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开花馒头》

2020-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陈致平

     





陕西人喜欢面食,馍是其中的主食之一。​陕西人一天三顿都离不开馍,早上起来是稀饭、馍,晚上喝汤是稀饭、馍。即是没有稀饭、没有菜,吃个馍就个葱也算一顿饭,夏秋两季抢收抢种时顾不上吃饭,拿个馍边走边吃就是一顿饭。陕西人爱吃馍又爱吃面,中午吃一大碗干面,饭后也要咥一二个蒸馍,否则总是感觉肚子吃了个半饱,心里不踏实。饭后吃馍与其说是一种饮食习惯,倒不如说是满足肠胃的记忆,让心不再慌乱而变得踏实。

      喜欢吃馍也是先辈基因的传承,舌尖与​胃的记忆。一天不吃馍就觉得胃没有了胃酸,舌尖没有味觉,胃里头空荡荡滴难受!现在没有了重体力活,人的饭量也在减少,不再是吃一大碗干面再咥一二个蒸馍了。但在家里吃完饭我总是习惯性的掰一块馍放在嘴里慢慢的咀嚼,细细的品味,一股原味的麦香顷刻从舌尖经味蕾过咽喉到达胃里,人便如同灵魂着地手有了着落,心便静了下来不再慌慌。

      陕西人爱吃馍喜欢馍,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发面做馍。在农村评价一个好媳妇​的标准就是面擀的好、馍做的好。但在农村过事高笼大案的蒸馍,都是男人蒸馍蒸的最好,所以在农村无论男女几乎都会做馍。但是现在的家庭成员越来越少,人怕麻烦就不愿自己做馍而是现吃现买。母亲做了一辈子的好茶饭,直到现在也不顾自己年老力衰还亲手做馍。吃了半辈子母亲做的馍,我总感觉买的蒸馍虚泡不实在、吃了也不耐饥。年近八旬的母亲不但常年坚持给自己做馍,还常常让父亲骑车给我送馍,或者打电话让我回家取馍。我总是感到惶恐不安,感觉自己对父母不敬不孝。但母亲一生总是顾及儿女而很少考虑自己,年老了不但给自己做馍还惦记着儿女。母亲柔弱身躯下总是有一个坚强的性格,让儿女感觉自己永远不老还能衣食自理,不拖累儿女、不给儿女增添负担和麻烦。

        母亲愈发这样对我,我愈发感到寝食不安。 从去年我便开始学做馒头、包子,一是为了减轻母亲的劳动负担,不再让母亲为我的衣食操心。二是生活上我也要学会自立,也锻炼一下自己。起初我都是用买的酵母发面,酵母发面快而方便。但几十年舌尖与胃的记忆永远不会改变,母亲那酵面发面馒头的麦香味道。后来我又给母亲要了酵面蒸了几次馒头和包子,却总是做不出母亲酵面馒头的那种麦香味道,我蒸的馒头后味还有点微酸。回家请教母亲,母亲询问了我发面蒸馍的全部过程。母亲说:你面发的很旺,就是合面时忘了放碱。我说:用酵面发面蒸了几次馍,我还以为和酵母发面一样不用放碱。蒸出的包子有酸味、包子馅总能遮住酸,原味的馒头后味就微酸,而且是越放越酸、越吃越酸。嗨!用酵面蒸馍,我有时都忘了留酵面,那里还能想起放碱。

      听完​母亲的言传身教,我便将放碱的步骤写在手机的记事本里。蒸馍时打开手机,按母亲传授的经验步骤加碱。蒸出的馒头果然开了花,但我蒸的馒头从品相到味道总是不及母亲。回家再次向母亲请教,母亲说我碱加的太少。我问母亲:按啥比例施碱,施多少?母亲说:我做了一辈子馍,施碱就没有比例,都是用眼一看发的面多少,随意用手抓一把碱蒸出的馍都是碱拿捏的合适。看似一个随意,都是母亲几十年合面施碱的实际经验。练就了母亲眼是尺子,手是称,一抓就准。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凭的都是多年的经验。正如卖油翁所说:唯手熟尔!

        现在打开手机百度,各种开花馒头制作的教程视频很多,但却都吃不出母亲那种馒头的味道。看来我若想把馍做好,还得靠自己在屡败屡战中继续摸索。吃馍总想吃出母亲的那种味道,吃馍总能吃出上学背馍的那种感觉。记得上中学时,每周都要背馍上学。馒头厚实不易风干,母亲每周特意为我蒸二笼开花大馒头。每天按计划有定量的吃五个馍,一周三十个开花大馒头,吃完了就到了周末。开花馒头是从那时候吃出了感情,吃出了味道!

      直到现在我依然喜欢吃馍,喜欢吃农村自家磨的面自己蒸的那种馒头,而且是母亲蒸的那种原味开花大馒头!慢慢的咀嚼,细细的品味,那开花馒头不仅有母亲的味道,似乎有母乳淡淡的清香。

      母亲一天天再老,总有一天就揉不动面蒸不了馍。学会自己做开花馒头,做出母亲的味道,照顾自己、反哺父母,献一份孝心!

      今天蒸的开花馒头已很接近母亲的味道,只是又忘了留酵面。下午回家给母亲送几个我蒸的开花馒头,让母亲点评一下,顺便再给母亲要一块酵面。再接再厉直到做出母亲开花馒头的味道,以后不再让年迈的母亲下厨做馍,由我来做馍供孝敬父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