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3个月时间,写出一部「被互联网培植愤怒」的帝吧风云录
昨天早上9点多,我所在的两个微信群先后弹出同一篇文章,「帝吧风云:被互联网培植的愤怒」。稍早分享的是这则长文的作者、《智族GQ》总主笔何瑫,他将报道链接放在群里,留了一句话,「关于帝吧,前阵花三个月做的一篇稿子」。
还没来得及细看,我看到另一个群里也有人分享了这篇文章。这是一个汇集国内500位90后记者的微信群,上周南海裁决结果一出,加上近期沸沸扬扬的「赵薇辱华」,以及最近爆发的一系列「小粉红抵制美货」事件,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由此也带来了种种话题争议。
这或许就是一种时代病:从路怒族到网络暴民,我们的生活已不可避免地混入了暴戾气息,互联网则强化了这些负面情绪。好奇心日报昨日转载的一篇文章表明,疲劳会同时涉及到身体、心理和文化上的体验;19 世纪的美国医生乔治·比尔德也认为,现代环境、特别是城市环境产生了过多的刺激,人的感官受到噪音、视觉、速度和信息持续不断的冲击,敏感的神经系统无法处理这种感官的过载。
所以,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我相信无意的成分更多),我认为由何瑫执笔的这篇万字长文不光应时应景,而且印刻了诸多时代印记。事实上,何瑫本人的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特稿写作者,起初通过人人网认识的时候,何瑫还在《21世纪经济报道》供职。在《人物》和《智族GQ》期间,何瑫也出产了很多优秀作品,不管你是纯粹的阅读者或者希望掌握特稿写作技巧,他的报道都值得一读。
除了文字本身,「三个月出稿」同样令人感慨。这是一个更偏爱快速、碎片、浅层阅读的时代,大多数媒体的选择都是曲意逢迎,能够用这种方式做长报道的机构越来越少。写这条微信之前,我从知乎(http://t.cn/RtZhwiW)上看到一个提问:为什么《智族 GQ》和《时尚先生》等男性杂志吸引了众多优秀特稿记者。何瑫对此是这样回应的:
从软硬两方面简单说吧。硬:比绝大部分新闻类媒体更充足的题目制作经费和操作时间,只要你有真正好的题目,不会因为差旅费不够用或是在你正想要沉下心来深入采访的时候却收到催稿通知而感到苦恼;软:比新闻类媒体相对更舒缓平和的整体气氛和工作节奏 使人不会整日处于一种激奋的焦虑感中 有助于静下心来耐心打磨文字。
另外,优秀的视觉编辑和美术编辑会最大程度提升版面的精致程度,会让你感到自己的作品是在一间小而美的手工作坊中精心打磨出来的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当然前提是自己写的文字也能配上美丽的版面),我想这是会让大部分特稿写作者获取愉悦感的。
这个问题只有5个回答,何瑫的答复获得26个「赞同」,排在第一位。
GQ报道 | 帝吧风云:被互联网培植的愤怒
●文=何瑫 编辑=曾鸣 主图=智族GQ
2016年初的帝吧出征 Facebook 事件,令主使者百度贴吧李毅吧引人瞩目。这已不是这个组织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十余年间,这个习惯于集体愤怒的互联网组织在经久不息的“爆吧”中不断吸纳趣味相投的新成员,规模达两千万人之巨,已然发育为一个具备完整权力体系和运转法则的虚拟社会。
规模愈发壮大的同时,李毅吧的人员构成与内在气质亦发生着耐人寻味的变化。在亲历者眼中,早期的李毅吧善于思考、不畏权势、勇于批判质疑,曾是中文互联网世界中最富创造力和独立自由精神的组织之一,但后来,“屌丝”概念在此生根发芽,曾经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李毅吧日趋娱乐化、低龄化、情绪化,发生了一系列富有意味的转变。
某种意义上,李毅吧的演变史亦可视为折射现实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此间的种种故事,常能在现实中找到参照。《智族 GQ》通过对李毅吧发展历程中的多位关键人物的深入探访,尝试去探寻它因何而生,又将走向何处。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