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里仁篇》
翻译: 孔子说:侍奉君主,过分繁琐,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如果过分繁琐,反而会被疏远。
解读: 我们说凡事要有度。对人忠心耿耿,对朋友关怀备至,也要有分寸。劝诫别人如果不听,那就适可而止。如果你喋喋不休,反而招人厌烦。 子游这个话很通达,听我话的国君我就侍奉,不听我话的国君那就拜拜。所以其实孔子的儒家理念里面,没有所谓的愚忠愚孝。对朋友也一样,当一个朋友走在邪路上,当然要劝他,但是如果反复劝说不听,就随他去吧。不然,你很有可能被他拉黑,令他厌烦。 我们要记住,对国君、朋友、同事,是有限责任。 这个世界上,没有责任的野蛮人,有限责任是文明人,而无限责任是亲人。
摘抄解读:在子游看来,人与人之间太过亲密或是太过疏远都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应有着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若是双方太过亲密,没有一点秘密的话,时间久了肯定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对双方的发展都不利。若是双方过于疏远的话,就会产生冷淡,也不利于双方的交往。也就是说,双方只有在适当的距离内,才能奏响最和谐的音符。
冬天天气非常冷,有两只小刺猬躲在洞中。其中一只刺猬对同伴说:“我们互相靠近一点,会暖和一些。”同伴觉得有道理,就靠了过去。可是,由于靠得太近,双方身上的刺刺到对方。为了取暖,它们没有轻言放弃,开始了又一次的尝试。这一次为了避免伤害到对方,它们就一点一点地向对方靠近。最后,终于让他们找到了一个既能感觉到温暖,又刚好刺不到对方的距离,平安地度过了冬天。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像故事中的两只刺猬一样。双方离得远了,就想互相靠近找份依靠和温暖;而离得近了,又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对方。无论是离得过远还是过近,都不是最完美的选择,除非你能找到那个最合适的距离。作为一个智者,子游敏锐地观察到这个现象,提出了“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的观点。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早年的好友同学,因为长期不来往,便生疏起来。有时会发现,原本非常要好的朋友因过从甚密,会由于一些小摩擦反目成仇。就是刺猬法则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在交际中忽略了一个“度”的问题。在这里,子游说了两个方面的典型问题,第一是与君主关系过于密切,就会受到严重的侮辱。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有道是“天心难测”,与君主来往过密,难免会了解甚至泄露国家秘密或者是君主隐私,这些都是君主大忌。君主一旦翻脸,做臣子的难免受辱。比如,与乾隆皇帝关系最密切莫过于和珅,在大臣中受辱最多的恐怕也是和珅。再者,有些人劝谏君主无休无止,这很容易惹怒君主,招来逆鳞之祸。现在与领导相处,也必须注意有度,千万不要把领导当哥们儿,否则,只会自取其辱。与领导交往,在注意度的同时,最关键的要“知礼”,任何事情都不越礼,就不会招来羞辱。
其次,子游强调了朋友之间的相处,指出朋友过于亲密,最终必然疏远。之所以会这样,关键在于亲密容易使人放松无忌,会在无意中触犯朋友禁忌;来往过密必然了解较深,过于深入则会侵犯隐私。一旦犯了忌讳,或者对朋友的隐私缺乏应有的尊重,最后必然会不欢而散。所以,正确的相处之道是保持恰当距离,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论对方与你的关系有多亲近,也要给对方留有私人的空间。若是过度地打探对方的隐私,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进而产生疏远于你的念头。其次,就是好好利用距离效应。在与他人交往时,应当与对方保持好适当的距离,双方都留下一些神秘的空间,这对双方的交往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