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成长励志认知·行为·脑科学

认知的力量:重塑个人/组织的底层逻辑

2019-01-26  本文已影响9人  c3633cc7b904

作者备注:这是一篇烧脑长文,一些观点你或许不认可,但你不得不承认,必须有较高思维能力、知识背景和格局的人才能看完,看懂,希望你是那个能看懂的人。

我们往往将某些观点、观念当作固有“认知”加以批评,主张突破“认知”、改变“认知”,其背后对“认知”的定义大多指的是一些固有观念和知识水准,但这真的就是“认知”的全貌吗?

什么是“认知”,“认知”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如果对认知有足够得了解,是否就能更好得重塑自身?在此通过这篇短文将近段时间的思考与大家有一些交流和探讨。

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其背后是认知革命

农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生存的方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极大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更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信息革命更是直接作用于人类大脑,打破传统认知方式和沟通方式,生产力得到质的飞跃。

《人类简史》中对人类和文明的发展主要归结于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即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能通过语言、符号,来记录、表达传递信息,能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以更先进的语言来沟通,通过沟通传递信息,形成“想象”。

这些基于现实记录和主观加工的信息,即以所谓“想象”的形式,在人类历程中保存小赖,并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虚构的事物”,比如一些神话、宗教故事等等,而人类文明的发源就启始于这些“想象”,比如《圣经》、伏羲女娲、象神、夸父逐日等神话传说,这些虚构的故事让早期人类得以达成一致,团结协作,能在一个目标下聚集更多人完成更复杂的工程,以此逐步开启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这不禁让人思考,每次人类文明进步的背后,都与认知息息相关。要么是基于经验的积累对某一事物形成完整的认知(比如制作青铜器、农业社会的形成),要么是对原有认知的突破(日心说、进化论对上帝的挑战和彻底颠覆),又或者仅仅是对形成认知的方法途径的改变(语言、文字到造纸术、印刷术,最后到计算机、互联网)。

而反观我们现代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等活动,大多也都是建立在我们所虚构的认知之上。诸如文化习俗、法律,国家,民族,宗教信仰,公司,股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都源自于我们的认知体系,源自于我们“想象的现实”和“想象的共同体”。基于相同认知的人汇聚在一起,为同一目标共同协作并不断强化这一体系的认知。

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异在于认知能力

天天研究成功学喝心理鸡汤的人就更容易成功吗?《富兰克林自传》和卡内基的成功学系列丛书认为通过塑造更加努力和勤奋的人格就能带来改变,实现梦想。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篇内容,大致介绍了英国纪录片《成长系列》,一个真实记录了14名英国儿童从7岁(1964)到56岁(2012)的人生轨迹,以及一个美国联合研究团队在分析一项长达11年,81000个参与者的追踪数据中发现,家庭背景是职业成就最大的影响因素,唯一能弥补家庭背景的就是认知能力,而成功学宣扬的那一套仅仅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优越的家庭背景最本质的作用,其实还是在于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去拓宽认知边界,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获得更好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

如果我们用第一性原理去推导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是什么?我想,认知能力必定是得票最高的答案之一。人与人之前,职业经理人之间,企业家与企业家之间,最核心比拼的其实还是在于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

打破认知局限,成就卓越

我也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比自己优秀?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比自己更容易成功,能取得更高的成就?为什么富人更富而穷人更穷,穷人得逆袭为什么越来越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生物学上来说,没个几十万年的生物进化,人类大脑的智力能有个跃升是几乎不可能的,我们当今人类的智力水平其实和古人/直立人那会儿差不多,而我们之所以能比古人有如此进步,仅仅是因为时间给了我们无数试错、了解万事万物的机会,智力虽然没太多变化,但我们的认知方式、认知边界却在时间的历程中,变得越来越高级,领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真相。

生物学上是怎么得出人类智力必须经过几十万年才能有质的变化?这个问题暂不讨论,但我们却可以从人们常常犯错的一些认知偏差上发现,人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聪明,反而会发现这些认知偏差带着某种原始生物性特征,无论哪个民族/人类文明历史上所犯的错,都源自于这些方面;

而那些带领人类发展、促进文明兴盛的科学家、思想家、明君、伟人们,则或多或少都是因为具有突破这些认知偏差的特质,比如国外有人对人类所有容易出现的认知偏差做过系统的整理,并从中发现数百个认知偏差主要的维度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人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有限,于是,针对大量的信息,我们会不自觉的做出更利于自己的选择,比如:

只注重那些我们自己熟悉,了解到或被反复提起的部分;

具有差异化,哪怕是怪诞滑稽的信息也比常见的东西更让我们注意;

当熟悉的事物出现变化时,我们会不自觉的提高警惕;

我们更容易注意倒每件事情当中,符合我们信念的那一部分细节,即我们只看到我们想看到;

对人而言,我们更容易注意到别人的缺点,而更容易忽略自己的缺点。

2、面对任何事物,毕竟我们无法完全掌握所有信息,而这个时候,大脑又开始耍起小心机了,比如:

无论所拥有的信息多么匮乏,我们总是希望尝试还原事物的全貌;

我们总会依靠刻板印象、笼统的观念、凭借过往的记忆来看待眼前的事物,就算该事物的现状早已焕然一新或者大相径庭;

我们总会认为,更熟悉、更喜爱的人或事就会更好,而不熟悉、不喜欢的自然就更差;

我们会简化概率或者数学问题,这样大脑才可以轻松进行决策;

我们都以为自己擅长于看透人心;

我们会套用现在的思维模式和假设来推测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3、出于生物的本能,当我们也要做出决策,采取行动时:

我们只有在认可当前目标,并且对自己的影响力有信心的情况下,才会有所行动;

我们会更关心与我们有关的,当下的信息,而不是在时间和距离上更遥远的信息,这是为了在既定的目标上始终保持专注;

「完成」一件事情对我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会有更大的动力去继续完成已经投入过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而不是不断地开启全新的任务;

为了避免损失,我们总倾向于维持现有的团体地位和控制权,并且尽可能避免作出无法撤回的决定;

我们更喜欢看起来简单的选项或者是有更多了解的选项,而不是更复杂、更模棱两可的选项。

4、面对浩瀚的信息和记忆时,我们又往往会不自觉的做出怎样的取舍呢?毫无疑问,我们同样的并没想象的那么聪明:

我们会在事实基础上编辑和加工一些回忆;我们会丢弃掉细节信息,只留下刻板而笼统的印象;

我们只记得住事情或者列表中最关键的要素;

很多时候,信息被记住或者被遗忘,仅仅是因为展现形式的不同。

针对上述的每一种特性,我们几乎都能从生活当中,甚至是古老的谚语当中发现祖辈对我们的告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往往叛逆的忽略这些老套的说辞,重复着犯前人的错误,甚至自己不断犯同类型的错误。

上面四个维度里面又分别包含了不同类型,不同类型里则又包括不同的认知偏差,这犹如一个个的陷阱,我们往往深陷其中却又无从自知。

打破认知局限的三板斧:

找到我们出问题的根源,那么如何能够轻松避开这些认知陷阱,实现认知模式的升级呢?

我们首先还是来了解一下到底“认知”包含些什么,大多时候“认知”被当作你当前的知识结构和格局,其实“认知”的全貌应该是你获取信息,应对信息的反馈方式,储存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基于信息反馈、知识结构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整体的活动。认知背后还隐藏了更多的概念,比如认知模式、思维模式、信息加工、认知行为等等。

简单来讲,认知就是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底层逻辑。那么如何出现认知偏差,突破认知局限呢?简要从三个维度,我们就能大大降低犯错的概率。

第一斧:掌握元认知

元认知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它是一种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以“上帝的视角”反思我们一切思维和行为的过程。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被要求针对市场推广活动,撰写一个方案,你通常都会翻看下以往做过的类似方案,或直接上网搜搜相关的资料,完了就开始写方案,对这个方案最终会呈现成什么样子和执行后的结果,你是完全没有把握的。那么到底这类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才更高效,应该预先做些什么了解和调查更合理,是按照传统套路在写方案,还是对这个方案背后的逻辑有个清晰认识后,更有针对性的写方案,这背后对整个写方案的逻辑过程的反思就是元认知。

当我们把元认知运用在生活当中,我们将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实现更好的生活状态。当把元认知运用到所处行业和专业领域时,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到行业本质,洞察趋势和机遇。

第二斧:求知若渴,虚怀若愚

从前面四个认知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维度里面,我们会发现一个特质,即过度依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为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自负,即便你智商再高。其实,智商与认知能力并不成正比关系,高智商反而在某些程度上会导致人们过度自信从而陷入第一阶段不能自拔,认为什么东西自己都很了解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尽量降低个人的偏好,将探索求知欲变得更单纯,始终保持一个求教的心态。相信那些优秀的人身上必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对外求教不仅拓展了视野,更让你获取到他们成功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认知。

第三斧:致知于行

基于元认知的不断反思、对外求教等拓宽认知领域,更完整的了解信息的全貌之下,行动无疑是巩固这些认知,将新的认知转化为日常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唯一手段。同时,也只有行动才能辨明这些认知的真伪。

而另一方面,对一个组织而言,即便一些公司决策超出了个人的认知范围,甚至与个人的认知发生冲突,那么也需要以行动来证明其真伪。盲目坚信,立即行动,如果这些决策是正确的,那么运用元认知,我们能快速的在行动中建立起缺少的认知。如果是错误的,那么快速的行动将缩短犯错的时间,并在行动中找到问题的本质,建立起新的组织认知。

最糟糕的状态无疑是不行动,或犹豫消极的行动,让自己的整个状态都在怀疑质疑的过程当中,而无法有效的调用元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系统。

回到文章最初讨论的话题,认知作用于个人,而又最终成为一群人的共识。一个人的卓越造就不了一个家卓越的公司,一群人的卓越才能造就一家卓越的公司。而卓越的核心就是一家公司或一群人的认知升级,否则企业的发展永远不可能迈上新的台阶。

认知不统一或认知出现瓶颈的企业永远会陷入一种死循环:事情推不动,认知偏差,决策错误……。一个人的认知局限,影响的是一个人的发展,一个组织的认知局限影响的将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