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宏村,山在黄山
安徽,从名字里就透出年代感和古朴的味道,在地理位置上却和江西挨得很近,而我还不曾到过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于是,趁着暑假在家休息的时间,决定,去安徽,去宏村,去黄山。
初见黄山北
最早听到黄山,可能是从小学语文课本,所以,我一直以为,黄山只是“黄山”这座山的名字,等真正开始做攻略的时候,才发现,黄山,也是这座城市的名字。而我首先接触到这座城市的是它的车站,黄山北站。这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车站,如北京南站一样设施全齐,却没有那么拥挤,宽敞。因为旅游城市的缘故,交通服务很到位,出了火车站,一条长廊通往汽车站。
汽车站里游客不多,更显宽敞明亮,外面天高云淡阳光灿烂,“黄山北站”这几个字,在这偌大的一片,显得有些孤立,这座新建不久的车站,与这略偏远和荒凉的景象有些格格不入,只是我相信,很快,这里就会像其它已有的火车站带动地区发展的案例一样,周围将被开发成高楼,餐饮住宿行业也将兴起,过不了多久,此时看到的孤立和格格不入都将随着周围经济圈的建立而消散。
黄山北站潺潺流水,悠悠宏村
大巴发车去宏村,已是六点。
大巴在山间曲曲折折前行,盘盘旋旋,起起伏伏,过了一座山,还有一座山。
去往宏村路上山里的夜幕,总是早一些降临。黑色的柏油路在眼前延伸,伸进山的深处,下一个转弯,就消失不见,却又在下一个转弯,再次进入视野,沿着这未知的路途,去到已知的目的地。路的两旁树木葱郁,坐在车里都能感受到山间特有的凉爽。
车窗外,树木一晃而过。行到开阔处,远处坐落在山脚的村庄,便尽收眼底,有的在山坳里小部分簇拥着,有的在山下开阔平坦之地大面积铺开着。白墙黑瓦,淡淡炊烟,在这树木层叠的山间,在这落日霞光的橘红色中,俨然生活气息十足,却又不失安静祥和。
去往宏村路上我不禁在想,他们的祖先是如何找到这里,在这里开拓根基,建立村庄。那时候,他们怎么出行,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我们需在这山间曲折上下,那在过去没有现成公路时,他们怎么走出这层层叠叠的山。徽商们去外面做生意,想必是跋山涉水,路途艰辛仆仆风尘自不用多说。出一趟难,回一趟又谈何容易,几个月,一年,几年甚至十几年在外不回家,期间要忍受多少对家中妻儿老小的思念,而家里亲人又要熬过多少盼君归来的等待。当然,大多数的家庭,是老老少少在这祖传的宅子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种生活,偶尔有事出一趟家门,而不必忍受徽商家庭这样长时间的分离。
夜幕已经完全降临。走下车的那一刻,我有些恍惚,我已经到了宏村,可我是在这延绵无尽头的山的哪里呢?抬头看这夜空,漆黑高远,满天星。
客栈的老板,是个高高的皮肤晒得有些黑的小伙,他来入口接我们,我们跟着他走进宏村。此时的宏村,正在旅游旺季之时,村庄外围都是游客的喧闹。从前这个时候,村庄早已入眠,而现在它还清醒着。跟着客栈老板再往村深处走,村庄便一点点开始安静,黑夜中看不清小道两边宅子的模样,只有路灯在石板路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和着一起一伏的脚步声和脚下潺潺的流水声,虽是游人,却像归人。
在客栈稍作休整,我们决定在深夜初游宏村。
客栈宏村水系发达,路的一边是水圳。流水时急时缓,有时无声有时潺潺。一路的流水,一路的民宅,一路的客栈。民宅经过改造装修,成了客栈。再到宏村入口附近的南湖时,喧哗已退去许多。隔着南湖,看对岸成排的民宅,在灯光下,古朴依然。
南湖夜晚有游客的地方就有买卖,有买卖的地方就有集市。宏村的集市和商业街在村西口,这里有两棵大树,于是这个点也被称为“两棵大树”。集市所卖之物,不过是各旅游景点都有的首饰小吃,可这里的竹雕,却是我第一次所见。将宏村某处之景刻于之上,身后是山,身前是湖,山水相映,再将这民宅的门窗砖瓦等文理细微地雕刻出来,就这么看看,也是不错的。
竹雕村子都安静了,我们也该入睡了。
宏村的早晨,是悠然惬意的。
伴着阳光打开门,便是蓝天远山,清新开阔。眼前的砖瓦篱笆和白花,让人自然而然便忘却了城市的车水马龙和钢筋水泥,置身其中,有人类与泥土天生的亲近感和放松感。城市让人紧张,让人神经紧绷,而这里,没有邮件要收,没有工作被催,可以看着花瓣发呆,可以因为路人的一句“拍得真好”放下人与人之间的警惕,简单纯粹。
宏村的早晨,是清净的。
石板路上,阳光还来不及洒下;白墙上,有树叶斑驳的投影,还有年年岁岁中流水留下的乌黑,透着岁月的痕迹,仿佛能感觉到其中的古老,却不知这古老的尽头是何年何月。这样的古老让人感觉到岁月的厚重感。建筑里藏着一代又一代的故事,关于家族,关于兴衰,也关于日常的柴米油盐。与其说主人拥有了宅子,不如说是宅子拥有了主人,一个人的一生百余年,不过是一座宅子历史的短短一部分,宅子见证了人的所有故事,而死后,宅子还将继续收录着子子孙孙的故事,一直延续。一个宅子如此,一个村庄也如此。
敦源堂宏村的早晨,是慢慢苏醒的。
老人从家端出做好的粥准备去吃早饭,吃完便要开始这一天的忙碌了。居民开始在家门口做当地特有食品。南湖边的学生开始了昨天未完成的写生。一天,已经开始,开始得这样自然,这样顺理成章。而这个村庄的开始,从选址到打村基到建立,却历经多年。
准备吃早饭的老人 做辣酱的妇人 写生的学生 开始游玩的我汪家先祖曾留有关于选址建村之遗言,适逢南宋汪家原有聚居之地遭受兵荒马乱,于是迁徙至雷岗山,后又遭洪水河流改道,形成如今宏村所在地地势,因此从雷岗山上搬下河流改道后形成的开阔平地,北枕雷岗。搬至如今宏村所在地后,汪氏族人便开始村中的工程建设,引水入村。这个工程的完成,离不开汪氏七十六世祖王辛之夫人,胡重。这位汪氏夫人,有着男子一般的谋略,在身为族长的丈夫长期在山西任职期间,她带领村民挖月沼,挖水圳,建造汪氏宗祠,其对宏村的贡献,从其画像供奉在汪氏宗祠正厅右侧,便可见一斑。南湖的完成要晚两百年左右,那时,人口繁衍,月沼供水呈紧张之势,南湖便应运而生。
这项水系工程,造福着这个村的一代又一代。如今,我们仍能看到居民在月沼旁在南湖畔在水圳边洗着锅碗瓢盆日常衣物。只是,水质大不如从前。以前,规定早上洗菜晚上洗衣等,这水,可以食用。可而今,水面都飘着一层油,想起初游宏村时看到某店直接把餐厅污水排入水圳,可惜了这一村的清水。这样祖先留下来的财富,就这样眼睁睁地被破坏,除了叹息,更希望当地的旅游开发和管理加强政策执行,希望当地使用者多些公德,也希望游客多些素质。
月沼 月沼 月沼 水圳边老人洗壶因为这水,宏村便多了一份灵性。
水中倒映着这古宅,这远山,这蓝天,这白云,如画一般,却比画更真实,更明丽。微风拂过,水面荡起层层水波,倒影便跟着水波浮动,别有一番味道。
南湖 南湖 南湖 南湖荷花让我惊喜的是,这座村落里,有着一座书院,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书院面朝南湖,碧波荡漾之时清风便吹进这书院,吹开历史这泛黄的书页,仿佛还能听到遥远的诵读声。木质大门古朴厚重,泛黄的颜色,沉淀着数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这典型的木质建筑中,浮雕镂雕抬头即可见。柱子上的对联无一不在寄托着祖先对后辈的读书做人的期望。
自古读书人便是备受推崇的。从“士农工商”的顺序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无一不在表达着人们对读书的看重。古代的社会,以宗族为单位进行管理,而礼义教化在宗族管理日程中占有重要一席,通过教化,让族人遵守这一套规则,然后建立良好的宗族秩序。书院,便是进行教化的重要场所。在四书五经中学会仁义礼智信,学会忠君报国,学会出孝入悌。
一个村,一座书院,不难想象从前这村秩序井然,民风淳厚。
数百年后,走在这被阳光照耀被雨水刷洗被晨露洒湿被晚风吹拂了一次又一次的石板路上,我仍能感受到从宏村祖先那边开始的淳厚和善良。宏村之于别的古村,最大的不同在于居民还生活在古村的这些古宅里。他们不因游客的到来而厌烦,反而将古宅大大方方地对游客开放,游客看游客的,他们生活他们自己的,这样的大方和不嫌其烦是我在北京胡同在上海里弄未曾见过的。习惯了这种因为现代文明而保持的个人独立空间,在拍照时遇到主人恰好开门而出,我习惯性的不好意思和躲闪,主人却满脸笑容,“没事,多拍点”突然让我发现自己已经被城市的陌生人之间的冰冷同化了,竟以这样的城市文明产物揣度这古老的村落,不禁汗颜。
人们总是热衷于热闹,在热闹的地方看景,在热闹的地方照相,却往往忽略那些少有人去之地,而发现那些地方时,常常让人感到惊喜,原来别有洞天。宏村景区对面的水库,就是这样安安静静地在那,有着不同于宏村景区里的热闹,也有着不同于宏村里散落着的生活气息。碧空远影,青山葱木,山有山的棱角,水有水的清灵,宁静旷远。晨风吹过,真想就这么一直看着,看着这山水相拥,看着这水天相映,然后忘却种种琐事,忘却人间烟火,只是静静地安享这一刻的没有杂念。
水库如若不是时间不允许,真想在这慢慢悠悠的古村多转几天,看日出,看日落,看古村在晨光中慢慢苏醒,看古村在晚霞中渐生睡意,听风声,听水声,听风在纵横交错的巷子里吹过,听水在百转千折的石板路边流淌。
感受黄山,天下无山
次日上午,我们便出发去黄山,去这宏村所靠之山雷岗山所在山群的主山脉。
我们选择从云谷寺步行上山,这条路在山背,然而景点多。
不知从何时起,去一座山,我总喜欢步行上山,好像这样能多看一点,多体会一点,可是在步行山上的过程中,我们绝大多数时候感觉到的是累,想的是下一个点休息。然而,当看到一些只有到了这个地方才能看到的景致,便很快抛掉所有的累,忙着赞叹大自然的造化了。
登上白鹅岭已是下午两点,我们决定去北海。于是,在始信峰俯瞰群山,有的郁郁葱葱连绵一片,远看一片墨,有的陡峭直耸,山岩棱角分明,形状各异,有的一边裸露着山岩一边被树木覆盖,绿色和岩石色相互交织。远处还有城市的影子,看不清道路房屋。山的尽头是天,相互交融。有人说,登峰后置身茫茫天地间时,会在原原本本的自然面前感觉到人的渺小;还有人说,一步一步不管登山之路如何艰辛最后抵达峰顶一览众山小时,会产生人能战胜很多事情甚至是征服一些东西的自信和积极感;可我,没有过这样的强烈感受,只是感觉目之所及之奇特无法用言语形容,至多感叹一句“好美啊”,它们都未曾见过,却又似曾相识。
于是,去看黑虎松,去看“猴子观月”,去看“妙笔生花”。黄山的松树形态,似乎都有迎客松的影子,又不全然是,总有些特别的东西。也许,在自然万物前,人的想象力会变得丰富,于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它们各种喻意,像黑虎,像猴子,像妙笔,也许,这样的比喻会让人体会到另一种乐趣,观赏之后的再创作的乐趣。
黑虎松 妙笔生花傍晚,山里有些凉,很快夜幕便笼罩。
为了看日出,我们四点多便从住处向光明顶出发。虽然看过了华山日出,看过了泰山日出,可日之初始的景象,对我就像有特殊的魔力,看了还想再看。
山风很冷,在山顶更冷。数不清的人在微微的晨光中等待,等待东方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等待光明从山间散开。
远远近近的山影,层层叠叠,起起伏伏,轮廓清晰。地平线上,朝霞橘黄。有人开始躁动,说太阳出来了,而我并未看到朝霞之下,漆黑一片之处哪里有一弯金色的影子。此刻,正是人们梦境正香之时。
朝霞依旧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散发着舒服的色彩,我们依然在等待黑暗处那一小弯光亮的出现。一分,两分,十分,十五分,朝霞越来越红,周围越来越亮,江山越来越如画。
我们像期待一个生命诞生一样,期待着。
出来啦,出来啦,那一小弯光亮,在漆黑之处,是那样独特,那样显眼。它刚从地平线下探出脑袋,没有刺眼的光芒,有的是柔和的金黄,是对这个黑暗世界初看的温柔。它渐渐升起,在朝霞中,明亮耀眼。它将照耀整个大地,带去光明。
新的一天开始了。
是的,新的一天开始了,不管昨日如何,今天,又是新的一天。
我们从光明顶去西海。西海峡谷山峰直耸陡峭,奇绝不输华山。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西海上光明顶,再从光明顶下山,虽说还不曾到过五岳所有,这话我也信了,黄山之大,景观之多,走上两天都嫌看得不完全。中学时经常听中央电视台播黄山的广告“感受黄山,天下无山”,那时还不懂其中的深意,登过黄山后,看过了那峰陡石绝松奇云秀的黄山,只觉这广告词霸气贴切。
在宏村这古老的村落里感受慢时光,在黄山这奇妙的自然地貌里体味山川之美,快慢相宜,动静结合,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