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宅家看电影之《拆弹部队》——美国人的奥斯卡
昨天跟大家聊了82届奥斯卡提名影片《无耻混蛋》,有很多亲们问我那届的最佳影片颁给了哪部影片?正好没有决定今天要看哪部影片,那就索性翻出来又把这部影片又重温了一遍。依旧没有惊喜,在我看来它远不及昆汀的《无耻混蛋》。接下来就跟大家聊聊这部相信很多亲们会觉得非常陌生的荣获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六大奖项的战争片《拆弹部队》。
艺术真的无国界吗?必须承认,有一部分、在有些时候应该算是的,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绝对不包括在其中。就在《拆弹部队》击败《阿凡达》独揽六项大奖,成为82届奥斯卡最大赢家的时候,这个结论再一次被彻头彻尾的印证,也再一次让我们清醒,奥斯卡是美国人办的,它是只属于美国人的奥斯卡……
在我看来,《拆弹部队》与其说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更像是一部由道地的美国人,在战后的伊拉克,以其自身视角,用DV所拍摄的一部记录短片。因为作为电影,它显得过于简陋。没有震慑人心的特效,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大段的对手戏交流,甚至开口说话的演员都寥寥可数,整片看下来更像是James一个人的战斗……就是这样一部小成本制作,却打败了所有对手,捧得众多小金人,我想只有一点可以解释,它更符合美国人的胃口。
《拆弹部队》满足了众多美国人个人英雄主义及严重自我膨胀的救世主心态;它尽显了美国大兵济世救人的无畏与神勇;而与此同时,它也掩盖了他们还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元凶和刽子手。这就注定此片绝对不会成为无国界的大众电影,不会被多数人所接受。国家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及政治立场的诸多不同,注定其只能成为美国人看得懂会买单的电影。
对于一贯擅长拍摄男性题材的女导演Kathryn Bigelow,很好奇她拍摄该片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想通过此片传递反战情绪,也有人说是对美国军事主义的一次歌功颂德。而在我认为:她无意去评论战争,只是用她所能感知的视角,去记录驻伊美军的一段状态而已。正如影片开篇时的一段文字:战争就像毒品,会使人上瘾。好不不好,留给观影的人自己评判。
凭借此片,Kathryn Bigelow成为了奥斯卡首位最佳女性导演。但平心而论,《拆弹部队》无论从艺术表现还是技术层面与其他提名影片相比,都不占丝毫优势,Kathryn Bigelow并未赢在导演功力上,总叫人有种胜之不武的感觉。如果你没有时间,此片着实可以忽略过去。如果你只有看一部片的时间,建议在其他几部提名影片中随便找一部来看,都比观看此片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