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只有上班,没有下班的工作
文:萧理查德
01
在世界各地很多企业里,看到员工工作超时屡见不鲜。
管理者压榨下属成为常态,他们在节假日联系员工,快下班时临时安排工作。
为了满足上级要求,员工不得不早出晚归、熬夜加班,周末也不得休息,必须全天候盯着电子设备。
那些做不到或者不愿及时回应这些要求的员工通常会受到责罚。
公司的这种运营方式迫使员工成为社会学家所描述的“理想员工”(ideal worker),即对工作百分百投入,随叫随到。
职场和管理层中充斥着这种现象。我们能在初创技术公司、投资银行、医药企业等机构中找到很多针对此类情形的深度研究。
在这些工作环境中,员工对工作以外的任何事感兴趣都会被视作不适合这份工作的信号。
如今,为工作付出个人生活和健康的代价已是不争的事实,似乎这才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则。
为了成为理想员工,人们必须反复在工作和生活间进行选择和排序。
02
有些人原本就很排斥那些没完没了的工作,所以他们在选择工作时就会尽量避免这类工作。
但是如果遇到了这种工作文化,人们普遍有三种应对方式:
1. 接受
很多人在应对高压工作时,采取了逆来顺受的方式。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接受者”将职业身份放在首位,牺牲或严重压抑了其他重要身份。
他们可能放弃参与社区活动和马拉松,或者是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的经历。
如果我们享受所做的工作并有所收获,“接受”策略也许有益,起码它能帮我们在职场获得提升和成功。
但如果工作成为我们的一切,就会增加自己的职业风险,因为从心理上说,我们有些孤注一掷。
接受者会不擅长处理失业或事业滑坡情况,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缺乏其他的身份认同。
在事业发展顺利时,视工作为全部也许会令人感到充实,但是从长远看来,它会令人变得脆弱。
进一步说,那些笃信“理想员工”、24小时待命文化的人,很难理解不认同这种文化的人。
“接受”是这些人的选择,但不是唯一“对”的选择。
结果,接受者便成为促进这种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面对那些工作之外还有其他事情的人,他们会觉得难以管理。
接受者通常不是好导师,即使对那些想遵守公司要求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这点也许令人惊讶。
接受者很少关心初级员工,也不会在他们身上花太多时间。
部分原因是接受者太过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他们已经很难理解初入职场时,对游戏规则一无所知的那种压力了。
接受者通常希望初级职工在职场上能自力更生。
2. 隐瞒
部分员工会采用这一策略。
他们会留出一些时间给工作以外的活动,但这些活动都在企业监视之下。
这些人选择了“隐瞒”策略——这一术语最初被社会学家埃尔文·戈夫曼 (Erving Goffman) 用于形容那些为了免受诬蔑和歧视,隐藏个人特征(比如精神缺陷或者种族)的人所用的方法。
这些选择隐瞒的“理想员工”获得的绩效评分和“工作狂”们一样高,而在同事眼中他们也是“随时待命”。
尽管不同行业的人都有选择隐瞒的,但他们的策略各不相同。
例如一些顾问会选择专注于本地市场,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应酬客户所花的时间,从而有空余时间做其他事。
他们还使用了另一个关键方法:不轻易透露自己的去处。
他们会“制造”出很多在工作的假象或故意透入在工作的信息。
尽管隐瞒让身处高压文化的员工不必为工作牺牲一切,但是为此员工会付出心理代价。
人类需要自我表达以及获得他人的理解。
如果我们无法在工作中分享重要的个人身份,可能会因此缺乏安全感和真实感——更不必说参与感。
从长远来看隐瞒者的离职率还是较高。
这说明尽管他们能暂时支撑,但长期向同事隐瞒生活的某些方面难以持久。
作为“理想员工”的隐瞒者很难管理他人。
隐瞒者并不一定会鼓励大家遵守“理想员工”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建议下属同样采用隐瞒的方式,并找到有效的托词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建议他人公开拒绝随时待命的工作要求也不可取,因为正如我们所见,拒绝全天候工作的人很有可能受到惩罚。
有时隐瞒者甚至认为公司多数人想要成为工作狂。
隐瞒者为了“制造”自己是“理想员工”,他们会利用工作时间在做自己私人的事。
毕竟只要人在公司,就容易让人以为是在工作。
又或者是像我在《别只会然并卵的忙,要忙得有用啊!》提到的管理者,经常参加很多不必要的会议来显示自己很忙。
3. 公开
并非每个人都想要或者能够隐瞒,一些开始选择隐瞒的人逐渐变得力不从心。
于是,他们公开分享生活中其他方面,并要求公司对其工作结构做出相应改变,例如减少日程安排以及要求上司对其工作做出调整。
“公开”让员工可以在同事面前不必遮掩,这点是隐瞒者所没有的。
但它会影响我们的职业发展。
绩效评估和晋升数据表明,公开的代价很大。
选择公开自己业余生活并遭到责罚的人,也很难管理下属。
和隐瞒者一样,公开者也不确定是否应当鼓励下属接受对“理想员工”的要求,但是因为知道拒绝的代价,他们也不建议同事效仿自己。
03
“命只有一条,工作可以有很多份”。
有些人喜欢把时间全部投入在工作里;有些人追求平衡的生活方式。
当人们遇到没完没了的工作时,即使继续留下来,也不见得每个人都会有同样的“策略”。
如果企业只能包容“接受”的员工,那只会让更多员工选择“隐瞒”,最后不但没有提升企业生产力,反而会让生产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