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6 生命教育

2019-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绎_202a

喜气洋洋的春节,意外的展开了密集而沉重的生命教育。除夕夜透支了我这些年来的快乐与年味,是时候付出一些代价了。

昨天,大年初一,上午和妈妈看完《流浪地球》,影院亮灯,我看见妈妈窝在椅子里睡着了。心情就不住的沉重低落,说一个字似乎都要费全身的力气。下午和学姐聊到家人变老后,一度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如雨下。我知道这是我从山威暑校,Berkeley交换期间,回国之后的一个月间,不断淀积的关于亲人、生命、衰老、死亡这四个宏大命题的思考,正月初一的流泪不过是一次短暂的爆发。后来强行通过唱歌,玩剑三将这份悲戚压在心底,不去想它,那份痛苦也就满满变淡了。我擅长自欺欺人,擅长遗忘,擅长转移注意。

今天,和爷爷奶奶妈妈一起去敬老院看望太太。一开始奶奶照例不同意我去诸如敬老院的“不详之地”,后来竟松口了,我能说出参观敬老院、探望重病老人的教育意义,但猜不出她执着迷信多年却忽然松口的用意。公交车半小时到敬老院,不算很大,尚且干净整洁,太太的寝室在二楼最东边,两位老人合住一间。她被摘掉了牙齿,据说牙床也被摘掉了,整张嘴干瘪着深深陷入,像一个皱巴巴的洞。不出预料的,她不记得我,但是记得妈妈,爷爷,奶奶。说实话我不介意。妈妈和奶奶很擅长哄人,或许像她们哄小时候的我一样,哄着这个老婴孩。“妈,你要好好睡觉啊。”“妈,你是说要给手松绑吗?”“妈,你要听你儿子说话吗?”轻轻的,柔柔的,不带任何攻击性。人在至亲温柔的唏嘘中学会走路,又在温柔的唏嘘中走向死亡。奶奶期间转过头向我补充几句:“太太变化大吧。”“人老了就会这样。”“你还记得小时候在太太家吃饭,你不听话到处乱窜,我们追着你喂饭吗?”我和毛太太感情并不深,但我强忍着泪水,算是为了不牺牲化的妆吧。

生老病死,这个命题实在太过血淋淋,而刚经历第二次乳腺癌手术的奶奶不断在我面前感叹唏嘘。她说我懂事,却不知我如履薄冰。两场疾病能为一个战火连天的家庭带来什么?团结么?大概有,除了爷爷每天傻呵呵照样被骂,似乎我、妈妈和奶奶都经历了“成长”。妈妈坚定信佛,并主动为家中带来插花。奶奶在关于买什么样的衣服和我大吵一架寒心的流泪后,默认了我化妆,穿裙子等一系列在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并在看到我化妆时会悄悄走开,小声的和我妈说“她在化妆咧”。而我呢?主动和她们去商场,拎东西,挑东西,哪怕是无意义的逛街,我想家里是不能久留的,那么在短暂的居家时光中,多陪陪她们吧。这样的变化是好是坏?我是一个害怕变化的人,在妈妈提议全家人去狼山或者啬园登山远足时,我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回答。理智上告诉我这样的家庭活动有助于增进感情,也是一家人难得的相聚时光。感性告诉我,这样做是变相的宣布,妈妈不是那个精明能干、平时玩手机刷刷剧的妈妈,奶奶也不是那个每天揪着我、爷爷、妈妈的小错误不放,动不动破口大骂的奶奶,我不再是那个每天闷在书房里,背着她们悄悄玩手机假装在学习,时常讨骂的我,哦,爷爷还是那个傻乎乎的爷爷。仿佛拒绝改变,生活就还是最开始的模样,即便我曾经痛恨过它,它也是一个小周期中的优解,而现在的我甘愿忍受其中的不完美,但是那样的生活状态竟也成了一去不复还的奢望!

小说中总是希望有冲突,这样,主人公才能在冲突后经历蜕变与成长。看客期望生活的动荡与不平凡,可是,现实生活中,谁能经受住这番灵魂的拷问?难道真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长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