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复盘:写作写心,抛弃套路得永生
二、
无论在这些课开始前学过多少写作模板,在这一刻抛弃套路,重回创作初心,在写作中找回真诚,找回力量!
关于写作的初心不止一次写到过,一字一刀剑,一文一世界。
这篇《一字一刀剑,一文一世界》,最能彰显我初心的文章,如果说在写作里面找一个归宿,就是小说的怀抱。
在第11天的课程,听得我眼前一亮,一口气听完第12、13课,简直是醍醐灌顶的感觉,我没有看手机方的讲义,集中注意力单纯用耳朵听,困扰多年的写作问题就这样找到了钥匙。
说好的没有附加思考题了,结果整一出自己给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的事,这不是让自己为难自己吗,但我怎么把自己虐的很爽了?
我提出的问题是:当想要的太多而一团糟的时候,该怎么做好计划?
这个长假期间,因为身边东西很少,想要做的事情相关资料物料没有带回来,在手头只有手机、电视、床和书。
我想学ps,从零基础开始,每天给自己计划的是听半小时课程,半小时练习。
我想学英语,一三五或二四六,两个小时的背单词,长难句分析。
身体不好要运动,要去养生馆做身体护理,经常感冒还得去打针。
喜欢写小说,每周得三篇三千字儿,要不就是加入的梦想社群,一周三更文,主题随意,坚持三年不能中断。
太多的事情,加上新入职场工作,很多事情不熟练,下来需要练习。
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我很好的安排这些事。最重要的是有自考,一年两次考,一次四门试。
为了本科学历,为了以后能赚更多的钱,都不想放下。
但是这次被困在家里,让我从这么多选择中,全部做减法,只留下读书。
自考要看专业书,学了这么多年,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考试的时候全是一团浆糊,而此次的读书变现训练营,很好的让我浆糊脑子理清楚了一条线。只要把读书这件事情找对方法,正确运用,相信自考也不是问题。一下子解决了两件事,然后梦想社群文章和三十天作业打卡相连,省下不少时间,一卡双打,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干。
第十二课作业,完成三张写作素材卡片,每张卡片字数300~500字。
趁着职业迷茫期,去b站听了恶魔奶爸的职业规划课,写了笔记和一些心得。卡片模板如下——
1我见:人生规划的两个目标:①发挥出绝大部分的潜力和才能②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这两个目标要保持平衡。
在做人生规划的时候,做好心理建设:选择了一条路,就不能选择另一条路。不可能两条路都选。
如果你认真做一个决定,就不要想什么都拥有(放弃这个念头)。
小城市付出的代价: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时间成本。做决定前要考虑到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怎么认识和评估风险。国外会有商政学互通的操作。
因为这种特殊性导致的迷茫和纠结让人处于一个“围城'状态。(但在中国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很难打破)。
我思:职业是离开学校后终身从事的一个割离不了生活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糊涂过完大半辈子,等到裁员,中年危机、绝境的时候,才跳起来说,离开这行,我什么都不会做。
也是此次疫情我是公司裁掉的人,顾有此觉悟,趁这个时间专门思考规划未来的路!
2我见:空杯心态
我思:本人仅从字面意思解释一下,"空杯心态“说的是只有空杯子,才能装下东西,同样人的心里/思想,只有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学得最快。
大部分人觉醒,有意识的主动学习一项新技能,新理念的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凡我认同,皆为我辈,与我不同,懒得沟通。
不是说坚持自己的个性不行,而是在这个多元化的空间,要能听得见别人的声音。
空杯心态更像一种技能,一种手段。 托班新来了一位老师,前三天我发现她也只是规规矩矩做了自己岗位的事,包括孩子,也只是按流程走,与他们设有过多的交流。
到第三天,孩子调皮、搞怪、作乱,她不出几分钟,把这些孩子治得服服贴贴,孩子在我面前无法无天,在她面前,就是表现的很配合,不是那种被压制的乖,是真的知道,在这个老师面前,这么做才对。
我向她讨教,她说:“前三天来的时候,孩子对我还很陌生,先让他们熟悉我的存在,等我也在这三天里基本了解他们个性后再出手,效果会比一开始就突兀的训斥或夸奖好的多。”
班上的几个孩子各有个性,她进班的时候,我们聊天都会跟她讲哪个是刺头,哪个乖巧,她听了我们的交代,但也没有先入为主,而是把她听到的先放一放,亲自观察。
这何尝不是一种“空杯心态”呢?
3我见:Day12和 Day 13的课一口气听完就有半个小时,笔记做了2个小时,老师的每句话恨不得反复听三遍,是前面所有的课程里花时最多的。
如何用卡片法从一流作家那里搜出顶级素材,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方法和耐心,在错误的写作模式里,困扰我的仅是“写作水平很多年没长进”,一直在写流水字,很赞同有句话“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但是已经在长肉了”。
我思:接下来思考的是如何写好一张卡片。
我们用卡片记录的除了书与知识,还有生话中遇到的点滴精彩,甚至是容易被忽略的事情,直接去对标顶级的思维,用大师们的方法解决眼前的困境,对目前的我来说,就好比去樊越一座远远就能看到,却从未走近过的高山,我想去学它,用它,接近它,征服它,却连一件趁手的爬山工具都选不好,
此刻伏于案前写下这张卡片,对着笔记,脑子是里对课程内容的呈现一片空白,现在是一团迷雾,等到拨开这团雾,它就是前进路上的一颗石头,一个故事,一个谈资。
只有抱着这个信念,不断的自我打气,等过了这段时间之后, 才会想起当时正在学它的时候,原来是这样想的。
对现在要有记录,对过去要有复盘,就怕有心复盘,却忘了过去做过什么。
今日学习所遇问题:写好一张卡片后,如何将它收集并整理在日后需要的时候立马找出来?
给卡片编号就跟每个学生有学号一样,一个号对应一个人,一个卡片对应一个故事一个观点。
其实这个方法可以用在每天或者每周,写完卡片之后,依据自己用的顺手的方法,将它们保存,并且专门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排序,在做整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每张小卡片写的是什么。已经很熟的内容可以将卡片放在最下面。
买一些燕尾夹,吸收了的卡片收起来,没有消化的卡片用燕尾夹夹好,用一张空白纸做腰封,将这一类卡片的主题写上。
越说越可行,我立马这样试试。在就是每天的作业一定要看题,跟做阅读理解/论述题一样,如果答非所问,只能说明理解不到位,那就一个题目反复看三遍吧!
如何将卡片分类小技巧:
1.智:主要指智识。当看到让你豁然开朗,打开思维世界的知识,原理和法则这种比较硬核的信息,就可以分类为“智卡”。
2.慧:未必经过事实验证,但本身可能就是道的层面的东西,适用于“慧卡”。比如《道德经》《易经》
3.明:你认可的别人的观点,某领悟有独特见解的人的话就可以用“明卡”来做积累。
4.聪:指灵动的,美的,趣味的信息,如一个段子,一个金句,或让你拍案叫绝的文笔都可以用“聪卡”进行积累。
【很多内容智慧聪明都可以用的情况下,只选择一卡标签】
第十三课主题“知识回路”,写一篇复盘心得。
我结合卡片来写。
我见:①创作途中写的文章无灵性,不满意自己的作品,还会对自身产生怀疑。
②思维世界就像一条银河,会出现一颗两颗不在轨道的星,它们会在不断的运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也要学会在不断的调整中让思维世界清晰起来。
③学习是个主动的过程,思考是个过程,行动是方法,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有个好算法,并做好备用方案和风险评估,这也是学习算法的一个过程。用行动来验证自己的算法,好与不好,都看得到。
④学习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是方法对了,不怕慢,如果在自我感动式的学习下,用错了方法还不自省,那就跟用了无穷无尽的时间和能源,却烧不开一壶水是一个道理。
⑤牢牢的把握住你能把握住的东西,别再忘记,就是执行性高的方法,一定要用起来。
我思:第⑤点,牢牢把握住自己能把握的东西,是个很让人迷茫和头疼的事。一部分人是不能自知;另一部分人则是陷入纠结症。
我们常听的故事说,人的最高成就取决于身上的短板是什么,这里有个木桶定律存在,问题是在实际工作中,带来收益的是自己的长处,有些人连自己的长处都只是业余水平,一上战场便怂了。
好比我们都知道英语重要,让一个在写作有天献的人去学英语入外企工作,他学半辈子都不如人家英语为母语的人,倒不如放弃英语,一心研究研究写作。相对来说比英语容易取得成就。扬长避短,短板要修补,但不要用它攻人家的长处,得不偿失,很难受。
关于“创作回路”实际运用,我是有话要说。
文档里保存了六份小说,是同一个主题的开头改了20来遍, 每遍1万近3万的字数。
关于卡片的“我见”“我思”,都是真实存在的,我所见的,也可以是我做过的。一个小说开头改N遍这种举动,是一个愚蠢的行为,反过来想,若没有这么做过,怎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呢?
我目前创作的重心会放在怎么把这部长篇小说用卡片法给理清楚。
此前在日记本上,会记录一些关于小说片段,还有一些事情引出我对说情节的补充,称它们为“灵感来源",还有几份从长篇里划出来的短篇小说。
通过“创作回路”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创作不能是憋着一股气猛扎,时时停下,回看留下的痕迹,修复路面不平的地方,一篇文章, 一部小说,其实反应了作者的思想世界,以及对人世,对生命的看法。
事情便是,你糊弄它,它糊弄你,你待它几分认真,它回报你几分成功。
学习到了第14天,刚好两个星期,无课,又是复盘。这些日子以来,全神贯注的只做了听课、打卡这两件事。
当专心做事时,就不会有焦虑,日子无聊的感觉。日子过的很快,却又感觉它很慢,二月快完了,却又在这个二月,觉得它格外漫长。
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湖北武汉的教育行业,估计在六月份才敢试探的动动,那么未来还有三个月,我需要把它过得充实,并里在这三个月里,做好未来五年的职业走向的规划和风险预判。
在报名读书训练营之前,我报名过帅小冰老师的12节自学课,对读书变现有了初步了解,此前在各种平台听书,就想过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别人听到我写得书稿,既能读书充电,又能挣钱。
通过前面12课的学习,已经对“阅读本”“苹果阅读法”“快速阅读法”“主题阅读法“卡片阅读法”以及“费曼阅读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初步的实践,效果也是显著的。每天都可以写至少300字以上的内容,不再为每天写什么而发愁。
从第7课开始,课程进入综合式的教学。卡片阅读法是收集素材用来学习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那么用好卡片阅读法以及给它分类,都是在写了一 批卡片之后, 按实情分类的,仅凭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想象怎么分类更好,都是偷懒。
这阶段课程的重点在第13课“建立己的创作回路”,通俗些说就是复盘。
不论在课程上出现的方法论,还是报这个训练营的举动,都是想通过一些手段解决生活问题,要解本生活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思维问题。
把你推向现在模样的源头,会说是每一次的选择,可是做出选择的正是自己的思维,别人强加给自己的选择,不接受也做了,这也是一种思维。
思维混乱,毫无逻辑,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知识引擎,很多零碎信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就导致看过的书,学过的技能不能成为己的后盾,加上没有盘复的习惯,就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也不清楚自己的优势。
在训练营里最难坚持的是作业打卡,它需要有很多的积累,若平时无准备,一时半会儿无从下手。
每一次打卡前,我会翻看精卡作业,前三个的模式设看明白,会朝下翻五个,十个,看得越多,就想起一句话:书先从薄读厚,再从厚读薄。
作业也是一样的。根据问题,把作业内容结合课程写丰富,写具体,这样会记得牢,学得通。
回翻这几天留下的卡片,大多是作业内容,细数有10份了,里面除了课程复盘,大多是个人感受和观点。
不好意思的是到现在没有抄一篇美文,这点主要问题在时间安排上没有量化。因白天时间充足,大部分时问来听课,,写作业,余下的时间吃饭,运动和远望。
眼睛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会疲劳干涩,一旦不舒服,视线模糊,就扒着窗户远眺。
我住在长江边上 ,刚好看得见长江大桥,难得一份闲情观察家乡的山水,最大的特色便是山影重重,水波鳞鳞,能拍出有3D效果的照片,于是又成了我写作的好素材。
在肉眼可见的地方发现故事,是我这段时间,最美的收获。
要说最难的作业,就是第十五的诗词鉴赏。群里“哀声怨道”,一片“鬼哭狼嚎”,办法总比困难多,
手头只有一本杜甫的诗集,买它的时候也仅是顺手,现在用就只有它了。
杜甫这位诗人,后人尊称"诗圣”,他的诗被奉为"诗史”,格局太大,气势太强,我的意会,难免多了小女儿情态。
尽管如此,从杜甫众多作品中,还是找到一首《望岳》,是诗人二十五岁时的作品,与我相差不太的年纪。
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首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颔联)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颈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尾联)
这是杜甫诗作中最早的一首,正值二十五岁, 全诗围绕“望"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险峻,抒发了诗人非凡的报负和胸襟。
果然是少年意气,挥斥方遒,即便一首写景诗,从杜甫手中诞生,那也是气势雄大,情思昂扬。
当年的书生意气,指点天下的模样,一如对未来充满期盼的我们。
系统的在校学习结束了,开启了在社会的学习之旅。
杜甫此时还没困守长安,他离开家乡开始游学,是在二十岁,第一次出游吴越间,在那里饱览了祖国大好山河的秀丽风光以及各种名胜古迹。
也在这时,留下了现存最早的诗作”望岳”,他第一次见到泰山的雄奇,惊叹不已,一时不知如何形容,不免就沉吟测度起来。泰山有多大?走出了齐鲁的国境还能望得见泰山的山色。这句虽然夸张,但是一开头就把泰山的形象把握住了。大自然把一切瑰奇的景象都聚在了这里,高山蔽日,山南向着太阳的地方天色明亮,而北面背阴处依然昏暗。颔联进一步说明了泰山的高大绵绵不绝。虚实手法结合,意境高远,令人拍案叫绝。
颈联说,从高远望,一层层白云也能洗涤我的心灵;我睁大着眼睛看向鸟飞走的方向,直到看不见它们为止。
受此情景让作者心潮澎湃,在尾联发愿我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景象。不仅是把此刻的美景收入眼下,还有对未来满满的期待与憧憬。
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这种不怕因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也能激励着我。
站得高看得远,是这一句最直白的解释。
今日学习问题,这快成一道考验题啦。
首先要反思的是,仅一首诗的鉴赏,便花了将近九个小时,除了拖延症的借口,就是诗词鉴赏能力不足。
可以把一首诗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出来,但是他更深层次的东西无法理解到位。一碰到伤脑子的知识,第一反应畏难情绪,拖拖拉拉,写的难受,但我知道,不写,就没有任何感受,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这些东西难受。
最后结合百度资料,把我理解的《望岳》送出炉了。
快速转到第十六课作业,英雄之旅模式,是一个大的体系,在它的模式下,还有且只有36个故事套路(百度可查)。
所有的模式和套路,都在告诉我们:你要写个好故事!什么是好故事?
能让读者以为的真相不是他以为的;有一个目标与主角相反,阻止他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主人公的正确选择,是在面临巨大危险,重大情况下做出的。
直白点说任何套路模版下的故事主人公的人生,就像在玩超级玛丽,每个阶段都有奖励和惩罚,然后意外降临。
故事一波三折,三翻四抖,牢牢抓住用户的心,主人公走近了用户的心里,让用户觉得自己就是这位主人公。
开始底起点,历经千难万险,不放弃,便是跌入谷底,也能重振旗鼓,在被质疑的声音中,遇到贵人,结识朋友,在成就自己的同时,影响了他人。
我有什么个人的英雄之旅故事?
①你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直到你真的去做了。英雄,也有找不到路的时候。英雄永远是先征服了自己的这类人。
我曾以为我不会自行车,说打死不学这玩儿,工作时,同事骑着自行车走啦,我就两条腿跟在后面……
那时我强烈愿望想学会骑自行车,就在宣传扫街之余,让同事教我骑车,也就两天学会精髓,一周得空就去空旷的地方骑车练习。
没做之前,我不断告诉自己:你做不到的。
但在想学会它的时候,我只需要去扫码,刷个车,坐上去,双脚蹬,后面的事,自然而然。
我以为我不会,也永远学不会,但在尝试过后,爱上了这种以为自己学不会却学会了的喜悦。
②第二次的热血燃烧,是加入了一个梦想社群,专门写作的一个团,坚持三年一周三篇800字以上的打卡,已经一年半了,坚持到现在,说放弃却不甘心,当这周没有内容输出后,我就会写日记,哪怕是流水账,我也得把这个习惯给挺下来。
最困难的是坚持到半年的时候,日记内容都没有可写的,这个时间格外难受,我便去总结专业书,写了两周有余,开始主动的收集生活中的信息,不仅关于自己还有每个看得到的东西,给他们编一个故事,思想却是我对世界的看法。
17课的作业只有抄写,从开始到结束,8:30-2:30,中间除了吃饭还离坐三回,我想高效的把这篇文章抄完,手上的速度达不到理想的速度,加上文章内容不熟,记几个字写几个。
第一页抄的百度上的《心之力》,说的是原版无删改,然后想起,那就是有不同版本了,赶忙去看阅读本的《心之力》,果然有不同。
之前听说有不同版本的同样内容的文章,可以有看看,文化兼容,但还是跟着老师的版本走吧,弃了这抄好的一页,重新写。
在我眼里,毛主席是个神奇的人物,似乎经历了四个时期,并且把中国从古代一下子拉到了现在的感觉。
每当知道主席和鲁迅是一个时期的人物,两位名家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像一个时代。
但他们同样用笔杆子,为这个中国操心着。
毛主席还有一把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可他自己从未拿过枪,据说枪林弹雨之间,硬是没有子弹打到他。
这篇心之力写于毛还没有被被马列理论影响的时期,25岁身在考场的他,在国学试卷上这下这篇振聋发聩的文章,年纪轻轻,初现理想。
在对事物的看法上是我辈学习之楷模。
用数学思维,进行精密的算法写作
第18课围绕着什么是书评,怎么书评,写书评的具体方法来展开。
什么是书评?面意思是作者对这本书的评价,评价一本书好,好在哪里;吐槽一本书差,差在何方。
而作为长期写书评的人,我们称之为书评人,书评类文章在原创性这个要求上极其严格。
怎么写书评?劳拉·布朗博士在《完全写作指南》一书中提出写作转盘的理念,用这种方法可以来精密计算出每创作环节,不仅将流程切割清楚了,还把这六个环节的线性结构给打破了。可以把任何一个步骤作为起点进行创作。
这就是写作转盘的特色,它把自写作的流程变得自由,只要保证自己在每个环节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差不多就行了。
由于课程进展是线性的,需要小冰老师一步一步的讲解,不过在实际写作中哪个环节都可以开始。
再来说运用写作轮盘创作,每个流程实际怎么做了?
首先,明确书评的目标,是针对某本书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第二步思考:如果你是读者,你希望从书评中看到什么?
这块儿可从信息和态度细分。
一本书总有人喜欢和不感兴趣,给喜欢这本书的读者透露多有趣、有用、值得他花心思进一步阅读的信息;对不感兴趣的读者,书评要写出对他有价值的信息,勾超他们阅读的欲望。
能在不剧透的情况下写出本书精华让读者读完书评就像读完一本书,并且想把书找出来反复读,那是相当高的写作水平。
当然可以写好书,也可以写清楚讨厌一本书的原因帮读者排雷,最关键的是勇敢地公开表示出你对这本书的态度,让读者明确你的态度。
第三用头脑风暴锁定要表达的内容。知道了头脑风暴的目的是作者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哪些内容该说,哪些内容不该说;表达什么内容,该如何表达?
这个时间般要配合着用苹果阅读法和卡片阅读法将书中关键词(有价值、有用的部分)记录并罗列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下笔的时候有迹可寻。
到了第四步组织文,谋篇布局。最基本的写作范例如下——
开头:介绍书的基本信息(作者、标题、出版信息、图书类别等)
中间:讲述书中最精彩的部分,逐步对内容进行深入的说明。
结尾:总结自己的观点,告知读者该书值不值得读,表明自己的看法。
下面一步写初稿,正确的做法是把想说的话按照一定的组织框架全部写出来。好文字都是改出来的,要“快写慢改”,对表达的内容有所取舍。若边写边改,会产生焦虑质疑自己,甚至放弃。
所有步骤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修改文章。
人的理想修改状态:初稿完成后,放下一两天,再改。
可调节的实际修改状态:让自己和文章分开一小段时间。
说完了所有的流程,来提一下书评的注意事项:书评主要向读者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复述内容。
写书评就跟半命题的作文一般,更好的是能在文章里大胆的表明自己的观点。
【我看得最多的是小说,时常写点儿小说的评论,附上一篇之前没完,现在修改了的小说书评】
第十九课,讲的深度共鸣,犹如观众看剧,被演员演技折服而沉浸在剧中无法自拔;就像读者看到作者说出自己的内心话而替他大肆宣场夸赞。
从你的故事里, 看到我自己。
你做到了我没有做到的事。
你行,我也一定行。
这就是看到好多分销案后,我激情澎湃想剁手买单的心态。
从16年开始知识付费的时候,我看到写得好的文案,到结尾有课程广告出现,我都在跟着文案作者的思路走,不断为他的话捧场,说得太对了,写得长好了,这课程我应该买。
被人这样牵着鼻子走了大半年,花费了我上千人民币,直到再有好课出现我已经买不起,这才冷静下来,责怪人家文案写得太棒了,不买他的产品就是对不起这篇文案。还有一个心态是,万一学成牛人了呢?
在“知识焦虑”和“买课就是学习会进步”的假象推动下,支付不起下一个“好课”的费用了,我才想通过卖我学过的这些课赚回一部分学费。
我在一篇写如何写文案并打造成爆款的文案的蛊惑中,买了《爆款文案》这本书。似了书买到手,看完了,我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现在在理论上倒是半吊子水的专家,实际行动总在拉我后腿。至今没卖出一两份网课。
此后在买网课这方面理智了很多。
包括当时看到读训练营的文案,也没有太多的冲动,之所以报名,只是在综合考虑后,想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
为么别人的文案能撩拨我的神经,我该怎么通过写文案达到我的目的,所有的创作问题像剥洋葱似得层层剥掉,追本溯源是自己的思维世界出现乱码。
科学有效的读一本书,就是建立有序的思维的基础方法,也理清思路的根本心法。
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新知靠学习得来,所有的学习靠理论支撑。
理论从书中来。
学会了怎么读书,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问题。
真正学了读书课程,我又明白一点儿,直接把自己未来想要的样子思考好,然后再不要多想,只要做的是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事,把眼前这一刻的事做好——比如按时听课,打卡;比如反复听课,琢磨作业。做好这些,结果自然而然朝着想要的方向发展。
过程即结果,说的是踏踏实实完善过程,而不是一个“为了过程而过程”的过程。
分享这节课的复盘。
十九课课程讲分销文案的写法,我很感兴趣,发现课程越往后,时长只有十来分钟,内容的密度却很大。
在剖析写营销方案的必读书《影响力》的时候,我想到前面的英雄之旅模式,都有一种心法的心法原来是这样的,大师的大师是那样成的,方法的方法是这么找的,一股子模糊的通透感,让我的思维世界乱码的厉害。
这一课还可以称为:我们一起来了解影响力对人的影响。
法则有七,分别是:互惠法则、承诺一致法则,权威法则,社会认同法则,喜好法则,稀缺原则。
这些法则怎么运用到文案分销上,老师都一一的列举出来。只是学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单写什么内容才能影响别人,就需要大量的阅读。
比如权威法则:你写的这篇分销文案和PPT有关,这个圈里谁是权威的,不仅作者知道,读者也得了解到,或者有知名人士给他的产品做背书。
说完内容,再看语言风格,分销文案的语言风格可以调整到"种草语言”的摸式。
想象一下给自己闺蜜安利萌物时的语气和状态。
一是自己买过用过,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向蜜友现身说法。用在分销文案里是最大程度的争取到读者的信任,让他心甘情愿买单。
其次是私密化的沟通,这个好东西我只岁诉你一人的感觉。
人与人的沟通距离在缩短,离人越近,离钱就越近。
分销父案可以很多类型的产品:书店、课程、农产品,只重你的文案让人心动,就有人买单,东西性价比高,就有回头客。
最后老师分享了网络分销平台“有赞商城”,零成本就可以开书店赚钱,有想法的同侪赶快动起来吧!
以上,是第19课的课程复盘,通过复盘,知道了哪里不足,如何改进。
第20课主讲精读文章,在进入正式内容之前,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写作版块的知识回顾,从建立创作的核心算法,到中间填充肌理,肌理包括注入传统文化,写故事和建立风格,再到前面几天的书评和分销文案,结合主题书单来说,已经有了三种读书产品。顺带预告了第三版块的内容:教写听书稿,拆书稿,书单课,知识付费课,线上读书会及线下读书会等。
创作精读文章,是所有写作类别中,有难度的一类,它是在精读一本书或多本书后写出的原创美文。怎么给它定位?写好精读文章的内容关键在哪里?这种产品还可以如何进行市场延展?
所有问题老师都给出了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精读几篇文章过后,写出一篇原创美文,对于要建立个人品牌,或者单纯喜欢写作这件事的人来说,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捷近,只是这条捷径充满了荆棘。
话说回精读文章定位,老师指出了打造自己读书类IP的三条路径,分别解析了三个真实案例助我们理解这些路径背后的原理。
第一个拥有两百万粉丝的公众号,出过大爆款《人生何缘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拆解这个爆款步骤——
选题:传统文化是主流文化→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形象→选题能击中大部分读者心智。
查阅资料:团队可以做,一个人单打独斗用倍速阅读法,苹果阅读法、卡片闯读法和主题阅读法也能实现。
ps:新手可以选择先拆解一种方法,把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全部吃透后,再综合使用。
阅读资料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同样也要速度,给自己的任务限定时间,不然结果可能成了无期限的等待。
第三步组合素材:通这创作回路和纳博科夫卡片来实现。
ps:创作回路,当时老师用”欧姆定律”做此,也就说明,每一个环节,都要无废渣存在,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再好都要舍掉,舍不得的话,可以就它另写一份心得,就当为自己做这个产品时的花絮,供人娱乐。
透过这个爆款可总结制作爆款的步骤为:主笔人定好选题,编輯部几人分头翻书,查阅资料,把素材进行有效组合。
吃透这三个步骤的细节,一个完整的作品便诞生了。
团队战无所畏惧,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个人,这时怎么办呢?这里就有一位语文老师的单打独斗的例子。
且看这位老师的做法:她一篇文章写一个主题诗人,很有自己的风格。
出了三个代表作品:
王维:《没想到你是这样一个王维》
王勃:《您过奖了,我只是个天才而已》
李清照:《上辈子识暖男,下辈子斗渣男》
老师说,各种阅读法+卡片+心力=做到这些并不难。
这位作者每一篇文章诞生,至少花费半个月时间,有时为了写一篇文要看七八本书。
这充分说明了,创作走上,可以慢,可以快,但不要乱。
第三个案例是只写一类读书产品的公号,这种公号,号主要有很强的用户思维,“与你有关,对你有用。”
这位号主的成功就是抓住这个点了,她每周一篇6000字左右深度书评,结合时下热点,一开始写古典风格,后面慢慢写自己的和自己老公的故事,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只有粉丝先熟悉你,了解你,才愿竟花更多时间靠近你。
说完这三个案例,还补一个典型只写一类读书产品的公号:书单狗。
对于列书单,它需要的知识可多了,市场告诉我们:
要大批量的高效阅读;对书要有基本的鉴赏能力;像出版社老板一样选书,预测爆款书籍;学会运用相关的读书方法或技能进行叠加和组合。
总结下来,精读文章的三种定位:
按照某种特定的文化需求来定位;按照某主题,持续地写;按照某个读书品类型,络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持续写。
写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但以读者为重心,是对他有用的、好的文章就行。
写精读文章的内容关键有两个最重要的心法:去清单和重密度。
什么是清单可参见会议通知上的一、二、三点要求的格式或看淘宝购物车。
让大脑愉悦的是信息流,可品张爱玲的红白玫瑰这一经典写法。
重密度就很好解释,看电视剧两倍速都阻止不了我拖动进度条的决心。
水剧,和一篇文章水学凑数一样叫人着急的放弃看下去。
用卡片阅读法和看信息密度大的好书都能提升自写文章的信息密度。
担心自己没有那么强的原创能力,该怎么办呢?
mini版的妙招,把自己的小卡片放到微博或朋友圈,就能解决开头难的问题。
使用卡片的精髓在于把一篇文章浓缩在一张卡片里,而不是把一张卡片扩展为一篇文章。就跟小学学缩写,只保留句子主干,文章中心思想不变,减少字数这般无二。
哪怕是写作,也有很多类别;选好的学的类型,也有不同的方法;把手法弄清楚了,还有各种主题。
任何一件事都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样简单,越往下学,陌生的东西出现的越多。
仅说为了创作而读的书,或者围绕“书“而进行的创作,环环相扣,哪个步骤不到位,结果都不会很理想。
单说这课”精读文章”,每个字每句话我都懂了,甚至把流程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回光再看笔记,完全看不懂得的感觉。
不懂=不知道=糊除=无知,对一件事无知,那就要学,越与越糊除,连提问都不知从何问起。
就清单体和重密度这两个心法来讲,我懂了清单的样子,可我做不到重密度的水平。
我能区分人家的文章是密是疏,却不了解自己的内容,哪些该取该舍。
这如同陪别人买衣服给出快、准、稳的评价,轮到自己选择就是各种纠结了。
我会用看书来解救自己急切的心态,遇到需要大量时间琢磨的书,又产生新的焦虑。
每一个环节都让我碰壁,关键是还不能现场炸毛,得压下内心的风起云诵,以一种老实巴交的态度对待这些‘难搞“的书。
这样长期做下来,收获得最快的大概就是“连吐槽都文艺的人家看不懂“的技能吧!
学完这课恭喜升级了,第三版块主要讲怎么把阅读后写出来的内容变成产品,交付给你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