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自传:《人间采蜜记》
李银河,1952年出生,北京人。父亲是人民日报社的创社元老,母亲是人民日报社的编辑。小学是好学生,乖孩子,见过毛主席。十四岁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学业就此中断,在南下串联途中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小时候即显露出虐恋的性心理和性取向。
十七岁到十九岁,在内蒙古建设兵团待过的三年,李银河谓之“人生第一课”。物质上艰苦、精神上苦闷的这段知青经历让李银河在二十岁就成熟起来。从此,李银河“偏爱从肉体上得来的真理,不再轻信任何人”。
从内蒙古兵团回来待业在家,李银河内心彷徨之余,读了很多书。其中,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所倡导的“合理的利己主义”对她人生伦理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二十一岁,李银河去了父亲的老家——山西沁县“接受再教育”,写下很多农村生活笔记,在整整两年的孤寂生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
二十二岁时,李银河被山西大学历史系录取,经历了既美好又痛苦的初恋。
“文化大革命”结束当年,大学毕业在光明日报任记者兼编辑的李银河看到了王小波的手抄本《绿毛水怪》,当时就产生了强烈共鸣。结识王小波后,两人陷入热恋。
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一年后,李银河参加了费孝通举办的社会学讲习班,开始了解社会学,激发了对社会调查的兴趣。李银河还在讲习班结识了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霍兹纳,此人后来帮助她进入匹兹堡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此李银河走上了社会学研究的道路。
1980年,李银河和王小波结婚,二人声称互为对方的良心。1982年,三十岁的李银河孤身一人去美国读书。对自己的留学动机,李银河写到:我想了解一般人对事物的通常看法是怎样的。
两年后,王小波来美国陪读。李银河在饭店做服务生,王小波刷碗,日子过得清贫却开心,两人还设法攒钱游览了美国和欧洲。留学期间,李银河如愿以偿地汲取到了”更多的精神食粮——深入心扉的情感,清澈有力的思想,以及所有的虚构之美,包括音乐、美术、戏剧以及优雅的生活”。
1988年,李银河博士毕业。夫妻二人回国后,李银河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出版了《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李王合著)、《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等专著和译著。
1989年至1991年,李银河集中精力做同性恋研究,王小波帮助她做男同性恋研究的访谈,最后研究成果汇集成《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在香港出版。
1992年,李银河离开北大,回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社会学所工作了二十年,直到退休。
1996年,王小波心脏病发作辞世。回忆和王小波相伴二十年的感情经历,李银河感慨:“我这一生仅仅得到了他的爱就足够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磨难,小波从年轻时代起就给了我这份至死不渝的爱,这就是我最好的报酬。”
李银河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期间的研究题目是“虐恋”。她认同福柯的观点:虐恋应该被视为人们追求快乐的一种方式,一种风格,一种对身体快感和人际关系的创造。
1999年,李银河出版了《性的问题》一书,对淫秽品问题、卖淫问题、聚众淫乱问题、自愿年龄线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成为中国社会涉性问题论证的焦点。她感到中国社会性观念的转变任重而道远,但她也注意到,符合当前社会状况的社会管理办法正在逐渐建立,她相信,只要假以时日,社会管理制度会趋于合理,人们的“性生活”将越来越快乐。
2000年,国家打算修改婚姻法,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李银河将针对婚外恋分歧巨大的各种观点编入《婚姻法修改论争》,对修改婚姻法的过程有过影响。后来,她多次向人大和政协提交同性婚姻提案。她认为,同性恋在人口中只占百分之四,必须改善少数人群的利益表达机制,使得他们的特殊利益能被提上议事日程。
同年,李银河将参加加州大学性别问题研讨班期间搜集到的文章翻译,出版了文集《酷儿理论——西方九十年代性思潮》,将同性恋者、双性恋者、易装者、易性者、跨性别者、虐恋者、无性恋者等人的行为理论介绍给国人。
自2005年始,李银河开始写新浪博客。她与女同性恋者的网络对话录汇集而成的《你如此需要安慰——关于爱的对话》成为长销书,可见女同性恋问题在民间受到非常关注。
2011年,李银河出版了调查报告《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关系》,反映农村女性生理、心理、社会以及文化生活中的状况。
失去王小波的李银河,后来遇到了一位狂热的追求者——“大侠”。大侠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跨性别者。他们在一起快乐生活,还领养了一个男孩。
现在的李银河热衷写作,用她的话来说,“终生写作。写作终生。这将是我对余生生活方式的不二之选”。
以上是李银河的自传《人间采蜜记》的概括与总结。
李银河说,我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从精彩纷呈的花朵中采撷那一点点精华,认真品味,不知餍足。生命不息,采蜜不止,直到老得再也飞不动了,才躺在花从中静静地死去。
我认为李银河从人间采到了蜜,无论是她所从事的有益的事业,还是先后经历的两次不同凡俗的爱情。她是一个率真而洒脱的人,祝她生活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