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屋教育社会热点

陈宝生:中国减负教育的开拓者!(中)

2018-03-17  本文已影响237人  田园泥土香教育

陈宝生:中国减负教育的开拓者!(中)

第二部分 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减负:曾几何时,为给孩子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浪超过一浪”,可是到现在为止,依然“涛声依旧”不见任何的效果,反而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眼镜镜片越来越厚,眼皮越来越沉,身体越来越弱,人们好像陷入到泥潭中,越挣扎越沉沦…… 。中小学生出现的这些现象,十分令人担忧。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社会关注教育,今天的中小学生是中国历史上学习负担最重,今天的师生关系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紧张的,最不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最恶劣的一个时期——

可是,培训机构的生意,为什么如此红红火火?

是谁给校外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真金白银?

 一、是谁给校外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真金白银?

 “补课班”、“培训班”是国人的“最爱”,其能量之大,气势之宏,完全可以开设一门学科——“补课(复读)经济学”;还成为中国的新兴的第4产业——“补课(特长)培训业”;其“成本(费用)”之高、其“链条(行业)”之长;此乃为世界独树一帜的“经济学”、独一无二的“第4产业”;倘若不信网上点击一下,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既然如此,那么,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补课”,为什么会掀起如此大的“经济、产业”呢?

 到底是谁给校外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真金白银?

是我们的家长!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它就象马拉松体育赛场上发令枪声,震惊了我们家长的脑神经,于是我们家长在这个口号的忽悠下,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孩子一岀生就被各种各样如“英语、奧数、美术、书法、国学、钢琴、古筝、舞蹈、象棋、围棋、珠心算、跆拳道、快速阅读、超级记忆”等“特长班”、“兴趣班”所包围,来往穿梭。

今天,现在如果说“补课”根源在家长,家长们肯定不会乐意,也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难道说“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就错了吗?

 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吗?

在一个就是如今就业形势的严峻,升学的压力大的不得了,所以,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好……”的观念,如果孩子们能上好的学校,遇到好的老师,即使作业多一点也是老师认真负责教学的表现,如果孩子们每天在放学后没有了作业,习惯于传统思模式的家长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不布置作业是好老师吗?学生不做作业还能叫学生吗?只有布置大量做作业的考试才是好老师,只有写大量做作业孩子才考上好大学;这是一部分家长的心愿!

 学生前方是假期作业减负,后方就迈进了补习班! 校外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为什么遍地开花?

 校外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为什么生意火爆?

是谁给校外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真金白银?

是家长?!

 结果,如何,我们先看一个“家长花8万让儿子上辅导班成绩反退步”的新闻报道。

 二、为何孩子3个月花费8万上辅导班成绩反退步?

 家长花8万让儿子上辅导班成绩反退步,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

 下面我们看一看新闻报道: 据2016年7月3日的《齐鲁晚报》报道:“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不少考生陆续知道了自己的分数,但市民张女士一家现在还感到难以置信:今年2月,张女士的儿子小睿报名参加了济南天材教育的一对一培训班,辅导费每天1200元,三个月共花费8万多元,可谁想高考过后小睿一查成绩,只考了317分。”(家长花8万让儿子上辅导班成绩反退步 退款被拒 《齐鲁晚报》2016年7月4日 )

“短三个月一对一全托培训结束后,马上就迎来了高考,小睿满怀信心地参加高考后,每天坐在电脑桌前等待查询成绩,6月24日下午,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小睿也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却被吓了一跳。” “‘怎么会这样呢?理科只考了317分,越考越少呢。’小睿满怀质疑地看着分数栏,然后又重新查询一遍,依然是这些分数,‘我刚开始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我只能先安慰他。’张女士告诉记者,在2月份未参加一对一全托班前,小睿参加过摸底考试,当时还考了320多分,怎么参加天材教育的一对一全托班后,成绩不升反而下降了呢?” “而据张女士称,小睿在上该辅导班前还能考320分,怎么花数万辅导后,学习成绩反而退步了呢?”(家长花8万让儿子上辅导班成绩反退步 退款被拒 2016年7月3日《齐鲁晚报》)

 据2012年7月19日的《黑龙江晨报》报道:“哈尔滨一家长,在高考前夕,为了提高考试成绩,给孩子补课100天,花去了8万元,而孩子的高考成绩仅有340分。”(家长高考前给孩子恶补100天 补课花8万考了340分 2012年7月19日《黑龙江晨报》)

我们看“三个月一对一全托培训”以后,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而且反退步?

这样的补课,是补课补住孩子的“身”,补课不住孩子的“心”! “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孩子今天补课说明!!

今天的中国式“补课”,让16岁男孩,卖光自己的教材远走他乡。

 今天的中国式“补课”,让孩子假期上N个补课班,结果孩子还是考不上大学!

今天的中国式“补课”,真是怪哉:为何“优生、差生”都“补课”?

 怪哉:满城尽是补课生,为何还有5000万“差生”?

 三、怪哉:满城尽是补课生,为何还有5000万“差生”?

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实际上就是分数教育下的“共性”,不论学生的素质、不管学生的体质,只要“分数”高就是胜利,就是“优生”、就是“王爷”,否则就是“差生”、就是“草寇”。

至于,你上了大学干什么工作,对国家贡献,一概不管,我们要的就是升学率。

实际上,大学毕业又能如何?到头来毕业了就也同时失业了,不仅专科、本科学历的找不到工作,就是硕士毕业也工作难寻。就其原因,社会不相信学历,只相信能力!

今天,我们的学校,自从教育产业化后,就像工厂一样,整个学校的教育开始被“及格率、合格率、达标率、优秀率、上线率”等各项考核所左右;并且,喜欢用一把尺子(分数)来检验产品(学生)的质量。

 这一检验不要紧,有5000多万产品(“差生”)不合格。

 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到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业已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问题孩子”。

有统计,这一总数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

目前,中国教育完完全全是应试教育,不但考试,而且还要有排名,有排名,就必然会有“差生”的出现。 为什么?

 就算你的成绩是全班第一名,那么全校?

全市?全省?你能还是第一名?

即便你是,你能永远保持第一名的优势吗?

 现在把话说回来,就你所在的那所学校而言,就你那个班级来说,还是会有“差生”,因为你的数理化好,但是不一定语数外好,这样在分数方面必然有偏“差”,那怕是1分之“差”,只要有排名,或许你就是1分之“差”进入后10名的,你就是一个“差生”,你生气也没有办法,算你倒霉。

下次考试,你通过努力也不一定进入优等生的行列,因为你努力,别人也努力,即便是你进入优等生的行列,你的同学他或她将成为你的牺牲品,当上了“差生”,于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出现了“差转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部门开始提岀“差转优”教育的口号,“差转优”教育,能把“差生”转化成为“优生”吗?

 “差转优”教育,是一个伪命题!

为何“差转优”教育,是一个伪命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回答“差转优”,能把“差生”转化成为“优生”这个问题。

 所谓“差转优”教育,就是“差生”通过“全方位、大规模”的“补课”教育,来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优生”。

也就是说,原来的“差生”经过努力补课,成功的转化成了“优生”;我们想一想,一个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没有坚持学习的习惯,更没有什么学习方法可言,这是“一差”到底的学生,通过“补课”能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吗?

 不能! 所以,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实现“差转优”,简直是天方夜谭!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即便是能够实现“差转优”,可是,我们又想过没有这个问题存在?

就是,原来的“优生”松了口气,一不留神被后来的通过努力学习的“差生”撵上成为“优生”,可是原来的“优生”因为松了口气被化成“差生”这个问题 存在。

 如果说原来的“优生”也在憋了口气,一直努力学习,“差生”能撵上“优生”吗?

 可以说,“差生”24个小时不睡觉,也撵不上“优生”!!!

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我们谈何“差转优”教育?

 由此可见,就这样“差”和“优”在不停地转来转去,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今天可以套用“皇帝轮流做,明天我来当”,对于“差转优”教育这个问题,“差生轮流做,明天我来当”;“优生轮流做,明天我来当”。

 所谓的“某某轮流做,明天我来当;差生考试有,排名众人忧!”就是这个道理,此理大有“野火烧不尽,差生走又生”之势能!

以至出现“王侯‘优生’,以何当乎?”

 可见“差生”和“优生”转化,都是相对而言的。

也就是说,只要有考试,按分排名次,“差生”就会存在,如果你想在应试教育的天地里,在以分数排名次的竞争下喊什么“差转优”的口号,唱什么如何转化“差生”、怎样消除“差生”的歌曲,那只是对牛弹琴,那只是白日做梦,那是野地里烤火一边热。

 所以应试中的按分排名造就的“差生”是一个永不消失的互联网电波! 对于“差生”而讲,你如何真正的改变? 如

何真正的转化?

如何真正的消化?

 除像非芬兰哪样的国家,学生17岁以前不考试!以后学生考试也无须排队、排名;这样人人都是“优生”,或者人人都是“差异生”,毕竟芬兰是一个只有546.4万人口小国家,人口不到台湾的四分之一,根本没有可比性。

可是在应试的今天,我们的排名次永远不会取消,它的实用化、功利化等特点,迫使每一个参与者——学校、乡镇、县市和省城等都会按等级划分自己的地盘,以展示自己的教育特权。 其实,排名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教育者不知道为什么排名?

事实上,排名,是一种激励,知道自己的水平,找到不足,更加努力,迎头赶上。

可是我们的排名,却成为“及格率、合格率、达标率、优秀率、上线率”代名词,成为学校招生的摇钱树,成为老师奖金的唯一条件,领导晋升的唯一砝码!!

我们如此排名,大错特错了啦!!

 所以,以分数排名次是一个大环境、一个社会现象。 所谓的“差转优”教育,只是一个美丽、漂亮的口号而已。

所以,“差转优”教育,是一个伪命题。

 “补课”,是制造“差生”的罪魁祸首。

家长花8万让儿子上辅导班成绩反退步,这就是中国式“补课”!!!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式“补课”让家长花8万让儿子上辅导班成绩反退步根本原因。

 可是,我们的家长,却不知道“补课”是制造“差生”的罪魁祸首

四、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可为什么到现在,中小学生“减负”已经喊几十年,可孩子们的负担却越“减”越重?

 就这样,“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之类的口号一直喊了几十年,各地出台的“减负令”更是多达上百项,可是,“减负”却成了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手上的巨石,每天被推上山,然后又滚下来,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以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小学生的负担却越减越重。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了:这是为什么啊!

1.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学校吗?

如果说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学校,学校有学校的苦衷。

小考、中考、高考,各种等级的考试,检验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就是升学率,高升学率是每个学校的必然追求,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生源及教职工的经济收入,学校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走入了“增加学习量──考出高分数──升入好学校”的“教育产业化”怪圈。

 所以,自从“教育产业化”后,我们的学校就像工厂一样,整个学校的教育开始被什么“及格率、合格率、优秀率、达标率、上线率”等各项考核所左右。

升学率高,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数量就有保障,才能得到更多的财政补贴,学校领导的晋升、老师的奖金、职称评定都与升学率挂钩,升学率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利益息息相关。

于是乎,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和老师想方设法地挖学生潜力,因而出现择学校、上重点班、全力以赴补课和全身心题海战术也变得“合情合理”了;此时此刻的家长也成为升学率的“邦凶”,这就是学生越“减负”身上担越“重”的原因。

 今天,我们能否说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学校吗?

2.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老师吗?

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老师吗?

对于减负的问题,我们的老师想给学生留作业吗?

  一位老师在留言谈到:“武老师,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读了您的文章,我似乎于迷茫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可是,现状很让我纠结。为了保护孩子的天性,老师和学校、家庭都不该将分数当作唯一标准去衡量他们的好与坏,应该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自由、健康地成长。可是,实在没办法啊!学校、社会用分数来衡量老师的好与坏,分数不太理想的还要被迫与“主课”拜拜,我们怎么办?来不及思考,来不及等待,只能一个劲儿的往前赶啊赶啊! 有时候,看到孩子们红扑扑的脸,心里很难过:多可怜的孩子啊! 可是,谁来救救我们!!”

老师还说,“说句实话,我们也不想少留点家庭作业,这样老师的负担也轻点,可是、可是,实在没办法啊!”

“对于减负,我们的校长也经常强调减负,叫老师们少给学生留点作业。可是,如果学生考试没考好,这不,校长又要找我们谈话了,武老师面对考试的压力,不多留点作业行吗?”

老师不留作业家长有意见,这是什么老师?

一点到负责任?其实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是对老师的无形压力,面对这种压力,老师就得多多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希望他们能够考出好成绩,也好给家长一个交代。

关于老师的教学成绩,一个老师留言说:"读了武老师的文章,觉得很有共鸣。我一直自信的觉得自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老师,而且我教过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我,因为我不会在课堂上对孩子们凶,不会布置孩子们觉得特别沉重的作业,每次的作业量都是孩子们乐意接受的,用孩子的视角跟他们沟通,孩子们都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不高兴的时候会找我谈心,可是我的教学成绩却不怎么样。朋友经常会劝我,光对孩子们好脾气是不行的,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要成绩,你这样会让领导觉得你是个没有能力的老师,而且现在别的老师都逼得很紧,你要是对孩子太放松,他们就没有时间学你教的那一科,成绩怎么会好呢?虽然我会说无所谓,对得起良心就行,可是我的内心也是很矛盾的,我也想做一名成绩优秀的老师,可是总觉得能力有限,不知武老师能否指点一二。望不吝赐教,谢谢!"

于是,我们的教育考试中燃烧着学生的青春与生命,从小学到高三,读书12年,我们的学生到底考了多少次?

据2013年1月17日的“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报道“周考、月考、期末考、高考……从小学到高三,考试超过1000多次。”

如此的考试,让我们的老师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快的提升自己呢?”

正如,一个老师的留言——

 这10多年来,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的教育,为此却人为地制造出数千年来没有的数以百年人间悲剧——

是我们的教育中的考试中的排名次,让我们的学生、孩子在一次次的失败失去自我!

事实上,我们的老师不想减负吗?

我们的老师也愿意减负,但是面对考试,面对分数,面对排名,面对升学率,“难减”能减下来吗?根本减就不下来!

事实上,我们现在减负的口号,只是喊喊而已,如果考试升学制度不改革,减负只会越减越负;我们新学期的减负通知,只是“干打雷、不下雨”,只能成为一种形式,而这样的减负自然就变成增负了。

今天,面对减负这样的口号,我们能否说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老师吗?

3.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家长吗?

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家长吗?

 现在如果说“减负难减”根源在家长,家长们肯定不会乐意,也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难道说“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就错了吗?

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吗?

 升学的压力大的不得了,所以,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好……”的观念,如果孩子们能上好的学校,遇到好的老师,即使作业多一点也是老师认真负责教学的表现,如果孩子们每天在放学后没有了作业,习惯于传统思模式的家长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老师不布置作业是好老师吗?

学生不做作业还能叫学生吗?只有布置大量做作业的考试才是好老师,只有写大量做作业孩子才考上好大学;这是一部分家长的心愿! 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家长吗?

实际上,现在“减负难减”根源的的确确与家长的观念有关。

由于,孩子们的“亚历山大”,往往出现厌学的倾向,

看一个母亲对于孩子厌学的留言——

我们的老师,在负担的“亚历山大"面前,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于是,发出“教育别人家的孩子,我总看清问题,并且大多数都有效果,轮到自己就歇菜了”的声音——

所以,只有家长认识到孩子“减负”的重要性,同时摒弃望子成龙的盲目攀比心理,经常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不送孩子去培训班学习,少布置学习任务,多参加体育活动,这才是教育孩子的重中之重也!这才是家长给孩子真正的“减负”!

  从上面分析来看,相比学校、老师等方面,家长给孩子“减负”才是真正的“减负”!

4.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学生吗?

据报道,现在的中小学生上学拉杆书包受追捧,小学生书包重达十斤, 每日上学变“旅行”。

书包如此沉重,引无数小学生“折”了腰。“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这首由我国著名作家宋杨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儿歌《读书郎》,最能勾起人们对童年求学经历的回忆。如今的“小儿郎”还是要背着书包上学堂,而且书包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重。

于是,很多学生厌学、逃学,其中一个学生留言“老师我现在是高一寄读生。半学期成绩很差。该不该回原校呢?”

2013年1月18日,呼和浩特市一初中学生因成绩倒退,背着书包从11楼跳下。

 2013年1月23日,郑州一9岁女孩摸黑上学,翻越护栏追赶公交,被撞身亡。

2013年01月24日《人民网-教育频道》报道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初一某“火箭班”学生强强,因为成绩单上他的期末考试排名从全年级的290多名落到了600多名跳楼身亡。

2013年1月27日《羊城晚报》报道“母亲要看看成绩单,龙岗一高二男生跳楼死亡”……

视频:小学生书包重达十斤 每日上学变“旅行”

这就是中国的学生学业“压力山大”所导致的人间教育悲剧,不仅高中生如此,现在连中小学生也是这样,就连 幼儿园的儿童也没有幸免,这还是教育吗?

所以,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根本不在学生。

 5.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体制吗?

 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体制吗?

国务院、教育部连年来颁布了几十道减负令,但是学生的负担一直难以从根本上减掉。分析深层的原因,不难看出在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往往因为升学率的高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社会评价还有生源。

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也会以升学率的高低,决定各学校人、财、物的投入,以及对校长和教师的褒贬和惩罚。 所有这些都是现行的考试和招生制度导致的,如果我们的中高考指挥棒不改,那么,减负也只能停留在“轰轰烈烈谈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形式上。

 正如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如今的应试绑架了教育,绑架了学校,绑架了学生,也绑架了家长。

同时,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为了应试教育的衍生物,他们掩盖了的原本应该属于孩子的空间。因此,课业减负势在必行。刘希平痛心疾首地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已严重妨碍了教育的发展。刘希平说,他经常收到学生匿名寄来的“血泪控诉”。(浙江教育厅长痛批:应试教育"绑架"了学生--人民网教育频道2010年8月27日)

所以说,今天,我们说学生减负“难减”的根源在体制上,一点都不为过,只有我们的教育体制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解决学生的减负问题!

五、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就不能给学生减负?

我们中国式的教育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与中国教育传统原则上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毛泽东主任在1920年6月7日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说中看出:“我一生恨极了学校,所以我决定不再入学校,自由研究,只要有规律,有方法,未必全不可能。”从此,毛泽东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活。随即进行了组织新民学会、组织勤工俭学等等活动,开始了他投身革命洪流的新阶段。

 现在,我们的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看“45分钟”的课堂,我们的“牛”老师,在哪里“指山画虎、指手画脚、指桑骂槐、口若悬河、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讲50多分钟,可以这样说,如此教学,再精的学生也被教傻,再聪明的脑子也被教糊涂。

一次次考试,一次次淘汰。这种教育是故意生产“差生”的教育,现在的“差生”是现在的教育有意生产的。

现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厌学”?

一句话,我们的教育,教得学生不知道为谁学习!

 因为我们的学生只会“收获”,不会自己“播种”。

 因为我们的学生只会“吃饭”,不会自己“做饭”。

 因为我们的学生只会“吃渔”、“捕鱼”,不会自己“养鱼”。

教育者如何将真正的“养鱼”技术授给学生? 我们都知道,教育也是有规律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按照规律办事会事半功倍,如果违背了教育规律,也将会受到教育规律的惩罚。

 背了教育规律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就永远不能给学生减负!

 背了教育规律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只能是学生的负担,却越“减”越重! 那么,教育规律的教育是什么?

 教育规律的教育是我们的老师把课堂这块“责任田”里,让学生自己去播种,做这块“责任田”主人,做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

为什么?

我们作为教者,应该把“播种”、“做饭”、“养鱼”技术授给学生。

我们作为教者,应该是时候“隐退”了,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有了承担,这对学生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学生能够拥有一个独立学习的过程,才是一节课最根本、最核心所在。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这块责任田里的“主人”,这对我们这些习惯了做主人的教师感觉为难,“放权”后地里还能有收成吗?

我们的学生能不能“自己是自己的老师”?

其实,学生能不能“自己是自己的老师”这些教育理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9年就提出了“学生自治”的主张:“让学生团结起来,学习自己、管理自己。”

不能事事老师说了算,形成有老师就“转”,没老师就“乱”的局面。” 我们的学生一旦进入“为己师”的角色,就会主动地以“为师”的自我,去引导“为生”的自我,以“理想”的自我激励“现实”的自我,以“奋起”的自我教诲“落后”的自我,以“完善”的自我修正“残缺”的自我。

正是“我是我的老师”这句话真正撞开了孩子“自我教育”的大门,将“他教”变为“自教”,将被动的“内化”变成主动的“自化”。

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其呼唤出了孩子“为己师表”般的“自教”、“自律”的教育热情。

所以说,对于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学习,一旦进入“自我教育”、“我是我的老师”的角色的话,任何高超的教育方法、任何独特的教育理念、任何优越的教育环境,在孩子们面前将黯然失色、相形见绌。

 教育就是老师要点燃学生“自我教育”的激情!

教育就是老师要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

教育就是老师要唤醒学生“以己为师”的内驱力!

教育就是老师要对学生的教育角色的转变!

将我们的学生领进“以己为师”、“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大自然学习”的“大门”。

既然如此你,那么,如何给我们的中小学生真正减负!?

 陈宝生:中国减负教育的开拓者!(中)

(【田园泥土香教育】博文均为原创,禁止抄袭与非法转载,侵权必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