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落霞与孤鹜齐飞

2018-03-28  本文已影响150人  昈_
落霞与孤鹜齐飞

《滕王阁序》中,流传最广的一句当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是在讲这课前问我对滕王阁序有何印象,我大概也是只记得这一句。

昨天背这篇文章,突然意识到几乎只有这一句没有用典,难道这是它流传最广的原因?

今天上课讨论时发现自己竟然真的一时间发现不了这句有什么好。由于司机作业的逼迫所以不得不发现些什么。于是我便用了很久没有用过的分析语句的大招,刚巧可以和读到文章的你们交流一下。

从整篇文章中找些描绘时间和自然风景的句子,推测一下当时的情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烟光凝而暮山紫”“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些句子足以给我们信息描绘出一幅这样的画面——深秋九月,小雨微寒;雨后云消,天朗日照;落日霞起,水涨江滨。

一经这样的画面构造描述,便可以一瞬间将自己带入当时的情景。面前霞光满天,载霞的云缓慢地下落,孤鹜从地面飞向高空;雨后水涨,江水充盈与天相接,水天之间一片朦胧的白色。

随后可以把目光缩小范围,在段落内部寻找与此句的关联。

在作者打开阁门,俯视阁下的一片屋脊时,看到的是盈视的山原,铺地的房屋,停满渡口的船只。这些一下拥挤在眼睛里,涨的满满当当。

所以,此刻一只“孤鹜”猛地飞进眼里,这样的对比,让作者几近被涨满地眼睛一下子松弛了下来。这是“满”与“孤”的对比。

同时,前文精美的房屋,装饰着彩绘的大船。奢华之尽,却终归是人为之物。作者便抬眼望向天空“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又将目光落在水天相接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非自然与自然的对比。

下文又是“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渔者歌而归,可见作者已经因为“孤”与“自然”全然放松,完全投入地欣赏自然美景。

于是,经过一系列复杂而漫长却又不可或缺的铺垫工作后,我们终于开始着眼于这一句自身了。

这两句最妙的是对仗。“落霞”与“孤鹜”相对,“秋水”与长天”相对,一句内部对仗;“落霞”与“秋水”,“与”与“共”,“孤鹜与“长天”,“齐飞”与“一色”,上下句相对。对的不能再整齐,就算毫不解意地读个十遍,也会有独特的音韵流转于唇齿,形成一种音乐美与节奏美。

上句“齐飞”,下句“一色”,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画面和谐。

然后就要做我最恐惧地一件事情了。揪着一个用的好的字不放,一点点地抠它为什么用的好。

“飞”字当仁不让。飞包含了两个主语——“落霞”与“孤鹜”。因为是落霞,由高缓缓地“飞”向低处,而孤鹜则由低处直“飞”入高空。缓慢相宜,方向相协。体现出作者舒爽自得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叹

刚刚在简书上看到一篇南怀瑾评这句话的文章,里面有一个小故事还挺有趣的——

因为他年轻就死了,心有不甘,所以死了以后,滕王阁每天晚上闹鬼,就是他。这个鬼出来就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有个读书人听到王勃还在滕王阁那里闹鬼,他很不高兴,就到滕王阁去,说我今天晚上把他羞了。于是王勃又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他说,“叫你不要念,你还念个什么!这个文章根本写得不好,你知道吗?多两个字!太肥了!“怎么肥呢?他说,“落霞与孤鹜齐飞,当中这个‘与’字多余的。秋水长天一色,就不必用这个‘共’字了!你这种文章还在这里念!”这人一讲,王勃从此没有声音了。

我倒是觉得这个“共”用的也不错。“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深秋时节,除了北京的雾霾,大多是应该天高气爽的,而此刻的水天相接,则完全依赖于“云销雨霁”前的那场雨。这样一个“共”字,将原本离得远的水与天相拉近达到水天相接,水天一色的境界,竟然有一种互相拥抱的感觉。

其实我并不想给这句话赋予太多的情感,因为它仅仅作为写景的句子就足够我们欣赏了。所以就只挑两种我觉得或许会有的情感,但也有可能是我的主观臆断啊。

“孤鹜”是野鸭。作者后文说“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百度上说,他“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他的耿直让他屡次被贬,得不到认同,所以有“孤鹜”般的失落,不知该归向何处的无适感。虽然没有像苏辛被贬的那么惨,但没准他要是多活几年可能下场也差不多……(请忽略这段胡说八道)

同时还有一点我觉得有点扯但是很有趣。晚霞虽也会逝去,但相较于孤鹜却已经恒久,孤鹜只不过是过客;长天恒在,秋水却因雨水而时涨时落。这又有点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觉了。正如后文所说“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包含了“有常”与“无常”的对比。


人生无常,天地渺茫;盈虚有数,见机知命;却不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我在《前赤壁赋》《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里最偏爱《滕王阁序》的原因。

虽然我会经常思考人生啊,生死啊,这些思考不出答案的东西,但是我最喜欢看到的是像《滕王阁序》这样整体的语言无可指摘,最后的情感基调是上扬的文章。这样的王勃,不愧为初唐四杰之首。


感觉这样一份好好的诗歌鉴赏作业被我做成了这样一篇都快分析整个文章的文章也挺诡异的,所以如果要是让我答这道题的话,应该是会答到标加粗的那些,至于其他的,我真的看命了。但我诗歌鉴赏真的经常一分不得。

所以非常期待司机明天的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