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以为的“无龄感”

2015-05-17  本文已影响123人  宋染青
图片源于网络

拿到书之后,首先看到的是黄黄的背景下“无龄感”三个字,虽然没看书的内容,但从字面意思理解,也忽觉前方高能。看完整本书后,不禁说一句,卧槽我不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要的生活吗?

三盅老师的作品,我看的不多。但依稀记得当初榕树下征文大赛,三盅老师的《吕贝卡的救赎》盘踞榜首,摘得桂冠的日子。没错,我就是千万个小透明作者中的一个,挤进决赛被刷这事儿本来我打算烂在肚子里。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但从名字看,已经知道作者的生活态度了吧。但这个题目,一不小心就“鸡汤”了对不对?其实内容不是让你趁年轻励志的,抛开“无龄感”这个概念不谈,更像是传记。作者通过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无龄感的概念。

关于无龄感,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自从二十二岁之后,再有人问我年龄,我都很茫然,还要现场计算,或者直接告诉对方我哪年出生。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无龄感,显然有些牵强,只能算是无龄感中的变态。

而细心观察,我们周边也有很多人,他们都是“无龄感”中的一员。如果说二十几岁高龄突发奇想,跑去学画画算不得一种无龄感的话,那么四五十岁的时候,学画画从零开始,算不算一种无龄感?没错,那个二十几岁高龄的人就是我,我说高龄不算自我调侃,环顾四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比我小好几岁的孩子们每天哭喊着自己老了的大有人在。但我想,不能默默老掉,要享受变老的过程,当然每天对着镜子数皱纹绝不是好的方法,相信能享受这个的,都不是一般人,那么就做一些让自己享受的事。

画室上课时间自由,所以上周我才看到那个满头白发的清瘦大叔乐颠颠地拎着画具出现在画室,面对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小老师,他丝毫不显局促。不难想象,一个长时间不接触新事物的人,在学习的时候要向一个年轻他很多的人请教问题,有时候是一种折磨,但是这位大叔不然。我料想,这位大叔就是无龄感人群中的一员。他拿出好友的画作给我们欣赏,还笑说好友不教他这样的菜鸟。

作者喜欢旅行,去行走,去感悟。也说过,如果不是身体,那么就是心灵。心灵行走是我喜欢的方式,实际上是因为我是个穷逼,却又缺乏穷游的技能。当然,心灵行走的同时,偶尔穿插一次身体上的行走,那也不是不能达到。所以,这样的现状还挺棒的不是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着急”的环境里,总听人说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真正成行的不多。即便成行,旅行完了或许不想踏实回归,而是想继续撒野。而关于书里的数据,国外与国内的无龄感人群比例是4:1,我想这和国情不能毫无关系。我们身上系着诸多责任,我们要生存,我们家有老小。但还回到刚才的话,不是身体行走才是真的行走,心灵行走也是一种行走。我们能做的不是去比较,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为自己创造有品质的生活。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跑题了没有。

书中许多故事都很有意思,当然这得益于作者幽默的文笔,与乐观的人生态度。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两次偶遇爱情,嗯,谁让我们女人就这点出息呢。所以说还是得攒点钱,出去走走是对的,就算不去丽江,也会遇见爱情啊,看作者的经历就知道了。

当然,追求无龄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生活的快乐而舒适。如果你刻意追求,或许就成了负累。随着内心走,也许就有一场不期而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