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文心・读书笔记》
我喜欢阅读,却很少写读书笔记,因为我相信读过的内容就算不刻意记下,大脑也会自动从中撷取所需养分,消化吸收而成为我们知识或人格的一部份。人类心灵的内建处理机制极为复杂,可以将庞大的新讯息进行细致地分类、解构、并且辨识出原有认知体系中与之相关的部分,进行局部拆解重组。其好处是自然,能理解的当下吸收,不能理解但似有所悟的就留在心里慢慢琢磨,不会有囫囵吞枣或死读书的问题。
但近来却发现这种自然读书法所遗漏掉的好东西还不少(可见大脑是有局限的),加上许多书是从图书馆借阅,日后想重温内容就得大费周章再去借一次,十分不方便。于是我开始尝试写读书笔记,希望能系统地记下所读所感。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
从小学开始,读书笔记就是作文课常出的题目,动不动就要我们写篇读书心得,读书报告什么的,没心得也得硬挤,所以很多人跟我一样,怕这种文体。现在有了实际需求,写起来心境大不一样,为一本好书记下只字片语,或抄下一段深有体会的文句,延续阅读时的感动,真是一件舒心而愉快的事。
先不论写得好不好,光是写,这个动作就带出了几项好处:
1.整体文本的梳理: 在思考从何下笔时,其实就在针对一本书进行整体性的评估与盘整。
2.批判性思维的开展:深度阅读往往伴随批判性思维,但这种思维活动经常随著文本前进而不了了之。写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继续想下去,想得更周全,更深入。
3.捡拾遗珠:写的过程一定会多次翻查原书,常常就这样意外发现被遗漏的,也许是别有深意的一段话,也许是之前没领悟透的内涵。跟「重读」有类似的效果。
写笔记,可以提升阅读的层次,帮助我们理解更多,吸收更多(可见大脑的局限是可以突破的)。
如何写读书笔记
兴致勃勃写了一阵子笔记后,才发现内容乱无章法。有的抄了一大堆原文,看不出重点,忘记当初为什么抄下来。有的写得很悬,连自己都读不太懂了,更遑论与人分享。参考名家写的书评,虽说精彩绝伦,但却有点无从学起。参考网上同好写的读书笔记,也是各具特色,难以找出共通的作法原则。就在这个时候,无意间翻到了《文心》中的这篇〈读书笔记〉,内容精简实用,浅显易懂,以下是我从中所摘录整理的笔记:
1.观察前例
首先从「笔记」谈起,包含「随笔」、「录」、「钞」等书名,都是同一类文体,记叙作者见闻感想,内容包罗万象。其中专记读书心得的称为「读书笔记」,历代有许多名作,例如王应麟的《困学纪闻》、顾炎武的《日知录》、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等,另外还有关于诗词的笔记,叫「诗话」或「词话」,如王国维那本著名的《人间词话》。近代也有许多名人写读书笔记收于文集里,如周作人的《谈龙集》、胡适的《胡适文存》中就有许多关于读书的文字。如果有时间,不妨去图书馆翻阅这些经典的读书笔记,随意挑些段落来读,即可大致掌握这类书写的样式与轮廓
2.调整心态
原来读书笔记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类,自古而来有太多爱读书的人用心耕耘过,早已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密林。但我们也不必因此望而却步,只要调整心态,人人都可以写自己的读书笔记。原文是这么说的:
你们有你们的书在日日读着,如果你们的读书不是浮光掠影的,必能随时有所见到,把见到的写出来,就是你们的读书笔记了。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3.着手取材
书本内容何其多,要如何挑选材料来写呢?笔记的材料可大可小,可以只针对一字一词的用法进行考据,或是针对写作风格进行多文本间的比较归纳,找出若干法则。也可以针对某段佳句妙文,写下其所以好的理由,或是提出阅读时的疑点,加以深入讨论。读书笔记的材料不拘,随处都有。也不用怕自己写的与别人重复,因为:
写笔记的本意,原为了自己记述读书的心得与研究结果,以备将来的考察与应用。...自古以来,读书笔记当作书籍刊行的很多很多,可是写作者当时的目的绝不在乎刊行。
这很重要,不仅是写读书报告,一切写作活动,甚至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忘初衷。
4.写作原则
观摩了前人作品,心态也调整妥当,取材自由不拘,只要是自己的心得或想法就行,终于可以真正动手了,有没有可以依循的写作原则呢?有的,因为读书笔记是读书时的一种判断,所以应该用写作议论文的方式去写。而议论文须有证据,「例证愈多,论断就愈精当」。最重要的是:
读书笔记虽是议论文,全体确须简洁,和普通的议论文不同。读书笔记不需词藻修饰,以简短朴实为宜。除了论断、理由、例证以外,不必多说无谓的话。
总结《文心・读书笔记》所提出的写作建议,读书笔记是为了自己而写,题材不拘,宜采议论文作法,紧扣文本例证,不作无谓装饰,不说多余的话。观看现今几位作家所写关于读书的文字,例如杨照的中外经典导读系列,梁文道犀利慧黠的书话集,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深或浅,尽管风格迥异,各有发挥,却都不离「文本例证」、「不说废话」原则,可见这正是写读书笔记的真道理。
注解:《文心》是1930年代,由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为中学生所写的语文教育书,内容含括修辞、语法、语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与作文相关的知识,至今仍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