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喊“小心”,不如对孩子这样说

2018-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鲸鱼岛之光

图片来源:emily reider on Unsplash

纵你再三头六臂、智勇双全、艺高人胆大,相信我,当了妈妈以后,会变成一个时刻胆战心惊、触目尽是危机的胆小鬼。

育儿这些年,我已经把“小心”当成了口头禅,几乎成了一种本能——小心——DING!

孩子要从浴缸里爬出来——DING!

孩子爬上树——DING!

孩子打开火炉烧水——DING DING!

孩子和小小孩儿一起玩——DING DING DING!

更别说他去打美式橄榄球,奔跑和冲撞必须“like an animal”,为娘的一颗心简直在风中凌乱。

如果每警告一次孩子“小心”就能攒下一块钱,我绝对早就不必为买买买剁手而懊恼。

当看着孩子拿着滑板离开房门,或者看到他居然爬上了一颗树,或者看到他从大石头上往下跳的时候,难道高叫“小心”不是为人父母的自然反应吗?

不得不承认,我很少想过用更为具体、有效的短语来表达担心,或者说,对于这个小生命被无限信任地交给我时,那种无所适从的恐慌。

虽然,我愿意相信,妈妈的警告能够帮助孩子好好思考当前的行为,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小心’的含义太丰富了,但离开了特定的细节,它也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加拿大儿童和自然联盟的佩特拉·艾佩斯基写到,“当一遍又一遍地听到一些东西, 我们都开始调换频道, 不是吗?”

这些话甚至会造成伤害。卡罗琳·保罗在TED中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演讲,以她自己为例,探讨了如何养育勇敢的女孩儿。

卡罗琳认为,“小心”成为了父母恐惧的托辞。尤其在孩子受伤后,父母可能会阻止他们将来在舒适区以外的地方尝试挑战体育活动。

她强调的是养女儿,其实,对男孩也一样。

孩子们确实需要指导, 但是对他们的提醒应该聚焦于当前的的情况。

我孩子的橄榄球教练们就很厉害。他们会在训练中眼观六路照顾一组孩子,他们经常告诉孩子们“记住”

——记住,来球很快。

——记住,上场戴好头盔咬好牙套减少冲击。

——记住,脚旁会倒下的很多朋友,要达阵但不要伤到他们。

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很喜欢。

就像卡罗琳所说,我们希望孩子们勇敢。

勇敢是可以后天习得和强化的,但其中父母的放手和鼓励必不可少。就像我们自己是怎么“野”大的,我们的父母是怎么做的。

也许,当时他们并不了解其中的科学理论——这就是学者们称之为的“冒险游戏”。而冒险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它教孩子们自己进行危险评估,教他们延迟满足,教他们坚韧,教他们如何建立和保持信心。

换句话说,当孩子们走出我们的保护区,在实践中学习勇敢时,他们会学到宝贵的、无可替代的人生经验。

对年幼的哺乳动物的研究表明,它们所感知的恐惧是自己能处理的。它们还能学习,如果其中一个在玩耍时意外伤害到另一个,它们可以通过愤怒来保持乐趣。

根据大自然的设计,孩子们在进化上注定要冒险,而不是让他们远离滑板、接触游戏或爬树。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培养自己的情感韧性——包括那些会让父母高叫“小心”的“危险的、令人兴奋的、恐惧的形式”。

图片来源:guille pozzi on Unsplash

那么,怎样才能平息自己的恐惧,又能对孩子产生信心?

佩特拉·艾佩斯基在自己的博客中列出了一个清单,告诉我们,在打算脱口而出“小心”的时候,可以具体来说点儿什么——例如,“你觉得那树枝够粗够稳吗?”而不仅仅是喊“小心”,因为前者会提醒他们进行思考,而后者,在你开口之前,孩子大脑中早调台跳过了。

这些具体的建议包括:

当孩子们在高处玩耍时(如爬树),该说什么?

  • “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

  • “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 “你在那里感觉安全吗?”“

  • “慢慢来。”

  • “你觉得那树枝够粗够稳吗?”

  • “如果你需要,我就在这里。”

当他们之间开始推推搡搡时,该说什么?

  • “在你对付谁之前先眼神交流。确定他们知道你来了,这样他们至少身体能做好准备。”

  • “大家互相打招呼。确保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

  • “问问她有事儿没。”

  • “问问他是否还玩得开心。”

  • “你喜欢吗?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一定要告诉TA。”

除了“小心”,我们还能对孩子说什么——你还有什么妙招呢?等你的回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