我需要什么你得提供给我,其他的啰里啰嗦我才没空搭理呢。

怎么样?要不要试一试?

姿势四:大胆去分享

经常有小伙伴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看书总是记不住啊,看过去就忘了,是不是我天生不适合看书?

其实,在记忆力方面,虽然人和人之间是有些许差异的,但都逃不过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规律,即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看过的东西会形成短期记忆,1天后能回忆起的内容只剩下25%左右。如果想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复习,通过复习不断强化记忆,最终形成长期记忆保存在大脑中。

那么,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吗,我认为是分享

看过一本书后,在第一时间将你的心得体会,学到的方法技能与人分享,不但能促进形成长期记忆,还能帮助自己察觉看书时没有吃透的部分,转而再次有目的行的回读。

分享不仅仅只是和人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你可以写文章(比如这篇短文)、画思维导图、进行线上直播、参加线下分享活动等等。

你可能会说,写文章、画思维导图还好说,你让我做线上线下直播,万一讲砸了,万一听众里遇到高手了,可是要丢大人了。况且我也不是网红大V,谁会搭理我呢?

拜托,先想想清楚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将看过的书形成长期记忆,不是真的让你传道受业解惑啊,就算没有观众捧场又如何,至少还能够勇敢的自我欣赏对吧?

所以,勇敢的站出来,在大家面前做一场分享吧。比如,在某个会议室空闲的午后,召集身边的同事,给他们谈谈你对昨天刚看过的那本书的心得体会吧~

<稍事休息,马上回来>


我是三皮,感谢你的驻足,希望我的文章能带给你些许的帮助与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