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成长个人提高成长励志

客体关系学说的“驱力”与“动机”理论

2019-07-28  本文已影响1人  心光宝爸

驱力与动机:

本能与驱力先天存在,但本能与驱力的“现实化”需要在关系中完成;缺乏“关系”,自我与驱力是混乱,无目标,无预期,因而是“无结构”的,也是非适应性的;

“原始自恋”作为驱力先天存在,但是“自尊”的形成需要关系;“原始依恋”作为驱力先天存在,但是具有现实感与适应性的“爱”的形成需要在关系中完成;“分离驱力”先天存在,但是具有现实感与适应性的“分离态度”需要在关系中完成;

“关系”作为动机的基础:

一切动机的基础反映的都是对适应性关系的需要;“关系需要”胜于“驱力满足”;个体存在的最根本动机在于形成“稳定关系”,而不在于“短暂的”驱力满足;

适应性心理结构的本质就是关系的结构:1)完整,2)现实,3)稳定,4)两价性,5)以爱为主的关系;

关系与关系互动的主观性:关系的基础是自我与他人表象,表象是关系的产物,关系的本质是“自我表象”和“客体表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自我表象形成后,人对外界信息的加工成为了“内在关系模式”的展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