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邑二月二
早听说潞城东邑的二月二龙王庙会,以传统的民俗表演和热闹的集市小吃而名。春节一出正月,有潞城朋友相邀,欣然而至。
春风拂面。远远就看到“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彩旗飘扬”,“那家伙,那阵势”比宋丹丹吹的景像还要让人的心情嗨起来。
龙王庙前面是一个修建相当不错的广场,热情的潞城朋友跑过来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条黄围巾,貌似这幸福的黄围巾算是通行证,贵宾证,一路有人招呼我们就进了龙王庙的主殿。据朋友介绍说,这里的龙王庙在元代就有了,很灵验的,老百姓一代代都敬奉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老的龙王庙被国家文物局定了国保单位,东邑的老百姓陆陆续续经过几年的保存、修缮,今年以一种完备的姿态,进行一场龙王神像开光、祈福的庙会活动。
上香文、敬酒文、祈福文一般是请村里年长并且德行好有文化的老人来写、来颂,看来颇有古意。而后,由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若干,他们头戴柳签,身着古衣,祭拜三皇。他们恭恭敬敬抬着圣水,一路鸣锣开道,叩拜礼毕,接着就是龙王巡视。只见他们抬着龙王赫然耸现,龙王黑脸獠牙,红锦披风,拱手而立,威严不语。两侧人群皆仰头望之,那些摄影师更是举起镜头抓拍这难得的画面。头顶烟花绚丽,外面礼炮轰鸣,锣鼓阵阵,人群攘攘,都争睹龙王巡察的盛况。不一会,龙王巡察已毕,回归正殿。开始了演戏祭唱和迎神赛社的活动。上党风俗,一般祭神活动是不能唱落子的,最起码要唱被称之为大戏的梆子,而潞城则是落子戏的故乡,所以今年特地从河北请了剧团来庙里唱戏,板胡一响,一腔高调悠扬地飘滿龙王庙的上空,大人小孩都兴奋着,享受着祭神盛况的狂欢。
广场外面的街道上,一队队“红火”次第走过,除了旱船、秧歌、威风锣鼓等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扛妆”和“皇杠”了。这些年农村的经济在发展,传统的民俗却在日渐衰微,扛妆这种形式已经越来越难得见到了。这是由青壮年男子用肩膀扛起一个木制的支架,上面站着一位打扮的美丽绝伦的小姑娘,可能是怕过于太重,小姑娘的年龄也就只有六七八岁的样子,但是她们化成年女孩的彩妆,类似传统戏剧里的花旦。
一队扛妆红红火火走来,是惊艳的感觉,大家都在看美丽的女子,少有人看在下面默默流汗的男子,一个小姑娘也许太累了,疲倦的睡着了,垂着一个点满花饰的头,不由让人心疼一下,也许,美丽的代价是疲惫,是装饰繁多的困乏。所以农人才一年里只有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刻意地喧嚣一下,点染一年里劳作的单调与寂寞。
皇杠更是超极的体力活了,用木杠抬一口大箱子,里面装满泥土,上面用彩花绕镜,大小有六个,还配以牌匾,明艳而丰饶。抬皇扛的汉子都是杠杠的“好劳力”,我们一般人的肩膀跟本不行。敲威风锣鼓的却基本都是是“女汉子”,有的还染着时髦的黄头发,看来古老的风俗也配合着现代的节奏,一年又一年悄悄变化着。
这一天,是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从此春风,从此春雨。从此龙的传人,抬头做人,心之。
东邑二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