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学习心得专题

《异法方宜论》第六讲心得

2020-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军的简书

                    【內經原文】

        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食杂而不劳”,看电脑,打游戏,写文章,看股市,看电视,都叫虚劳。具体说,就是,你看电视的人,他哭你也哭,他笑你也笑。沉浸在那剧情里,看起来没什么劳动,其实你脑子里的劳动很多。所以得这种痿厥寒热的人不在少数。

        在战乱期间,得伤寒的偏多,例如三国时期。到了清朝的时候,就出现了热症比伤寒多。所以诞生了另外一门学派,就是“瘟病学派”。同样在发烧,你用《伤寒论》那些热药,麻黄啊,附子啊,细辛啊,桂枝这些药,会越治越坏,这时候,就发现,人们其实是营养过剩。容易跟外面的这种温热邪气想感而得病,要是再用那些热药的话,等于是火山浇油。

        所以,温病学派诞生的地方,就是在现在最富饶的这种江浙地区,江苏浙江,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薛雪这些都是江南一带出来的名医。他们用的这些药,都比较轻灵,用药都偏凉。

        比如,用一些连翘,桑叶,菊花啊,所以,首先一定要判断出他受的是寒邪,还是热邪,或者湿邪。湿邪就如我们家洗碗的那些油腻啊,就是去不掉的那种感觉。这种湿邪其实就是身体里过多的营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没有很好的化掉,然后堵塞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造成那种粘腻和不爽的感觉。“湿性重浊粘腻”,就像,有些人,头也不是疼,也不是痛,就是“头重如裹”。

        湿邪最大的一个体现是早晨起来厚厚的一层舌苔。

      “其治宜导引按蹻”。

        东方人,吃鱼,吃盐太多,“鱼生火,肉生痰”,腠(cou)理比较疏松,热邪散的不太快的话,会在皮肤上形成“癕疡”,就是我们说的,出脓头,出疖子,这时,得切开,引流排脓 治宜砭石。

        南方的人,腠理疏松,湿气比较大,容易得挛痹,就是收缩的太厉害了,我们用微针,针刺的方法。

        北方的人,“吃乳食,居野处,天地毕藏者也”,气温比较低,就容易得“脏寒而生病”用的是“灸”,艾灸的方法。

          华佗,安徽亳州人,淮河这边,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华佗发明的引导之术,“五禽戏”,鹿、熊、鹤、猿、虎。导的是气。但是,练的时候,每一式都会通不同的气,但是同时也会有副作用,例如:熊式,他强的是肾,就是容易伤心。

      体操用的是意,就是后天的意识。指挥的是肌肉。

        猿,捶胸顿足,捶的是檀中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