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青春

老一辈

2016-04-19  本文已影响63人  向阳札记

木向阳

其实长这么大很多事,我一直想不明白,也理解不了。比如我始终无法理解老一辈为何如此执着做着她那点赚不了几个子的小产品。起早贪黑,拼了命似的。所以每次开玩笑地戏说都会是“莎钞票吃弄了(掉进钱眼里了)”。可是,如果你以为这对她会有任何的影响或者一丝的动摇,那你就错了。因为人家一点也不care, 依旧我行我素,十年如一日,未曾歇脚。

所以我想跟你讲讲她的事,只是平日里一些只言片语,拼拼凑凑,我得以勉强凑出一个大概来。

她出生在四十年代的旧中国,显然那不是一个好时代:时局未定,贼人四起,暂且称之为兵荒马乱吧。一家人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父亲又死的早,全靠母亲拉扯大。自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八岁时,便开始算计好兄长们下一日三餐的食宿分配,想着多少总得留些食粮用于中午抑或晚上吧。后来,家中实在周转不过来,母亲便把她送到距家一百里外的乡下讨口饭吃。这一路,我其实很难想象她描述过的那个场景:如何一路小跑而来,如何不闭眼歇息,如何风餐露宿,甚至于如何踩着尸体。

结婚时,住的是租来房,年底还要准备一笔钱奉养婆婆。后来,土地改革,分了点田,才开始安顿的农民生活,还是披星戴月。然则那个时代的农民,也只能图个温饱,下地,插秧,收割,然后再拿到集市上贩卖。只是那个年代最不缺的就是农民,自然作物也显得多少有点廉价,跟路人争着一分一厘,与乞丐无异,不同的是那个年代的人啊,眼里多了一份自信,尊严。多劳多得,这是那个年代人信奉的话。她倒丝毫不抱怨,至少不用再过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也是这个原因吧,偶尔闲聊,话语里不经意洋溢着“多亏了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然后下意识的看看墙正中央那张毛主席的彩报,也算照相辉映吧。

如所有故事发展,老实人的勤勤恳恳,虽不至于大富大贵,倒也能图个安乐自在,自娱自乐。

十八岁,便当起了母亲,而后又多了两个女儿。然后成家的成家,出嫁的出嫁,倒也没什么特别。后来,附近民营企业雨后春笋般冒出,她便偕着老伴去工厂上班。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也只能做些没技术含量的活,一个管门,一个装配,除却上班时间再用比别人多三分之一的时间工作,每月倒也能赚个两千多的薪水,如此倒也度了近十年的安定日子。

然则后来剧情猛转,老伴中风,打破了一切平静。自此后她便退居家中,组装起她那小产品,以及照顾老伴。

如果说剧情到这里终止了,上天未免对她太过于眷顾了。

小女儿三十岁那年诊断出癌症。也许她曾于深夜捶胸顿足,抑或哭天抢地,我不知晓。至少我未曾亲眼目睹,我们只是聊起生活之艰辛时,她会淡然道“噢拉洗锅命窟夹索要得宁锅喔洗锅晓得好了(我们自己命苦,有什么好说的,又为何要让别人知道)”。

再后来,也就是去年,大女婿亦查处了重病,却已是晚期。我们总以为他会似小女儿般坚持,三年,五年,十年,事实没有,短短七个月,只是七个月,便撒手人寰。葬礼上,我亲睹她那般撕心裂肺,嚎啕大哭,她只是恨,恨自己为何不能承受所有的苦,为何要连累下一代。

如今,小女儿癌细胞转移到脑子,住在她家疗养。大女儿因家中寂寥,子女在外打拼,也跟着一起蜗居她家。

很常见的一种状态是,天亮,大小女儿们睁眼,她已于四五点起床在楼下装起她的小产品;睡前,十点,亦不见她的身影。白天,除了买菜,做饭,洗衣服,她将所有时间花在装小产品上,如此辛劳,加上老伴的帮助,其实每天也最多只能赚个三十元。

我们都劝她别这么拼,她也只是说着,年纪大了,觉少。

有时中午,我见她满眼困意,瞌睡四起,便劝她起身小睡片刻,她总是蜿蜒拒绝,“你去睡吧,我不困,睡了起来会冷的。”心里已然明了,终究是放心不下她的小产品罢了。

为何如此执着做着她那点赚不了几个子的小产品?

如今我倒是更有兴趣问,为何可以如此执着。

生之艰难,不用我说,大有懂得人在。

老去后,我们最怕感慨,上学时的碌碌无为,感慨不知所以,然后岁月老去,除去皱纹,还有一腔热切的悔恨,别无所剩。

我们亦曾抱怨,抱怨老天的不公,抱怨不能尽早知道自己所需,所想,所求,以至于荒度青春,以至于虚度余年。

看过很多励志的书,听过太多鸡汤,却为何依旧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老一辈的执着,我始终想不出所以然,想不出这种微不足道的价值所在。我也曾问过为何,她的答案是“做一点是一点”,我亦问过这条路的尽头与终止,她的口里出来的只会是“等到那一天我做不动了吧。”

这世界的坚持分两种:一种是知道结果的微不足道,一种是不知道结果的微不足道。而在这里,老一辈所能预知的结果,显然是无望的,卑微与渺小的。相比年轻人微不足道的拼搏,结果自然也完全不同。

我想后者,我们年轻人本该为其未知性而显得弥足珍贵吧。然而事实刚好相反,因为我们或许更期待一个可知的结果吧,比如知道这么下去会有光明的前途,时效多长抑或更多。毕竟,它能唤醒的也只是少数人。

所以我对于上面的问题我能想到的另一个词是“但求心安”。心安地到至死,然后安然去见你的神。

写到最后,其实我有点惭愧,奋斗没什么不好,当然也不分年龄,但如果有所选择,这种事,我想还是年轻人来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