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国学经典读书

文章写景物,用意何在?

2021-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我为云朵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写景物的内容,什么要写景物?它有什么作用?阅读《诗经》发现这一传统由来已久,后世文学作品借鉴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艺术之美。归类如下:

首先写景有抒情的作用。我们经常说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可见景和情是密不可分的。具体来说,有借乐景写乐情、借乐景写哀情、借哀景写乐情、借哀景写哀情。如借桃花灿烂来赞扬新娘子的漂亮,借双燕上下翻飞来表达离别的悲情,借风雨如晦来反衬相见的惊喜,借禾苗青青表达因国家衰败而内心的悲伤。我们熟知的借蒹葭苍苍表现对心爱的女子追求而不到的忧伤心情,借月亮皎洁表达对心爱女子容貌娇好的赞美之情,借凯风表达对母爱温暖的颂扬。我们所熟知的《伐檀》,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场景,一条河延伸到远方,河水清澈,微波荡漾,一幅优美的山水盛景呈现在眼前,然而环境的美丽并没有带给这些劳动者幸福,因为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有的人不劳而获,尸位素餐,这样的对比更勾起人们对这个世界不公平的强烈控诉。《野有蔓草》展现一幅长有蔓草的孤寂之所,明亮的露珠依在青翠的草叶上,似乎映着阳光泛出钻石般的光芒,这时,一个女子出场,她清秀的面容,明澈的眼睛,一下子让诗人惊魂动魄,美景衬美人,美人动我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是入木三分。

其次写景有说理的作用。很多写景的内容有比兴的作用。“比”就是比喻,“喻”就是明白。比喻很多情况下是为了生动说理。如《氓》中“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就用了比兴。字面意思是说,鸠不要贪婪吃桑葚因为桑葚容易让人沉醉,以此来说明一个道理,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要做一个有清醒头脑的人。还有一篇写吃鱼并不一定要吃黄河的鲤鱼,只要能吸收营养,不必讲究它的环境;以此来说明,娶女也不一定要娶齐国、宋国的女子,只要能操持家务夫妻和睦就行。我们熟知的《关雎》前面两句写鸟儿成双成对在鸣叫,以此来比男女互相吸引,面对着窈窕淑女,君子钟鼓乐之。《棠棣》花与花托的关系,来比喻兄弟之间的亲近,从而告诉我们,“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的道理。《伐木》中伐木丁丁,惊扰了小鸟,鸟儿从幽谷中飞出,嘤嘤唤友,一起飞到了高高的树上,来表现鸟儿尚且求友,更何况人呢?所以诗人备好酒菜,邀请亲朋共赴家宴。《鹊巢》自然中喜鹊建巢,斑鸠来住,说男方建好房子,迎娶新娘。很多写景的句子,其实是在感悟大自然,从中得出一个道理。这有点像议论文中的比喻论证。

第三写景有表现人物志趣和思想的作用。这时候的景可以理解为物,它是单一的景,很多情况,全诗整体运用了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如我们所熟知的《蜉蝣》,前面的内容是为后面服务的,诗人由生命的短暂,思考人生的意义,死后将归往何处。麒麟来表现人物的诚实美好品行,用终风表现男子品行不定的作风。用绿竹写君子文采风流,用鹤鸣来写名士高情远志,用白驹来写其人如玉。向后世用荷写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高洁,用松柏来写岁寒而后凋的忠贞,用寒梅来表现凌寒而开的倔强,。当然,也有反面用物,如用硕鼠来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用鸱鸮即猫头鹰来揭露强暴对弱者的欺凌。

第四写景有表现环境的作用。景物描写有时凸显季节性和场合,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如表现女子在劳动中对丈夫的思念,有时放在采桑的路上,有时放在田野里,让我们感觉到田野的辽阔,人物的渺小,内心的孤寂。我们熟知的《采薇》放在采野菜时候,通过野菜经春历夏秋而至冬天,表现服役的战士对家乡日益强烈的思念,他们不仅打仗,而且生活条件艰苦,挖野菜来充饥。这时的景物描写往往突出环境的某一个特点,写边塞的寒风,黄沙满地表现战斗环境的苦寒,衬托战士们的艰辛。如写开荒种地测量盖房,多表现创业者筚路蓝缕,突出祖先功业的伟大,如写商周之祖的篇章。借小星来写吏人的艰辛。

第五写景有为下文铺垫的作用。景物描写有时候有推动故事情节向下发展的作用,例如后代小说中经常见到借天气的变化,来表现事情出现新问题,云黑风高夜是偷袭的好时机,因暴雨而陈涉起义,因大雪而林冲手刃强敌。

第六写景有渲染气氛的作用。人是容易被环境所触动的,而这个触动是一点点慢慢的进行的,所以有时候一笔一物似乎起不到作用,就需要我们用重复的笔调多个事物来加强,尽而表现我们的情感强烈的程度。诗经中常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时对一个景物原封不动的反复咏唱,有时对景物的变化做一个凸显,比如写黄鸟,用鸟的自由,鸟的鸣唱,反复咏唱,渲染出子车家族三个男子为秦穆公陪葬时悲壮的情景。

总之,景物描写往往是神来之笔,没有景物,诗不能成为诗,它体现出美的所在,它是情感的缓冲带,使感情的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它又丰富了这个世界,是这个世界比人类更有历史数量更多的物体,所以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的精神情感也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总之,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重要的用笔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