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人生控制权

2019-02-11  本文已影响580人  良大师

小说《无声告白》里有一句话: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其实,这话可以换个角度说:有时我们期待的自己,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

容我解释一下,意思是说,你希望自己成为某一类型的人,但是很抱歉,你并不适合。

这无关乎努力,只关乎基因和天赋。

我知道这么说有点残酷,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事实就是,努力只在一定的框架内起作用。

我为什么发出这种感慨?

近期,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在新的一年里,他们想掌握一门新技能,比如演讲、写作、美术设计......

他们认为,从趋势上看,个人品牌效应在崛起,能掌握个新技能,将来可以以此为业,好切换跑道。

于是,征求我的建议。

所以,这篇小随也当是一个统一回复。

良叔想说,仅仅作为一个业余爱好,如果你有精力,学习一下未尝不可。

毕竟当下讲究多维竞争力,你多一个技能,能让自己胜别人一筹。

但是,你若想把这些技能当成职业,还真的要看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了。

我在深圳组织过很多期的演讲沙龙,印象很深的一个哥们,是通信公司的工程师。

他想通过演讲训练,成为一个职业培训师,这跨度还是蛮大的。

要命的是,他真的不适合,虽然很刻苦,把稿子背的滚瓜烂熟。

但是,一讲起来就变了味,那些文字从他的口中挤出来,就像是两个缺少润滑剂咬合在一起的齿轮,干涩、机械,失去灵性......

这并非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我们演讲沙龙的评委都如此评价:

也许他真的不适合演讲......

是的,虽然有点泄气,但是你必须承认,有些东西你天生不擅长,也许通过努力可以改善,但是很难拔高到水平线以上。

就像那位工程师,努力学习演讲,也许能让自己在工作汇报场合,比过去强不少,但想把这个当成吃饭的家伙,可能性还真的不大。

天赋这东西一定是存在的,你必然天生擅长一些东西,与此对立,有些东西也必然是你的短板。

不承认这一点,你就无法解释,为什么钱钟书高考的外语和中文成绩是全优,但无论怎么努力,高考数学成绩也只有 15 分。

你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张小龙做出过那么多牛逼的事,可唯独不能完成一场慷慨激扬的演讲,即使请了最好的演讲教练,也无济于事。

就像德鲁克晚年所承认的那样:“我并不适合从事实质性的管理工作,我更适合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论述其中的规律。”

无论钱中书、张小龙和德鲁克都是幸运的,他们很早就能从事自己擅长的事,也在各自的领域成就不菲。

而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想在这短暂的一生,弄出点响声,就必须找到自己擅长的一面。

你可能会马上问:

如何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关这一点,只能自己在实践中不停的尝试确定,别人爱莫能助。

但是,良叔说一个叫做“多元智能”的理论,也许能帮到你。

这个理论,是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来的。

他说,人的才能可以为八种不同的类型,多数人都能找到自己所属的那类型。

这八种类型为别为:

1. 语言智能

能够有效地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或者是理解他人,天生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比较强,比如孔子、曹雪芹。

2. 逻辑数字智能

对于数字和逻辑推理比较敏感,善于用数字工具来理解事物,比如说柏拉图、牛顿。

3. 视觉空间智能

可以准确地识别出视觉空间的结构,比较善于把他们看到的、感觉到的,用具体形状的东西表现出来,代表人物就有毕加索、罗丹。

4. 音乐智能

比如有一些孩子三岁就能在钢琴上弹肖邦的曲子。

5. 人际智能

可以很敏锐地察觉别人的情绪、动机,这种人善于和别人合作,特别讨人喜欢。

6. 内省智能

这类人自我反省能力、自我分析能力特别强,能够向内观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例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7. 运动智能

这类人善于运动,善于用动作来表达情绪,有很强的运动欲望,就比如有些人天生喜欢跳舞,喜欢户外运动。

8. 自然观察智能

这类人喜欢观察外部环境,例如达尔文、爱因斯坦。

当然,你很可能同时拥有其多个智能,但是一般情况下,总有一个是最突出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和自己打了几十年交道,想必你应该可以洞察出自己的所属类型。

因此,良叔给你的建议就是,把自己的类型发挥到极致,不要成为自己不擅长的类型。

这是基因赐予你的优势,干嘛不好好利用?

这不仅夺得了人生最大的控制权,无论成败,最起码你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