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城半年内338次开盘,2020该等还是该进?
文丨壹哥
昨天,壹哥收到一条诡异的留言:
“壹哥,你要是能解答这个问题,我就服你!”
说实话,壹哥刚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脑子里也是一蒙。
看了他的问题后,壹哥转念一想,这哥们儿,可能想说的是这件事儿:调控。
大家都知道,近几年国家的调控政策紧锣密鼓,部分房企苦不堪言,但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政策红利,也是数不胜数。
什么?您说房价不降?
壹哥必须得跟大家说清楚:
我们国家考虑的,可不仅仅是帮咱老百姓省那几万块钱这么简单。
政策调控,目标直指房价?
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重申“房住不炒”,首次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对于这类事件,我们经常能看到业内人士解读:此次定调,体现了中央政府控制房价上涨、确保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决心。
因此,大伙就觉得,调控政策是跟着房价走的。
在这里,壹哥有必要告诉各位一件事:房价平稳或下调,只是调控的结果之一。
其实国家的态度很明确:
防止资本过度流入房产市场。
这个政策针对的主体是谁呢?
地产商和炒房客。
从开发商角度来看,加杠杆融资拿地,就要面对巨大的回款周转问题。为了加快赶工,很多开发商势必降低产品质量,危害的是买房者的利益。
从投资客角度来看,个人资本的流入,会抢占城市优质房产,类似于货币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刚需群体的居住属性会受到严重挤兑。
所以,国家限制资本过分流入房产市场,其实是从根源上限制房子的供应,同时保证了刚需群体的居住需求。
限购+限售,需求供应双阻断
2020年7月2日,东莞发布“史上最严”商品房预售制度 !
一次性预售面积不得低于30000㎡;
同一幢(栋)住宅均价相差幅度不得超过20%;
申报均价不高于本项目上一期同类型商品住房申报均价的5%(含);
精装修价格原则上不超过2000元/㎡;
商品住房实行购房实名制,认购后不得擅自更改购房者姓名。
从以上信息来看,限购+限售,需求、供应双阻断。
7月6日,宁波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偏热的房地产市场进行“降温”,坚持“房住不炒”。
对于政策调控,开发商想的是不能坐以待毙。
但是在大背景的调控密布之下,房企的实际运作,不是放水就是假嗨。
7月8日郑州的一场号称“50余家开发商激战”的土拍,开盘5分钟就结束,溢价率竟然高达78%。
——典型的“亏本赚吆喝”!
“此消彼长”隐退,“弹钢琴”模式上线
区域调控让更多人觉得,房产市场里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到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程度。
从前,我们觉得房价涨跌是此消彼长的分布方式,一线不涨二线涨,挡住一边,另一边就翘起来。
现在看来,房产市场表现出来的,是更加灵活机动的应变方式,房子的价格与政策的调控紧密配合,涨跌就像弹钢琴。
拿备战亚运会的杭州来说,土拍强势一度碾压一线城市:
上半年,全国14个重点城市的1361次开盘中,杭州占了1/4,共有338次,房屋库存强力推高20%。
为什么杭州的势头如此猛烈?
从2015年到2019年,杭州新增常住人口146.8万,相当于将一个小城市的居民,均匀的混布在了杭州。
人才政策红利,与楼市的快速发展相匹配,不仅使城市高速发展,还能消化库存。
但是,如果部分楼盘库存过大,在这样的发展速度下仍然去化难,怎么办?
7月2日,杭州发布最新调控政策:
人才限售5年,不能多盘摇号,3.5万/㎡以下 “无房家庭”倾斜比例不低于50%。
就算是杭州这样既有产业又有人才,环境宜居,未来前景无限的城市,房产市场仍然面临严重分化的冰火两重天。
可以肯定的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都是偏心刚需消费的。
2020年,要真是问“该不该买房?”那答案也只能是,刚需您就买,投资再等等。
_end_
读完了吗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窝牛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