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随笔》

十三、佛学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智慧、开悟

2022-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惠沙金城

学习佛法有两种方式,一是觅得名师,皈依三宝,剃度烧戒,披上袈裟。

另一种是,学佛不入寺庙,参意不拘经文,一脚净土,一脚凡尘的“居士”。

依照佛法中的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四无量心,摆脱对物质、名利的执着,从信、解、行、证,获得重塑心灵的力量。

佛学,是一种践行的内心修养,道德坚守,只取所需,不取所欲。

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名人学者、居士信众,在凡尘中努力拼搏的人生,是在印证佛法经书在现实生活中证得正见正念,心得体会,独特见解,以丰富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专业角度,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理解佛理,看还有哪些没有被科学,被生活否定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解释佛学,并带来深刻的思考,使人醍醐灌顶,耳目一新。

物理学家指出,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世界上很多顶级科学家都信神,科学和佛学殊途同归。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体会到,佛学的许多观念是正确的,比如:

1、明心见性,认清事物的本质,做一个“慎独”的人。

2、缘起缘灭,相知、相聚、成功、失败……,是万物因缘生,万物因缘灭的结果。

3、色受想行识,是人生的“五蕴”。

4、贪嗔痴慢疑,是人性的“五毒”。

5、六根、六尘、六识。六根:六种觉知的生理基础,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六根所感知的客观存在,即色、声、香、味、触、法,并相对应。六识:色、受、想、行、识、意,即根对尘的感知。

6、认识八苦、五蕴、五毒、我执、法执、无常、无我……,帮助众生摆脱社会的贯性,情绪的束缚、贪欲的奴隶。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学习佛法,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紧密地结合现实生活证悟,正确与否,在生活中检验、明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