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九华山记之二十五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又叫陵阳山,后来由于诗仙太白的一首诗流布天下,遂改名为九华山。太白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古时骚客诗匠大多与佛门有缘,太白有许多与禅僧唱和的诗句,杜甫的夫人弘农杨氏乃当地望族,杨氏家族曾是净土宗善导大师的皈依弟子,杜甫曾精研净土宗昙鸾大师与道绰大师的思想;韩愈是大颠禅师的弟子,柳宗元的两位族弟是禅师,三苏及苏轼母亲皆为佛子,王安石贯通《楞严》《楞伽》二经,晚年舍宅为寺,在梵音青灯中溘然长逝。历代的文人哲士受益于佛智者可谓众矣!
昨夜,我在柯村车站席地而坐,虽是深夜,南来北往的香客还是一拨又一拨地赶过来。我发现那条白狗狗摇尾乞怜,不断地朝行人乞讨,它向香客一会儿作可怜相,一会儿作热情相,一会儿作卖萌相,不时伸出前爪向香客哀求,被拒绝时又作出十分无奈的表情,这条小狗狗察颜观色、洞察世事的本领令我震憾无比,令我赞叹不已!这仅是两个月的小狗呀,其生存套路如此纯熟老练,假于时日我的弟子"白无垢"绝对会成为这块地盘上的丐邦邦主,柯村客运站附近数以百计的浪狗浪猫必当归顺在白无垢老大的麾下!我正沉浸在白无垢狗狗的锦绣前程之中,突然小白的一声惨叫惊醒了我,原来它朝一位中年男人行乞,对方不耐烦,一脚把它踹倒了。看这男人文质彬彬的,面相一点不凶,但他的飞脚太狠了!这小家伙长了记性,我发现它只向妇女和小孩子乞讨,它抬头发现是男的,知趣又小心地绕过去了。唉,在道上混,作狗作人一个样,不容易呀!
朝九华山记之二十五此刻正是四更天,远方的山村里,公鸡的啼叫传得很远,我已经毫无睡意,草草吃点干粮,然后早早赶路。那条小白狗,看着我打点行装,它明白我俩就要分手了,它在我身边叽叽哀鸣难割难舍的样子,使我十分难为情,我把小狗抱在怀里,安慰它说:"歧路挥别,赠你一首小诗作为纪念吧!”车站候车厅里人潮拥动,远方的山峦上空渐渐的露出粉红的曙光。我打着拍子,不无伤感一一
平明行脚踏征程,
无垢小白发哀声。
愿你早脱牲畜道,
早入莲台诵佛经。
走出车站候车大厅,我朝九华山走去,此刻,车流人流嘈杂一片,潮水般地向山上涌动。忽然,我感到有什么东西扯我的僧衫,我回头一看,竟然是无垢站在我脚下,它乞求的孤单的眼晴盯着我。我把它抱在怀里,它呜呜地低声悲泣,我笑着对它说:"垢垢,师父还希望你以后成为丐帮帮主呢,啸聚江湖,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快活一世多美呀!怎么?看破红尘,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了?,"它眨眨黑眼珠看着我点点头。我把它放在旅行袋里,继续朝山了。
通往华峰的大道延伸到云端,群山、竹海、溪声安详在曙光静谧的圣境里,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到我的芒鞋声轻叩大地。遥想到古代的云游僧侣孤身万里游的乐趣和禅意,这般滋味,不曾身临其境是很难体悟到的!
朝九华山记之二十五天亮时分,我路过一个叫二圣的小山村讨水喝,我与一位老者攀谈起来,我问二圣这个村名从何而来?老人兴致大发,他娓娓道来,当地人传说地藏菩萨自幼是个孤儿,是他的两位舅父把他养大的。村子里有一座二圣庙,是专门祭祀地藏菩萨的两位舅父的。
一路前行,竹溪相伴,我来到甘露寺小憩片刻,这是一座坐落在竹海峰峦深处的幽静兰若,安徽省佛学院就在此地。
离九华山腹地越来越近了,早班的豪华旅游车和私家车络绎不绝,纷纷朝山进香了。此刻,山上大大小小的寺院,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了,愿力无尽的地藏王菩萨,在微妙的佛光里,也开始分身千百亿超度众生了!
此刻,前方骤然人声鼎沸,香云弥漫,车嘈人杂,原来九华山已经出现在面前了!我缓缓放下行囊,回转身子,暮然回望着山下的世界如同幻境,直身于峰顶,看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在山门里潮水般熙熙攘攘,我问自己,我山一程水一程,餐风露宿的跋涉,到此何为?那位传说中的愿力无尽、救苦救难的地藏菩萨,身置何处呢?……想到自己十多年来颠沛流离,辛酸备尝的修道历程,想到所有的与我有恩的人们,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在我的脸颊上滚落。此刻我胸中感受最深的是忏悔,是内疚,是对一切无量众生的感恩,是对禅修的岁月的怀念和珍惜,此刻我的心如此平静,如此安祥,宛若置身于清净佛国。一一正如普贤菩萨所言:“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悉皆回向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朝九华山记之二十五我来到三宝殿前,燃香礼拜,鲜花供佛。安顿完毕,我向远在千里的父母双亲报喜问候,父亲的沉疴已完全康复,阖家欢喜。听着双亲快乐的话语,还有一路行脚途中高堂二老对我悠悠绵绵的牵挂,痛彻骨髓的感受到双亲的鞠育之恩何其深广,何其殷重!一一愿世上父母悉得康宁!愿天下儿女悉知感恩!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