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笔记之《父母的语言》——被忽略的起跑线
《父母的语言》原名《Thirty Million Words》三千万词,作者与一系列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不同家庭在孩子3岁之前所听到的词汇的差距量达到三千万字之多。孩子之间的差距在九个月的时候就慢慢展现出来,三年级以后这种差距会越发明显。
开始划重点喽,本书提到了父母与孩子沟通的3T原则:
第一个T(Tune in)共情关注
要把孩子的情绪、感觉讲出来,帮孩子解释。樊登老师讲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在给宝宝讲绘本的时候,他们通常不会跟着我们的思路去听,而是一会看看这里一会又摸摸那里,这时候家长不应该强行打断孩子让孩子专心听绘本,因为小孩子也做不到,而应该是家长认真观察孩子,然后理解他们并作出相应的行动。比如孩子看向玩具的时候跟他说:“这个是你的玩具熊,你是不是不想听绘本,想玩你的玩具熊了?”
第二个T(Talk more)充分交流
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让孩子把看到的和这个世界联系起来。记得我的孩子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带着他出门,无论看到什么我都会解释给他听。比如我会告诉他我们正走在马路上,路边有柳树,树叶是绿色的,地上还有小野花,是紫红色的……现在想来我也算是做到了充分交流的。
樊登老师讲出了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少用代词
大家有没有听到过别人对你说“往那边走”这样类似的话,我很想问“那边到底是哪边?”成年人都听不明白,何况是小宝宝呢!你跟小宝宝说“这个是树,那个是花”,虽然他们没办法表达出自己的困惑,但脑袋一定是懵的!
2. 脱离语境
比如我们跟孩子说了“路边有棵绿色的树”,虽然还没有到秋天看不到秋日的景色,我们依然要告诉孩子“现在是春天所以树叶是绿色的,等到了秋天,天气慢慢变冷,树叶会变成黄色,还会飘落下来,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这就是脱离语境。
第三个T(Take turns)轮流谈话
用因果关系来解释,比如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是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不许碰!”“不能动!”,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但是我们会发现,你越是明令禁止孩子越是喜欢那么去做,那是因为孩子并不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比如不让孩子碰触插线板,要告诉他插线板有电,如果不小心被电打到会很痛,所以不能动插线板。而命令性的语言只会让孩子停止探索,不敢去探索边界。
数字化时代手机、电视成了很多人口中的“哄娃神器”,因此作者在3T的基础又加了一个T——(Turn it off)关掉它。电视、手机不能和孩子产生互动,可以说是不共情、不充分、不轮流,所以要全部关掉!
父母的语言不仅仅局限于我所以为的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读写能力等这些语文相关的内容,其实还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起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这些都与孩子以后的学习、发展,未来是否能够成功息息相关。不禁感慨,我已经错过了孩子最宝贵的3年时间。而如果你的孩子刚刚呱呱坠地,或者正抱在怀中嗷嗷待哺,又或者已经在蹒跚学步、咿呀学语,那我真是羡慕你们,一切都还来得及。希望我的文字能够帮到你们,如果有兴趣想了解更多,可以选择买书来看,或者像我一样去《樊登听书》里面去听。
我们经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很多父母拼命挣钱想着买学区房,不惜重金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报早教班、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关注。我们以为的起跑线是这些,但其实我们错了。孩子的起跑线不是学区房,不是重点学校,不是早教班、兴趣班、辅导班,而是父母的语言。多多陪伴、沟通,正确的语言可以帮宝宝建立大脑神经元链接,为他奠定未来成功的基础,这样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