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传承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24-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莫莫之言123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创造了超过50%的国家税收贡献,产生了超过60%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投资额和对外直接投资,拥有超过70%的技术创新成果,创造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率。这就是我国民营企业创造的“5678”。

民营企业的传承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着重探讨存续与接班的问题。

为了表述清晰,我们把老一辈企业家称为“创一代”,对应的接班人称为“创二代”,暂不细分二代、三代等具体情况。

当前,“创一代”要把企业传给“创二代”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代际交流并不顺畅。

“创一代”是随伴着我国改革开放,凭着吃苦耐劳精神一路打拼成就事业的一代,如今已慢慢步入老年阶段。而作为80、90后的“创二代”逐渐步入主事的年纪,成为当家理事的主要人员。

对于企业经营这件事,“创一代”与“创二代”无论在经营理念还是企业价值,无论在团队管理还是市场开拓方式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创二代”大多数有海外留学背景,有经济学、金融学或管理学专业知识,比“创一代”更有开阔视野,更有创新精神,更看重人文关怀,更懂市场营销方式。但毕竟年轻,遇事不够沉稳,经商不够老练,又因从小在海外求学,对家族产业缺乏足够的认知,对基层工作理解不到位,对商业操作缺乏实践经验。

为此,两代人在代际沟通方面问题不断,冲突在所难免。加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认知和理解不同,与企业老一辈管理层沟通不顺畅,难以得到公司高管的认同和信任,也容易与长辈产生分歧或直接冲突。

第二,企业精神难以传承。

“创一代”企业家心怀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坚持艰苦创业,讲奉献精神,有社会责任感,有企业家的担当和责任。

“创二代”在物质条件丰富的环境下长大,受到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影响,认为人生理想可以自行选择。有些人加入了考公的“大潮”,有些人闯荡过一线大城市,投身到金融、地产等热门行业,更有些人在海外留学接受了西方价值观,想要留在国外发展。

对于企业传承,“创一代”与“创二代”的分歧在于,管理可以学习,技术可以开发,股权可以传承,但拼搏、迎难而上等企业精神是难以习得的,而对家国的担当,对社会的责任,对企业存续的看重,在“创二代”身上逐渐弱化,这正是“创一代”企业家交班时最放心不下的地方。

第三,在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制造业,以传统产业为主,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需要寻找转型之路、创新之路,将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升级。

对于“创一代”而言,大半辈子从事的某一行业,很难跳出自己的思维局限,难以转变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或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

而“创二代”因知识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乐意创新,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新的整合去推动企业转型与升级。为此,不少“创二代”是从父辈的手中接班以后,在家族企业中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

只是,在传承和转型的问题上,“创二代”的想法和推动之初比较难获得“创一代”的支持,主要原因是,“创一代”的固有观念难改变,对社会经验不足的“创二代”缺乏信心。这也是很多“创二代”不愿意接手父辈的传统产业,而更倾向于自立门户创办新企业的根本原因。

第四,民营企业传承缺乏专业服务支持。

从家族的角度看,民营企业传承是为了家族财富守得住并得以发展,不管是接过父辈的生意继续发展,还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都是为了支持家族财富发展。

但从社会上的专业服务机构来看,家族财富管理、家族治理、企业传承等服务需求并未得到高标准、高专业度的机构支持,这些机构或业务单一,或专业度不足,或综合性服务缺失,市场上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等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也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家族企业传承的需求。

总之,“创二代”接班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接班人意愿、两代人的思想观念与沟通方式,还需要面对企业经营管理、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在家族企业传承和交班的过程中,需要两代人的耐心沟通,需要企业管理层的认同和协作,也需外部专业机构配合理顺各种关系,做到合理、合规和合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