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与资源的灵活配置

2015-07-10  本文已影响38人  段公子
这篇没有什么干货,观察周围现象得出的一些感想。

互联网加快了信息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便利了中小商户和小微企业,而移动互联网则因为便携性和导航定位功能,让资源细化到个人,让资源的跳动更为零碎、分散和高效,让发散式网络结构相互交叉,织成一张大网。媒体上,每个人既是读者又是内容生产者;服务上,也是优化资源配置,让物流运转得更加高效快速。

最近对移动互联网关注度没以前高。但有个现象让我思考很久,就是一些学生创业大赛项目在短时间内,市场上便有模仿跟进者。不知是一些评委(大多是天使孵化从业者)的借鉴,还是学生们的创意本身就是参考的网上一些还未成熟的idea。或许是我太先知先觉了,抑或是,这儿是北京,互联网思维总是领先全宇宙。

有几个例子。大概是2012年下半年,有同学咨询我有没有什么创业点子,她想做一个大创项目,我当时就想到一种手机打车的业务,也不是原创,是看的某个科技媒体翻译的外国文章,国内那时也不温不火,没想到2014年那个春节前后,滴滴和快的便杀个你死我活。

2014年春,冯如杯创业大赛,抱了个大腿。同学参考的是高中同学在北京某高校试点的快递自提服务站,当时调研时大学里大多快递还在摆摊,淘宝菜鸟自提也分布较少,上海发展的有寄生于7-11便利店的自提点。后来计划得了银奖,91金融说要给我们投资,但是安排的地点在校外的沙河高教园某地,后来大家也比较忙就没有做下去。之后不到半年多时间,学院路这边越来越多快递寄生于楼下自提点了。

前年的时候,看到烟草大王褚时健在研发新品褚橙,看到了“本来生活”这个网购生鲜快速发货的网站,但大多为高档水果。也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写字楼里卖水果拼盘儿的,一天能有400盒销量,按10元一盒,每天也有4000左右的现金流。当时觉得高档水果+顺丰是个好点子,而普通水果在实体店在摊贩处购买就足够了,网购运输上划不来。但如今来看,人们对生鲜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物流也跟上了,小麦公社中摆了满满当当的水果篮子,快递自提点也通过扫码送水果服务推广卖水果和自营快递服务,就好比360占据导航的互联网入口后,把内置的百度搜索换成了自家的360搜索。上溯到06、07年,犹然记得当时还用汇款单上填书号购买贝塔斯曼的书哩,等两个星期才到。这就是个人在时代的局限性吧,谁也看不到几年后移动互联网和物流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大战是去年的黄历了,暂且不表。很多人以为饿了么是后起之秀,而事实上在09年看NeoTV魔兽、星际比赛时,右下角是饿了么的网址。多年之后,电视的右下角是二维码了。

今年冯如杯也有同学让我帮忙完善创业大赛ppt,我也顺便帮忙梳理了思路,稍作包装。当时的点子便是做一个大学生兼职平台,比赛获得银奖后,便淡忘了它。然而前些天,食堂门口拿到传单,某小公司开发的大学生兼职平台app,优点blabla……我也没怎么在意。没想到两天后同样的食堂台阶上收到广告,这次是58同城旗下的一个大学生兼职平台,让我不由叹服。因为当时我们列举优点时便有这么一条“区别于58同城那种面向社会的较为低级的工作平台,我们做的是适合大学生水平的兼职介绍”,“区别于拉勾网、智联等全职专业招聘……”,夹缝中求生存,没想到这么快大公司便把缝堵上了。

上个月的时候东哥在宿舍门口堆了一摊零嘴儿小吃,并在墙上贴了张二维码广告,让大家扫码支付,不过后来给楼管阿姨取缔了。我想东哥的思路主要就是参考友宝自动售货机的意思。后来本家段总在大班群里推荐了“在校生”app,类似美团外卖、饿了么,只不过送上门的是肉松饼方便面之类的零食。再后来呢,一个南通的同学在大班推广“59store”,这个产品的思路则更加细化,在每个宿舍楼招代理,代理将零食贮存在宿舍,晚上在线商店开放,懒癌患者手点屏幕,两分钟内,便有同学送货上床,这种模式比上一个模式更加高效。由于发散,更加灵活便捷,就好比有了多个节点、镜像点,多个下线加盟店。

这个模式我觉得挺有前途,北京还未完全推广,更何况全国。

最新的有uber和神州租车的撕逼大战,uber也是进一步开拓节点,把闲置的座位用上了。Airnub也是类似,不过提供的是不流动的租房。

所以说这么些例子都是这样的共同点,促进闲置资源共享利用,提高利用效率,比方上门洗车的顺便载几件快递到这个区域节点,干洗店衣物配送和卖水果是不是可以结合,查水表、送报、送牛奶这些是不是可以一条龙?

现在这个市场挖掘得相当火爆,也有人说互联网创业是在鼓励人人竖起高炉大炼钢铁呢。未来有什么变化,我拭目以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