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堂

国学课堂(二十六)

2021-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宁静致远_a3ea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弱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资质高的人,知道自己往哪个方向走。当他听闻大道后,把人生的疑惑以及终极追求的东西都解决了。大道是人生和宇宙的究竟,解决了整个安身立命的问题。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资质一般的人,听闻道,一方面信任,另一方面又不足信,患得患失、优柔寡断。

下士闻道,大笑之:笑,嘲笑。资质最差的人没有智慧,他不仅不会尊重道,而且还会嘲笑讲大道的人,因为大道智慧高妙远超出它的资质,理解不了,甚至怀疑讲道的人有问题。

不笑不足以为道:如果说一个真正悟道的人给大众讲道,资质差的人不嘲笑你,那么还不能证明你真正得道了。

故建言有之:古往今来真正有智慧的话是这样说的。

明道若昧:若,比喻。若昧,单纯用语言很难表述,因为道是内在证悟的一种境界,语言的描述并不能完全的把道的状态清晰地呈现出来。一个真正悟了大道的人,他心里很清楚,用语言逻辑对道表述,捉襟见肘。

进道若退:退,消极、没有追求。真正领会了大道的人和普通人相比,仿佛修道的人没有太多追求,但是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追求,怎么追求是一种放下世俗内在的境界。

夷道若颣:夷,平坦。颣,崎岖、沟壑。平坦的大道真正去修正走下去,仿佛很崎岖,有很多考验。修道的路绝悟人生,真正走在绝悟之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宇宙的能量是平衡的,只有经历无数艰难考验时,领会到的东西才能悟道。

上德若谷:上德,最高妙的道德。若,像。谷,谦卑、海纳百川。把万事万物包容起来,奉献自己。

太白若辱:太白,一个人修到一定程度后好像没有污点,爱惜天下万物,明因识果。不盛气凌人,相反在俗人看来懦弱。

广德若不足:不足,一个真正德行广大的人不处对自己高要求。一个真正德行广大的人是内心的状态,待人接物越谦卑、自省。

建德若偷:一个有德行的人,内在的状态积极有为,但外在表现畏首畏尾。他看事长远,有担当,不鲁莽,考虑周全。若偷,懒惰、懈怠。

质真若渝:质真,淳朴。渝,混沌。一个人修道到一定程度,没有分别心,淳朴。待人接物天真无邪,没有势力之心,真诚善良。

大方无隅:大,没有边界才是真正的大。大方,体积大,没有边角。隅,边界边角。一个人开了大智慧,任何东西都束缚不了他的智慧,智慧通达。

大器晚成:成就一番伟业,需要各种条件积累而成经历考验历练一个人才能承担巨大的使命。年轻人在小事、落地的地方历练。

大音希声:大音,大道。用心去听,证悟宇宙背后的真相。

大象无形:道没有形状,无形无相。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贷,给予。成,成全。道在万事万物中都有所体现。

收获:真正悟道的人,善待且长他和天地万物在一起,顺应天地万物的天性,成全、滋润万物,没有自私的想法。

淳朴、善良、给予,阔达心胸与格局生活中真诚以待,顺应道的发展规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