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小说

小裁缝爷爷的传奇人生(一)

2017-05-09  本文已影响48人  打工者的小窝
旧时的裁缝

1940年后,国民党顽固派连续掀起三次反共高潮。1940年11月国民党政府不但停止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被装供应,而且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造成棉花、布匹来源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全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纺线、织布、染布、做军鞋。

我的爷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招进新四军华东军区后勤部军服厂的,续写着他作为一个从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小裁缝的传奇。

我的爷爷兄妹5个,爷爷排行最小,爷爷还没记事的时候,太爷就去世了,因此爷爷只是从供在家里的画像上看见过太爷的模样。因此,爷爷兄妹5个都是太奶一个人辛辛苦苦拉扯大的。

那时,我们家没有土地,是佃户,就是凭租种地主的土地而养活全家的穷苦人家,因此,爷爷上面的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没念过书,芭斗大的字也不识一个,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跟在太奶的后面去割草种地,维持着生计。

由于爷爷排行最小,且人又活泼机灵,颇有远见的太奶就把送到私塾念了几年书。据说,太奶当时是这么想的,人不识字就相当于瞎子,家里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一窝瞎子啊,于是她就把爷爷送去读书,让他成为家里的眼睛。

爷爷念了几年书后,太奶又把他送到一个远亲那里学手工缝纫,也就做一个小裁缝。

学裁缝当学徒是很苦的,拜师时就说明白,徒弟做错事,如果被师傅一下子就打死了,那家里就没得赔,如果打两下才打死的,家里有的赔,可见师傅的严厉。

学裁缝的规矩很多,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吃菜要吃面前的,八仙桌上,坐要坐在长凳的一端,只能坐三分之二个臀部,夹菜时,端碗的手臂要夹得住东西,而且,师傅不动筷,徒弟就不能吃,有的还要为师傅倒“夜壶”,干各种杂活……这些规矩是吃穿住行等 各个方面都有,规定得很细,具有操作性。

别看爷爷是个男子汉,但他眉目清秀,心灵手巧,再加上识文断字,他学得很快,也没受多少苦,未满三年(当时学手艺都要当三年学徒)就出师单干了。

那时候还没有缝纫机,裁缝做的都是手工缝制衣服,最主要做的是旗袍、长衫、马褂等,从量体裁衣到一针一线的缝制,裁缝们凭的都是自己手上的真功夫。那时候,做裁缝手艺兴的都是上门服务,谁家需要就到谁家去,除了可以赚到钱,还可以在别人家吃饭,把自已家的口粮省下来。需要提供裁缝服务的一般都是富裕人家或是闺女要出嫁了需要做嫁衣的人家,一般的贫苦人家是请不起裁缝的。

我奶奶就是爷爷去人家做裁缝时认识的。奶奶家是富农,家境殷实,有一次,爷爷上门为奶奶和她的母亲做旗袍,可不知是爷爷的手艺不精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奶奶对爷爷做的旗袍很不满意,三番五次地修改都不行,不是说这里瘦了就是那里不舒服,忙得爷爷在奶奶家两顿都没敢吃什么饭,要知道,如果这笔生意做砸了,不仅会传出去坏了自己的名声,还要赔料,这些布可都是从江南带过来的丝绸啊,金贵得很,爷爷哪里能赔得起啊。

正在爷爷一筹莫展的时候,奶奶家管帐的先生过来说话,小伙子,要想不赔这个布料也可以,那你得答应我们一件事。爷爷抹了抹额头的汗,紧张地盯着管帐先生,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连声说,你说你说,我一定答应你。

那就是你要做我们老爷的闺女婿。管帐先生说完,掸了掸自己的衣袖,留下了站在那里呆若木鸡的爷爷,走了。

呵呵,原来是奶奶看上爷爷这个小裁缝了。

1940年,奶奶嫁进了我们家。1943年,爷爷做裁缝积累了一些钱,再加上奶奶娘家的资助,爷爷买了一台美制缝纫机,做事的速度快了,家里的生活也慢慢地好了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