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从来不简单——从三部名著谈起(下)

2020-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红柳与沙狐

碍于作者所处的社会阶层,和当时的时代局限,很多中国古代小说在“吃”上面都是着墨不多,偶尔写上一两笔也很难超越《水浒》和《金瓶梅》。可恰恰就是这个“吃”却能区分出作者和作品的高下。

比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里面关于吃的场景翻来覆去净是炖鸭、煮鸡、煨猪肉之类的家常肴馔像某白金广告一样一遍遍重复植入,让人想不记住都难。但记住是记住了,却真的一点滋味都没有。

再比如刘鹗的《老残游记》里面也有一些描写吃的内容,又净是些地方官僚士绅的社交礼节而已,在阅读文字的时候只要不饿也不会有什么食欲。

但有一些世界名著却能在饮食文化远远逊色于中国的时候,通过比中国先进的小说手法把在我们看来索然无味的“吃”写出另一种状态,再传递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

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里面的丽贝卡,饥饿难耐去花园里咀嚼带着蚯蚓和蜗牛的泥土来充饥的场景;玛格丽特·米切尔《飘》里面斯嘉丽借着下午茶与情人们暗送款曲的场景,都达到了用“吃”来叙事的目的。

尽管“吃”并不是一部小说最关键的元素,但这个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活动、最容易调动感官体验的内容能被很多作者忽略,却恰恰说明大多数人都有熟视无睹的缺陷。就像那些无法跻身大师的作家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本身少了对周遭生活细节的洞察力和对身边美好事物的敏感性。

缺了洞察力和敏感性,任你再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炉火纯青的文史功底、堪破人情世事的聪明睿智,都很难写出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作品。就如同《百年孤独》、《飘》这样的作品,他们虽然都是在重要历史背景下所进行的宏大叙事,却都能够从一些细节处见微知著,一切的细节和情节无不有着相互呼应的关联。这就好比在人群中总有一些人能够通过对细节地把握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从而占尽先机,但绝大多数人有的就只是麻木和人云亦云。

施耐庵和兰陵笑笑生的成功正是如此,小说本就是人性的凝练刻画,他们在刻画人性的同时能够着力描摹那些引起人共鸣的精致的烟火气息,让那些人物就活在我们身边,活在我们情感最丰富的心底;让那些情节成为一种意象可以去表达我们心中的块垒。至于其他中国古代小说,至少在我读过的当中很少再有他们的超越者。

但有一部书是个例外,它不但是中国古代小说无人能出其右者,就是放眼世界,也不会再有一部存世的作品能够超越它。说的再夸张一点,因为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已经不可能再让谁有这位作家类似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所以在未来也很难出现超越它的作品。这部书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限于篇幅和个人能力,我无法将这部书的过人之处一一例举出来,就连它的“吃”我也做不到备述周详。我仅能把我对它的一些关于“吃”的浅近的理解和认识试着表达出来而已。

在我看来,《红楼梦》这部书之于“吃”地描写毫不夸张地说那叫震烁古今。从寻常的汤泡饭、茶泡饭,到日常的家宴、筵席,再到大型庆典、祭祀,一直到偶尔的雅集、小聚,每一幕都会有一些小菜、点心、汤羹、果脯、主食、佐料、饮品、器物在情节的推进中把我们深深的带入进去。字里行间留给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同时又让我们无奈于自己想象力的匮乏,明明看着真切却就是拨不开那一帘轻雾。这也许是残本的《红楼梦》制造出来最顶级的残缺美吧。

还不止如此,《红楼梦》通过“吃”还给我们展示出了中国古代最高级的饮食文化。这不只是食材、烹饪的前无古人,更有可能是赋予“吃”最丰富内涵的后无来者。曹雪芹不止用“吃”来叙事,更赋予“吃”种种背后隐含的深意。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王熙凤介绍给刘姥姥的“茄鲞”一菜,不乏有人还照着书中的描述亲自尝试操作过,但就这引出刘姥姥“怪到好吃,这得多少只鸡配它云云”的一道腌腊小菜却要比书中所写的繁复更加复杂。在中国古代饪厨行当有一句要义“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入”,这道菜本来是尽得精义的体现,可偏偏多了一个反向操作。这是怎么回事呢?

本来茄鲞就是一道佐粥饭的小菜而已,并没有要在吃的时候用鸡瓜子再炒一次的说法,而鸡腿肉和这大费周章已经鸡肉味满满的茄鲞非要拌和在一起就真的不嫌多余吗?贾母让王熙凤亲自喂给刘姥姥吃的为什么不能是更精致、高端的菜品呢?

可当我们读到巧姐结局,明白了“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的意思时,这茄鲞配鸡腿有的就不是多余而是恍然大悟了。

再比如贾宝玉和冯紫英、薛蟠、云儿行令一幕。贾宝玉定的酒令是要说带“女儿”的‘悲’‘愁’‘喜’‘乐’四个字,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的原故。说完喝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曲子,酒底要席上一样东西。他自己行令时唱的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红豆曲,喝完酒后,拈起来的是一片梨,又说了一句“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令。

“梨”者,“离”也。从来就有梨不分食之说。贾宝玉这一拈就拈出了他最害怕的命运。而他引用的那句诗恰恰又是明代唐寅的一剪梅词中第一句。

全词是:“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如果熟悉《红楼梦》,这首词读来怕是别有一番滋味吧。

《红楼梦》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螃蟹宴、吃鹿肉、茯苓霜……几乎每次有叫得出名目的饮食就一定有应景的情节隐藏。每当读书时想到此处,我都会赞叹“草蛇灰线,名不虚传!”

对了,《随园食单》中的随园就是曹雪芹笔下破败后的大观园袁枚买去的一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