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勇于面对惨淡的人生

2017-04-13  本文已影响76人  贤阿七
忏悔的力量 这大概是记事以来,阅读一本书耗时最长的一次了,却也是给我心灵抨击以及带来思考最为繁重的一次。

在我极其贫瘠的阅读世界里,卢梭凭借他的《忏悔录》直接晋升为我心目中最为真挚、勇敢的作家。我不敢想也未曾发现,迄今为止是否还有人如同他如此这般毫无修饰成分的赤诚打开自己的内心、一览无余的坦露自己过往的点滴经历。

人性的思考

阅读《忏悔录》上册的时候,我的心情随着卢梭的回忆十分轻快,而阅读下册的时候,我却时常胸闷得必须丢掉书本,去做点其他事情来缓冲这些压抑的阅读体验。

卢梭在一开始就表明自己既不会隐瞒坏事,也不会添加善行,全书洋洋50余万字,卢梭确实诚实得可怕。

出生环境

卢梭出生几天后,母亲就去世了,但是尽管如此,他幼年时代还是得到了许多宠爱,他所处的周遭,人人都对小卢梭十分喜爱。在六岁的时候,小卢梭就和父亲两个人没日没夜看母亲和外祖父留下来的书籍,也就是这种拼命的读书方法让他自幼就获得了很好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人生的轨迹一直按着这样的方式延续,或许后来我们就看不到这部著作了。

卢梭的父亲本身虽无大的缺点,但有点固执和自私,后因一起案子被迫离开日内瓦,而卢梭也就被托付给了舅舅一家。幸亏他有一个性格相投的表哥,因此此时的卢梭内心还是十分快乐的。他惊喜的发现自己对人十分亲切、处世平和且注重感情,他对自己的教育者(朗伯西埃兄妹)十分尊重和喜爱。淳朴的乡村生活、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慈爱的老师,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多么的有利。

童年阴影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次因为朗伯西埃小姐一把梳子的一排齿全部断了,而当时在房间里的只有卢梭一个人,大家就把矛头一致指向他。所有人(除了他表哥)都认定是卢梭做了这件事,大家围住他质问他,并且逼迫他承认自己的过错。后来舅舅来了,因为表哥也做错了一些事,舅舅就一起拷打了他们两个人,前后打了很多次,可是卢梭拒不承认。当时大家都认定他是一个坏孩子,可是只有卢梭心里明白,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为什么要在暴力行为中被迫承认呢。

这件事情在严格意义上对卢梭内心的冲击十分巨大。直到暮霭之年回首,他还是一阵颤栗,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家竟然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如此惩罚一个孩子,更何况并不是他的过错,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是多么的委屈。而因为这件事,也就造成了卢梭在往后的岁月里,每每遇见或者听闻不公平的暴力事件时,都出离的愤怒。

对待孩子的差别

回忆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另外一件事情。卢梭有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哥哥,但是卢梭出生后,周围的人甚至他们的父亲都对小儿子特别的疼爱有加,而对大儿子漠不关心甚至拳脚相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哥哥的教育,从而导致了哥哥自由散漫、冷漠堕落,最后被迫离开了家乡,从此杳无音信。这在今天看来,还是令人感到唏嘘,卢梭至此不知道哥哥的下落和生死,不说当时的环境,换作今天,这样的事件导致一个孩子心灵的残缺从而造成悲剧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学徒时期、性格改变

梳子事件过后不久,卢梭就和表哥离开了波塞,又回到了日内瓦,就这样和表哥又朝夕相处了两三年后,两个人都面临了选择职业的时刻。卢梭被送到了雕刻师傅那里去做学徒,他本身对于雕刻并没有十分的抗拒,可是遇到了一个性格万分暴躁的年轻师傅。如果卢梭遇到的是一个性格温和、秉性纯良的师傅,或许他就能精通这一门手艺或者延续好的行为和习惯。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时期,拥有一个好的引导者是多么的重要。正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卢梭遇见了这么一个作风蛮横的师傅,导致了他的逆反心理,他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偷懒、说谎和偷窃的习惯。而这些恶习一旦养成,就会变本加厉的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可是环境驱动着他不由自主的这样做,他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刺激和贪婪带来的短暂快感。

在这个时期,幼年时代养成的那种随和谦逊的性格已经慢慢走向歧途,卢梭开始变得两极分化的矛盾,他一方面渴望关注,一方面又害怕人群,周遭的一切都成了他的假想敌。后来,他索性沉迷于看书,可是这种不加选择的看书习惯加上不定期的挨骂挨打,导致了他慢慢变得沉默寡言、性情孤僻,也就间接导致了他一生都喜欢离群寡居。

出逃

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生活里,卢梭决定逃跑了。而从这一刻开始,也就决定了卢梭一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开始。命运的驱使,将卢梭带到了华伦夫人的身边,而这个女人也是卢梭如母亲般温情的归宿,当然这是站在卢梭的立场上,对于自己爱过的女人,卢梭总是高度赞扬的,他总是可以发现他们身上作为女性独特的美,而去忽略掉一些读者可以轻易看到的缺点。这恰恰也是卢梭的可爱之处吧。

爱情

对于自己喜爱美色这件事情,卢梭都是直言不讳的,但是他后来养成的那种怯弱反而保护了他,没有沉耽于美色。卢梭一生有三个对他较有影响的女性,一是华伦夫人,尽管他们曾经有过不伦之恋,后华伦夫人移情别恋渐渐不待见他,但卢梭都将她视为自己的母亲;一是乌德托夫人,卢梭称其为自己此生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尽管这个女人在我们今天看来除了跟他玩了一回暧昧的感情游戏并无其他,可是在后来卢梭的作品中,却说自己塑造的最为感人肺腑的女性角色时,正是陷于对乌德托夫人的狂热爱恋时。而最后真正陪伴在卢梭身边的却是一个叫做特蕾莎的平凡、善良、温和但并不出众的姑娘,可是卢梭宣称自己一生感激她,但对她并没有精神层面的爱情。这是一种多么复杂的感情方式,人和人之间的微妙情感,都是外人没有办法揣摩和体会的。

犯错、一生内疚

早在很多年前,我就意识到自己在年少无知或者青年时代犯下的错误,那种内疚和自责会一直伴随着自己,不时折磨着自己。在这一点上,卢梭的痛苦还是可以引起我的共鸣的。一是卢梭在当仆人的时候,曾经偷过一条丝带,被发现后一口咬定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厨娘玛丽蓉所为,在当时那样的年代,众目睽睽下卢梭面不改色的诬陷这么一个女孩子,可想而知对于她的影响是多么惨烈,一个女孩子的声誉毁坏可能会直接摧毁她的一生。

另外一件事情是卢梭在受委托陪同乐师回家的路上,乐师的癫痫发作,卢梭竟然在呼救后趁着混乱逃之夭夭,尽管后来乐师并没有因此丧命,可是这种不仁不义的做法还是深深折磨着卢梭。直到暮年回首,卢梭说自己从来没有忘记这种感受,因为没有机会弥补也无法让时光倒流,每每想起都会令他辗转反侧、痛苦万分。

寻找、受挫、迷茫、定性

青年时期的卢梭并没有掌握任何赚钱技能,甚至有点异想天开的天真,喜欢一件事情就不管不顾的投入进去,等到热情一过就又草草推开了。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他看到一位伯爵为近视眼的时候,就暗自忖道自己也是近视眼,那是不是代表自己也可以是伯爵。

在兜兜转转中,虽然卢梭称自己无所事事浪费了很多时间,但他总是有机会接触到贵族社会,在别人推荐的职位中,他总是可以很快掌握方法,一丝不苟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这些过程中,卢梭慢慢看见了自己的才能。

《爱弥儿》、《社会契约论》等也就在这些过程中应运而生,卢梭的才华也在这时得到了赏识和认可,可是这一切却没有让他充分享受到他应该享受到的荣誉和待遇,反而为他带来了灾祸。不可否认卢梭结识了很多朋友,可却莫名的树敌众多,而这些敌人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曾经全心对待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被朋友背叛、陷害的痛苦才最为打击他。

逃犯、颠沛流离

我时常觉得很是莫名其妙,明明卢梭对待身边的每个人都十分友好和尊重,可以说是毫无自私的念头,可是这些朋友竟然可以联结起来密谋陷害他。这个时候我就有点埋怨可怜的卢梭骨子里的软弱,有好几次他是可以躲过这个祸端的,可是他一而再再而三选择妥协和相信,导致自己一生飘零的结局。或许很多事情都是旁观者看的比较清楚的吧,当我们也真心对待身边的朋友,哪里还会去设置防线呢,而软弱和害怕,恰恰是今天我们很多人都同样拥有的致命弱点。

一件事情,先不论它的对错,可是当有人蓄意栽赃的话,当当权的核心人物发话,加之媒介的煽风点火,那么群众也就很难凭着自己的意识来判断,最后就选择了盲目跟风。直到逮捕令下发的前一天,卢梭对于自己的这种命运竟然毫无知觉,最后在卢森堡先生的帮助下狼狈逃跑,自此开启了他不断被驱逐不断逃亡的一生。

反思

卢梭在逃亡的日子里意识到了自己“祸从口出”,下了很大的决心,决定要封笔,可是当有人寻求他帮助的时候,卢梭又毫不迟疑的拿起了笔。说是造化弄人吗,我并不这样认为,这就是一个人极其普通的一生,只是因为他是卢梭,借助自己的笔诉说了自己飘零摇荡的一生。

反观到当前社会,又有什么人可以说自己是一帆风顺的呢。只不过智慧的人懂得无常是生命不变的主题,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怨天尤人、不坐井观天、也不要自暴自弃,心里明白但是却积极顺应自己的内心,在这个孤独的星球里,努力的完满自我而已。

可怜的卢梭一生向往无人打扰的归隐生活,可是一生都没有私我空间,直到去世的时候,他的身份还是一名逃犯。纵观如此曲折的人生,《忏悔录》绝对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在飘零岁月里,教导我们积极找寻平和内心的精神家园。

我没有勇气去开诚布公的忏悔自己过去的所失所得所作所为,可我有永不浇灭的热情去极力拥抱我的生活,珍视我的生命,只要活着,就真诚善良的活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