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写作中对话的思考
都说文章源于生活,而且是有感而发。那么我就从生活说起。
“你会说话吗?”对不熟悉的人,别问这,否则疑惑、怒目,接着便是秽语,甚至巴掌。但是,熟人之间,不妨一问。
熟人听了,虽然也会疑惑,却能听你再问“你知道怎么说话吗?”十有八九,他会迟疑地听进你的第三问“你知道怎么把话说好吗?”此时,他要不陷入沉思才怪。
世上除了哑巴,都会说话。所以第一问带有侮辱的性质。可第二问就开始大有学问了,至于第三问那就非一般人所能回答。
“你知道怎么说话吗?”十人十答,皆不相同,各有道理,各有侧重。
比如:忙了一天,又累又饿,回到家里,居家闲妻,却未做饭,此情此景,你会怎么说?
“饿死我了,你怎还不做饭?”
“今天事太多啦。我现在又累又饿,你怎么还没做饭呢?”
“你身体不舒服吗?”
“还没做饭啊?!”
…………
先不说语调和语态的差别,即便措词就会有数不尽的说法。到底怎么说话才算好呢?你能否回答的了,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回答不了。
但是,我知道此情此景下,好多人会怎么说话。
我会说“我饿了!亲爱的快点做饭吧。”
如果你是个粗暴无理的人:“还不做饭?!”
如果你是个知书达礼的人:“尚未做饭,事出何因?”
如果你是个怜香惜玉的人:“亲爱的,我来做饭吧!”
如果你是个大领导:“快去做饭吧!”
………
看得出,话怎么说是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这是人的性格使然。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怎么说话也会千差万别。而性格的形成牵扯到的东西太多,在此不便展开。
懂得了怎样性格的人就会怎样说话,无论对方说了怎样的话,甚至对方尚未说话,你就知道自己该回复怎样的话了。这无异于成了个善解人意、令人喜欢的人,为人处世就会游刃有余。
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再用合适的文字把这说话的过程,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一篇生动鲜活的文章。
所以,文章中的每一句对话,都该有所区别,而且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才为好。
至于什么是合适的文字,以及运用的技巧,就如同怎么把话说好的问题,里面更是藏着无穷的奥妙。能力不及,容后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