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思维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时候我们叙述一件事情感觉平淡无奇,那你可以换一种思维,可以用故事的叙述的方法。
比如说,我以前以为我自己是已经掌握了拆书稿的写作,然后是一直再研究在写作技巧,如何套用模板这个事情上。
直到投稿两次都没有通过,我又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候,我才发现我错了,我不是学不会技巧,我都还没有读懂一本书,然后就去写拆书稿了。
就好比盖一栋房子,地基都还不稳,我就想想象盖地上部分,想着怎么去修饰高层外表,到时候肯定可以看到有多美丽的风景,现在回想这就是想在空中楼阁那样。
所有我的问题是要先把一本书读懂,后面再去研究拆书稿技巧。我就用了讲故事的思维把我现在自己问题这件事叙述出来了,很多人写拆书稿也是跟我一样,搞错了问题的顺序,不去想着怎么先把一本书读懂,而是想着怎么去写好拆书稿。
写拆书搞,只有你真正读懂一本书了,找到作者的观点,真的读懂,不管是认同或者不认同,都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撑。
把认同作者的观点,结合行动,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没有读懂作者的观点,也不同意作者的观点。那就就要区分是个人情绪,个人偏见(持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或者是自己的不自知。
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观点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也会有相同经验,以这样的方式告诉别人道理,她也能接受。
以故事思维告诉别人道理,比一上来就抛出冷冰冰的观点更有效,但是你要研究你写作,说服的对象是谁。
比如针对教育孩子这个话题,要用那种方式她们才容易接受,要去研究读者的喜好。
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引出来,讲的故事还有有逻辑,让别人相信。
比如小孩子我们直接跟她说做人要讲诚实,但是你直接跟他们说大道理他们一般是听不进去的,用故事的思维,有生动的讲出来。
比如小时候通过狼来了的故事告诉小孩不要说谎,我们说狼来了,就知道跟说谎有关。
对于小孩子讲的故事还要在他们认知范围之内,小孩子只喜欢听那些在自己认知范围之内的故事,好人打败坏人,如果你告诉他坏人打败好人,他肯定不喜欢听。
不管在任何活动的沟通,要讲一个道理,用故事引题,一定要用贴切的故事,不然让别人故事都读不懂是什么,更不要说懂你的道理了。
叙述的用的语言,故事的逻辑,讲人们认知范围内的道理,就是讲故事的要点。
写故事转折和结果,然后给人引发人反思,接下来再说自己的观点。
自己的观点也一定要有理论证据支撑,不然就是个人意见,传达个人意见就说是真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要是知识都有相对于的证据支撑,我们传达的是自己的知识,不是个人意见。
如果我们知道某些东西,我们相信可以通过自己所知去说服别人,如果别人足够理性,也会接受我们的知识的。
对于别人的知识观点,我们也是要先去思考,如果同意,选择性去接受,再结合自己已有知识。不断去提升自己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