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44
连绵细雨的清晨,笼罩着一层薄雾,我却误当成了春天。
余华说,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很多个自己,会以为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但当另外一个自己突然跳出来,他首先会突然一愣,但很快他会进入到这个自己,不断的转化,这就是人生。是呀,人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去适应。当我们在这个转换过程中,环境是最大的催化剂,而适应却是配合这一化学反应的必备要素。在校园里,我们不用顾及太多,我们是单纯,憧憬未来的自己,即使我们的原生家庭环境不同。而后你进入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远离了象牙塔,你发现过去的你无法适应现在的环境,你开始去寻找适应这一环境的自己,大多数人都找到了这个环境下的自己,不管是适应环境的自己,亦或是远离环境的,无论对与错。再后来,你也会有新的身份,你也会解锁新的角色。我想这个过程是刺激的,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过的。但我坚信,你一定是比你认为的强大的多的多。你会慢慢的忘记过去的那个自己,在处理同一件事时,也许会有截然不同的方式方法。回忆也会变得更加美好,简单。来时路无论是百花盛开,也或是瓢泼大雨,回望时,你也只会会心一笑,挥挥手,告别那个自己。
午后的阳光吹来了一片金黄,忽觉那是秋天才有的桂花香。
似乎好久没有闻见过花香,犹记七月的紫薇花,拐到学校河边的小路上,一排绿茵茵的水杉,一排玫红色的紫薇花,紫薇花的味道微乎其微,也似乎没有,但一阵风吹过,紫薇花的花瓣随风,如梦境一般,一点点细雨或是阳光的熏染都会让我停下,就静静的呆立在水泥路中间,忘记一切。再后来凌霄花挂满了整面墙,奈何开的烂漫,也似乎缺失了些说不出来的感觉。前些日子终于得闲,想着去图书馆里坐一坐,在抽屉里翻出了五年前办的崭新的图书卡。老师在整理图书,那淡淡的油墨味,一定是电子时代不能缺少的味道。看着各种品类的图书,我却不知从何处寻找。我并不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读的书也不多,但我会因为快读完一本书,感到不舍得。转一圈,我还是停留在中间那排,摆满当代文学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不同出版社的《文化苦旅》,翻看起自己读的那版。大学时,友人力荐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那晚我不记得看到几点,只记得被他笔下人文历史的文字吸引。但那时有些感悟我是看不懂的。几年后再读起,我才开始慢慢理解那些美感与思考文字的意义,也许再过几年,几十年,我也会慢慢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再读《文化苦旅》时会有不同的想法吧。
晚饭后和爱人散步,穿过霓虹灯闪烁的城市,车水马龙的街道,我想我也融入其中,也在慢慢适应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