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一大波“锦鲤”,我就知道简书还是简书
今天下午茹伊发了一篇文章《喜得一本砍柴老师的签名书》,然后我去楼下评论,发现几乎一大排评论者都带上了“锦鲤”标识,突然激起了我的发文冲动,这样子的心血来潮,对我来说真的有些久违了。
我不知道在看这篇文章或者尚未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否和佩奇有过相同的感受:继“能量条”和“锁文”之后,自身发文热情直线降低,活跃度大幅下降,仿佛置身一片热带大森林,却听不到一声鸟叫,感受不到一点儿来自大自然的活力。
1.币改,我们呼吁共建生态
的确,佩奇来简书的时间的确不长,不过却刚巧赶上了币改这班车,尤其在88万钻的“FTN征文大赛”之后,佩奇为了写征文看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然后明白了“通证”、“共识生态”等概念,思源姐还在征文里谈到:
只有简书生态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所有的努力才会有价值。
我很相信,那时候凡是知道FTN是怎么回事的人,都明白简书生态变好,意味着什么。佩奇也很倡导简书生态越来越好,那也意味着“创作”越来越有价值。
2.能量条,让点赞束手束脚
直到能量条机制出现,“抱团点赞”也开始行成。在此之前,我们大家点赞那都是想点谁就点谁,想点多少点多少,毫无约束,任性自由。能量条机制上线以后,虽然不排除点赞依然不眨眼的,但多数简友,还是被束缚了,抱团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撇开显性的“抱团”行为,“隐性抱团”也逐步形成,就是因为能量被限制了,然后我们也被限制了。
何为隐性抱团呢?
假设你是一个每天都会为自己留下50能量的作者(这是较为科学的点赞选择),那么你这要点出去的50能量你会怎么分配,你会先给谁点赞,再给谁点赞,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都明白。
是的,那段时间,佩奇能明显感觉到能量条,让我们的点赞变得束手束脚。但也许时间越久,或许要很久以后,我们才能体会到它的价值吧!
3.锁文,让写文担惊受怕
你是否还记得,那段日子里,简友们调侃:在简书,没被锁几篇文章,是不正常的。佩奇还记得,刚开始锁文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被锁文了,但佩奇自感自己从未写过什么该被锁文的东西,还特意和文介兄打赌,说自己要是锁文就给他20贝,结果第二天就“啪啪打脸”了。
是的,那时候我们都很想不通,我的文章这么“纯”,凭什么被锁文?仿佛一切都那么没道理。甚至佩奇发一篇文章,改了5版,被锁了5次,最后只得图片分享。
后来,小豆角说,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静静等待会不会被锁。一鸣老师还提醒,发表文章不要先点赞,等待一段时间没收到锁文通知再点赞。那些担惊受怕的日子,你经历过吗?
4.踩,让心情突然不好
已经不记得“踩”机制具体的上线日期了,仿佛就是在不经意间,在文章底部“赞”的旁边,突然多了“踩1”、“踩2”、“踩3”……佩奇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文章被踩,还是小豆角发简信提醒我说我的文章被踩了,虽然说不在意,但是看到的时候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
也许有人是点赞误点成了“踩”,也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觉得你的文章不好。但每每看到文章底部的“踩”,我们的心情似乎都不是很好。
这之后,整个简书都给我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曾经几乎每场征文都不落的佩奇,居然对征文没有了兴趣,除了在更的小说,我对写其他的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有时候,脑袋里明明有很多想法,但我就是不想更文。
一直到昨天,我发现了简书的“天天抽奖”功能,抽中了锦鲤之后发了一篇小短文,“简叔”还首赞了。今天,看到很多人参与抽奖,并且带上了锦鲤标识,我才发现,简书,它依然还是简书。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初时我们排斥这些新东西,后来我们会习惯“币改”、会习惯“能量条”,会习惯”锁文”、会习惯“被踩”。时间,总会让我们学会接受并习惯,旧事物也总是会被新事物替代。
一个平台的发展是递增的一次函数固然理想,但起伏的二次函数又何尝不美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