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8 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我放在包里,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
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说法。确有其事,只在心中。极乐世界只在心中,天堂地狱也只在心中,成佛成魔只在心中,其实一切都只在心中。把佛说的东西当做实物看,就没理解佛说的意思,凡所有相,皆尽虚妄。把佛说的事情不当真实看,就是不理解佛的本意,意念达到了就是达到了你心中的真实。所以,一切直指心灵,心的境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也就到了。一般人们很难理解这一节,但其实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人们天天都在经历类似的情节。
比如,一个人伺候自家病人,他认为很痛苦。因为每天要把病人搬上搬下,要喂他吃饭,喂他吃药,要照顾他屎尿,还要让他出去透气,不胜其烦。最后只能把病人送入敬老院,以求解脱。敬老院有护士,天天照顾很多老人,一天要10来个钟头,几乎全部都是伺候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可护士们并不痛苦,有时候干得还很开心。同样是照顾人,一个不开心,一个开心,完全在心念而已。一个认为自己不该干这种事,干这种事痛苦,于是他就痛苦不堪。另一个认为,这就是我的工作,我要把他做好,于是他就可以开心地去伺候人。他们干着完全一样的事,心境却完全相反。认为自己受苦的人,一定受苦;认为自己无苦的人,就没有痛苦。
这世上的人嗜欲至深,很难自拔。这源于生物本性,生存竞争,繁衍后代的进化驱动。但人类的千年文明和极强的物质操作能力,早已经把这种需求扭曲了,让它没有约束地张牙舞爪地狂野生长,于是人类就是这个世界上的魔。人类的能力加持了生物界原始的生命欲望,变化出贪婪、残酷、自大、自私。欲望魔性地发展,每个人想要的东西都远远超出自己真正的需求。你认为你应该有的,其实对你完全没有意义,但若你没有得到,就开始渴望,开始痛苦。在欲望中痛苦是世人常态。但只要一念心静,不为欲念所惑,那种痛苦自然烟消云散。只是人们一生长大已经在欲海之中,如鱼在水中,根本不知道是什么造就自己的痛苦。
万境皆由心造。西方极乐世界是佛祖心中的净土世界,只要你一念清净,也能得生净土。佛经里就是这么说的。佛祖说的很明白了,意思是只要一念清净,你就自己给自己造了一个净土世界。所有的相都是心生出来的。你可能想,看到的这个世界,眼前的电脑,这不可能是心生出来的。我闭上眼睛它还在,我出差十天再回来它还在,怎么可能是心生的呢?这只是一种误解。电脑、厂房、地球、太阳,周边的一切通过你的感官在你心上投射的影像,你已经习惯了默认了这些影像的真实性。比如你看电影,影像投射在屏幕上,屏幕上真正发生了打打杀杀,若干故事吗?没有。若一个红绿色盲,他看到的跟你看到的一样吗?你们心中的红绿灯是一样吗?不一样。色盲眼中的世界跟你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但大家都笃信自己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人类跟猫看到的东西一样吗?跟青蛙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你说这些东西都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你所谓的“客观事物”,已经被你的意识所定义,也就是说这世上没有客观,只有主观。这就是道家说的“名可名,非常名”,也是佛家的固定语式“所谓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也是物理学中经典的悖论“暗箱里的猫”。佛的境界已经不需要用肉身的感官来感受世界,他用心,用行,用照。而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只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投射到心上的一个模糊影像,只有部分真实。
在历史上,在这个世界上,我相信有很多人能悟透这一点。至少我知道的一些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东方的高人更多。但当他们讲出来,没有几个人真正能理解。因为这个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你跟鱼儿说,水上面还有个更广阔的世界,他是没办法体会的,也没办法解脱的。鱼儿只能对你说:“噢,是吗?是真的吗?”。我一样疑惑,很多东西还没想透,悟透这些之后,我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