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雾锁边关淬青春【24】设伏堵卡
2023-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夷剑风清
文字,图片:山鹰
山鹰原创,抄袭必究
会哨一周后,某天下午,连部接到一份由报务室志愿兵周泽成老兵送达的团部作训股敌情通报及命令。通报及命令内容如下:
内线报告,三名边民打扮的可疑武装人员,将于今明两晚从一连防区冬瓜岭入境。命令一连今明两晚到冬瓜岭路口设伏堵卡,完成捕俘任务。
阅读完毕通报内容,一连主官连长韦铁成,即刻找到指导员张志文商量设伏堵卡事宜。为了保密起见,韦连长建议此通报除了报务室不再外传。因此二位主官一致决定,只通知步兵二排三名班长到连部授意任务。按照以往边境捕俘的经验,连部决定成立三个捕俘组前往冬瓜岭执行任务。由三名班长在本班选定两名战士,三人组成一个捕俘组。依序为一班长陈辉带领第一捕俘组,二班长蔡康成带领第二捕俘组,三班长董建云带领第三捕俘组。
捕俘任务由韦连长下达,捕俘方案由三名班长到设伏现场临时决定。毕竟早在侦察班时期,三名班长就执行过多次设伏堵卡任务,这也是连部主官直接委以三名班长重任的原因。堵卡时间为两个晚上,即今明两晚,晚上7时至早上7时。
任务下达后,张指导员特别嘱咐三名班长,要严格保密通报内容,包括捕俘组成员都不能说明,这主要是考虑到新兵的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另外连部通知余排长,此次捕俘任务为设伏堵卡训练,由连部直接组织实施。
三名班长领受任务回到宿舍,即刻在本班选拔捕俘组成员。说是选拔,其实三名班长心中早已有人选,直接安排执行任务即可。
回到三班,董班长立即召集全班作一个简短布置:
“同志们,刚刚我去连部领受到一个夜间设伏堵卡训练任务。小组成员由孟余生,祝鹏程和我组成。训练时间为两个晚上,因此这两天三班的训练工作由副班长石富宽同志负责,三班所有战士务必服从副班长命令,大家明白没有?”
“明白”全班人员立时整齐的回复。
“解散”董班长干脆利落的宣布道。
下午5点30开饭,6点吃过晚餐后,各捕俘组开始作设伏堵卡武器及装备的一系列准备。按照连部规定,除了日常装备的一支56式折叠冲锋枪,三个弹夹九十发子弹,每名成员还将配发两枚手榴弹,一块压缩饼干。随身携带好挎包雨衣水壶,身着作训服,腰扎武装带,脚打布绑腿。
6点半,三个捕俘组由一班长陈辉整队集合,成纵队一列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营区。
第一捕俘组由陈辉,张少杰,杨勇组成,第二捕俘组由蔡康成,袁虎,李盛武组成,第三捕俘组由董建云,孟余生,祝鹏程组成。三个捕俘组合并为一个临时小分队,连部指定陈辉为队长,董建云为副队长。
走出营区,绕过薄竹箐寨子稀稀落落的房屋,临近冬瓜岭,陈辉在队列最前面突然举起左手示意停止前进,然后转身轻声对所有成员说“各组拉开五米距离,成战斗队形依序前行”。
随即三个捕俘组拉开五米距离,沿着密林小道,一边余光左右观察,一边持枪躬身前行。
如此前行约二十分钟,小分队到达冬瓜岭预定地点。
冬瓜岭是与薄竹箐相邻桥头乡最为偏僻的边境自然村,所在位置也是时下边民出入境的必经之路。由于人烟稀少,房屋错落分布,相距较远。小分队进入冬瓜岭村寨,根本见不到边民的身影,仿佛就是荒郊野外,不见一点人间烟火气息。
进入设伏堵卡地点,三名班长即刻根据地形地貌作出具体潜伏位置。
潜伏位置选定在山岭百米入境处,一个较为开阔的洼地。是路人习惯性歇脚的绝佳位置,更是便于小分队实施捕俘的最好地点。
洼地呈椭圆形覆盖在黄泥路中间,黄泥路上残存着路人深浅不一,杂乱无章的脚印。空坝上铺满地毯式绿油油的兰草及众多不知名的野生草,两旁矗立着半人高的蒿草
小分队在这里布局,恰好呈一个三角状口袋阵型。第一捕俘组潜伏在入口左侧的密集蒿草处,第二捕俘组潜伏在洼地右边的密集蒿草里,第三捕俘组潜伏在出口左侧的密集蒿草中。
三个捕俘组潜伏位置相距五米,便于抓捕过程中协同作战。此次捕俘行动要求是尽量不费一枪一弹,活捉入境可疑人员。当然也要根据现场实际状况,灵活机动的处置。
三名班长作出围捕方案以后,再次对各组新兵成员提出遵守潜伏规则,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硬性要求。
孟余生和祝鹏程跟随董班长进入潜伏位置以后,董班长轻声的对两名成员说:“穿上雨衣,记住,潜伏期间不准吸烟,不能随意晃动身体,需变换位置时,必须缓慢进行,不能发出任何响声,遇到任何情况听我指挥,不能擅自行动,明白没有?”
“明白”孟余生和祝鹏程同时轻声地回应着董班长,然后学着班长的样子身体一动不动,静静的俯卧在密集的蒿草上,眼睛死死地盯住黄泥路上可能出现的情况。
此时此刻,大约是晚上8点,气温依然燥热。潜伏位置所有成员早已大汗淋漓,脸上时不时的被蚊虫叮咬着。
捕俘组规定,潜伏期间身体的活动范围,允许在俯卧及侧卧之间交替,但是,绝不允许坐立或躺平。
远处的密林夜莺在歌唱,近处的蒿草蛐蛐在争吵。天空布满繁星,地上却不见一丝月光,估计是被密集的蒿草遮挡住了光芒。
一动不动俯卧一个小时后,孟余生和祝鹏程看到董班长正在缓慢的将身体从俯卧变换成侧卧,早就坚持不住的两名成员,见班长都挪动了,于是也是迫不及待的紧随其后,将俯卧变换成了侧卧。
“哈!这下舒服多了”孟余生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同时,观察到班长脸上也是露出了惬意的笑容。潜伏期间不能说话,不能随意动弹,这可把孟余生憋屈死了!也让孟余生在心里不禁感叹着,看来不是人人都能做英雄啊!
令孟余生想象不到的是,此时的不舒服,不自在,仅仅只是体现在身体不能随意动弹。
三个捕俘组的潜伏位置相距五米,而每个捕俘组成员虽近在咫尺,却依然相隔一米。
换成左侧卧姿势以后,孟余生作训服外穿着一件黑色雨衣,将雨衣帽子戴上,并且扣紧纽扣。左肘支撑起左侧身体,右手紧握着56式折叠冲锋枪颈部,左腿卷曲在蒿草上,右脚伸直在蒿草边缘。头部紧贴在蒿草缝隙,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目标可能出现的前方。
严格来说,此时炯炯有神的眼睛不止孟余生这一双。而且二十七双眼睛一直要死盯着目标可能出现的地方十二个小时。捕俘组规定潜伏期间不能睡觉,甚至不能打盹。当然打盹是难免的,成员之间可以随时友情提示。
潜伏到凌晨两点,气温骤降,所有成员都被一阵又一阵寒凉侵袭。此时几乎是卷缩在潜伏位置的所有成员都全无一丝睡意,反而是精神百倍的观察着可能出现的敌情。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走着,小分队捕俘成员也是在一分一秒的熬着。直到早晨6点半 ,天色渐渐明亮,天空泛起一片白光。陈班长估计目标大致不会出现,于是迅速从潜伏位置站立起来,隔着蒿草对第二,第三捕俘组成员说:“时间到,情况解除,各组集合,准备返回。”
陈班长话音刚落,第二,第三捕俘组相继起立撤出潜伏位置。
陈班长接着说:“各组成战斗队形,相距五米依序前行。”
陈班长说毕,带领第一捕俘组即刻躬身前行。随即,第二,第三捕俘组依序前行。
通过冬瓜岭,进入薄竹箐村寨,第一捕俘组立即停止前行,与此同时,第二,第三捕俘组到位。陈班长下达集合口令:“集合,成横队一列,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右转。”
陈班长随即跑步到纵队前列,继续发出“齐步走,一二一”的口令,迈着整齐的步伐,小分队一行九名成员,精神抖擞的走进营区,满员归队。
进入营区后,陈班长带领小分队径直朝着步兵二排前行。
走到宿舍门口,只说一句“解除装备,准备开饭”,随即解散队列。
队列解散后,陈班长和董班长立即转身,跑步到连部汇报情况。其余成员即刻回到宿舍,脱下雨衣,将56式折叠冲锋枪及装有三个弹夹两枚手榴弹的弹带放置在枪柜,接着脱下作训服站立在宿舍门口洗漱一番。
洗漱完毕后,各自将沾满泥浆,灰尘和杂草的服装简单清理一下,折叠放置在床头柜里面,然后换上一身干净的85式常服。
早上8点,连部值班员余排长站在食堂门口吹响两声哨音,随即发出“开饭”的指令。
不一会儿,队部由报务室周泽成老兵带队跑步到食堂门口,火力排由郭排长带队,步兵二排由陈班长带队相继跑步到食堂门口。连部韦连长,张指导员,高副连长,王副指导员站立在队列对面,由连部值班员余排长整队集合向韦连长报告:“连长同志,连点早餐集合完毕,请指示!”
“入列”,“是”余排长回复完毕,即刻转身入列。
“讲一下”韦连长说,队列人员即刻立正,韦连长向队列行一个标准的军礼说:“请稍息!”
韦连长接着说:“早餐后设伏堵卡人员卧床休息,除站岗值班人员,其余所有人员到射击训练场进行实弹测试。”
韦连长说毕,余排长组织队列合唱一首“说打就打”歌曲后,随即开饭。
吃过早餐,孟余生一行九名捕俘成员卧床休息,除站岗值班人员,全连到射击训练场进行实弹测试。连部这样安排,必有一定特殊因素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