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当地建设的人
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朋友,除了干好自己的工作以外,非常关心当地的发展,哪儿今天开始修桥了,哪儿今天开始补路了,哪儿又修了一个公园,哪儿又建了一个学校等等他们全知道,他们每天关心着当地的发展,关注着地方的经济、文化、和道路建设,他们是热爱生活的群体,他们希望自己居住的地方是全中国最好的,卫生环境好、道路交通条件好、就医方便、他们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人。
我上班的单位就有这样一位对当地建设热心关注的人。六十多岁了已退休,早年整天忙于教育工作只是在周末业余关心一下小城的发展,现在赋闲在家,孩子在外地上学就业不想回到这小城市来了,老伴比他年轻几岁还在上班,他为了等老伴退休就待在原地,待老伴退休后就回老家休息,于是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专业的在小城的四处闲逛看发展,市区和郊外的建设他最清楚,每天过得极其充实自在。
一有空闲就见他推出自己用了几十年的老永久自行车在太阳下檫,那自行车虽然已经老旧,先前出厂时涂的黑漆都快掉光了,但车的梁柱和车把被他檫的程光瓦亮,由于保养的好,一有问题就及时修理,骑上走起来就跟新车一样的利索,就连那车铃铛都还是原配,待换了两盆水擦干净了就给家里说一声,走了,就背上照相机、骑上他钟爱的交通工具到老城区新城区的乱转,感觉有好的场景就拍下来,偶尔遇到一两个爱转又彼此聊到一起的老车友,于是就偕了相跟着骑行到郊外的乡村里去看看,看乡村里的发展和建设。
经常到街巷里郊外转,又爱打听这街角房子拆了要做啥,这旧桥拆了要咋办这一类的事,他们走到哪儿,哪儿就有朋友,小城和郊外村镇里很多人都认识他,都愿意跟他聊天,后来当听到那街角的房子拆了要建一个小公园,供人们休闲娱乐,那乡间拆掉旧桥的原因是那桥年代久了,安全性能差怕人们走在上面出事,政府拆掉了要再建一个集观光旅游、行人通行、比先前的更宽更结实的水泥桥时,他一下子就高兴了,连声说这好这好,仿佛这桥是给他一个人建的似的。于是在这些工程施工期间,就见他的身影时不时的出现在工地的旁边,推了旧自行车静静的看,过几天就去看看,时刻关注着工程的进展,
多雨的季节,工地停工了,他还去看,机械都静沐在雨中,他想问问这工程咋停了,又见四处找不到一个人,左右环顾只见守工地的人在帐篷里眯缝着眼睛,看那不太清晰的简易卫星锅传来的电视信号打着瞌睡。就一面去帐篷里避雨,一面问那守工地的人,好在这些人都已经几十次见他在工地上晃悠过,早就认识他,就给他说,是雨太多了,怕影响工程质量就先停几天,待雨住了就又开始了,听到这些他就不太乐意,沉默大半天才伸手接过来守工地的人端过来的开水杯子。
及至天晴了他有时间了,就又跑去看,看到建桥的工地上机械轰鸣,人们都忙绿的干着活,他就又乐呵起来了。
好不容易看到电视上报纸上说要修高速公路,要修铁路了,他高兴地逢人就说终于要通高速通铁路了,并依照报纸上说的时间到处宣传开工的准确日子。及至开工那天,他推了老自行车的身影老早就出现在红旗招展的施工现场,找了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等着领导们莅临开工。数九寒天,寒风刺骨,他也不觉得冷。
高速公路建设首先在当地开工了,他照例闲下来就去工地看看,拍下了·开工时机械打隧洞的场景,拍下了高架桥浇筑桥墩的镜头,拍下了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他将这些辛苦劳动拍下的照片发到了微信空间,让很多人了解到了修筑高速公路的进度信息。他甚至打电话给远在定西市的岷县,向老家的亲戚寻问路过村口的高速路的修筑进展情况。
看着这个高等级的宽敞公路一天天成型,建设者们一天天将那公路上的厚铁皮护栏等配套设施安装齐备,装上了道路标志划上了道路标线。他觉得这项工程总算要竣工了,他愈加兴奋激动,于是就早早买下了鞭炮准备在通车那天用。
终于传来要通车了,他一大早就去路边看,他看到一辆辆挂了外地牌照的大车小车裹着风呼啸而过,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在心里说,总算有了一条通往外面的安全的大路了,以后出去就方便多了。
他在高速路封闭的护栏外点燃了鞭炮,那鞭炮声充满喜气的脆响在空旷的公路边传的很远,惊起了野地里无数的麻雀和叫不出名字的鸟儿飞起在云端。
他像一个不辞疲倦的工程监理一样,不放过小城周边每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工程,得空就要去转转,不去转就闹心,饭都吃不香。
高速路在当地完工通车了,他又牵挂起在高速路开工后不久也正在紧张建设的铁路工程,去的趟数多了,他又和这些日夜轮班打隧道的工人成了朋友,于是省内哪里的隧道打了多少公里遇到了啥问题他全知道。别的好奇的人想看看那隧道是怎么样个打法,就专门去看,结果还没有到洞口就让看守洞口的安全员给拦了回来,而他因为和工地上的人们熟悉了,每次去都享受着监理工的待遇,那些工人见了他来,就主动给他提供安全帽,带他进入灯火通明的地下世界那火热的劳动场地上去看,人们繁忙的劳动场景全被他拍了下来,他的微信好友们每天都会收到他发来的隧道里和其他铁路路段人们忙绿的施工场景图。
铁路施工到了铺轨的阶段,他索性放下了自行车,带上照相机徒步沿了那已铺好的铁轨走到正在紧张施工的下一段铺轨现场去。他不时地蹲下身来,用手摸摸那冰凉冰凉的铁轨,心里却暖暖的发热,这就是铁路大动脉啊,千百年来西北紧靠南端的几十代人对铁路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终于要告别那出外要坐车颠簸一天绕到云端的狭窄的盘山公路的日子了,出行再也不困难了,感恩国家终于修通了这条兰渝线啊。
他看着那铁轨在崇山峻岭中越铺越远,他仿佛已经看到一列又一列的火车满载着旅客,满载着货物轰鸣着驶来,那一声声欢快而嘹亮的汽笛终于打破了这西北一隅沉寂了千百年来的宁静,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岁月。
他用镜头定格下了那越铺越远直至消失在群山中的铁轨,心里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他就是这样一位默满默关注着地方发展的人,正是这样一群热爱生活的人们,在我们周围用真情见证着一个县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记录着改革开放后交通及城市建设前进的步伐,他们是生活的有心人,是新时代最可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