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仪式感
清明,毛毛细雨飘落,非常应景,为这个哀伤的节日增添几分凝重。朋友圈一句诗流传很广: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踏春半出城。我轻轻慢慢的读之诵之,怕是扰了这美好意境,可以想见梨花风起落英缤纷,树下伊人抚琴感怀或静坐冥想。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春意阑珊,人们选择在生命万物勃发的时节来祭奠亡灵,是不是意味生者的好好活着精彩活着就是对死去亲人的最好告慰。
昨夜,高速上堵车,把游子们堵在漫漫回家路。春节和清明,不管路程有多远,亲友间的温情让我们从不同方向奔向家。祭奠,是另一种意义的团聚。
有人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被遗忘才是。清明节的存在,客观上延长了这个终点的含义。我们需要仪式感减少遗忘,延长生命。我要自己动手插花篮献给父亲,哥哥卖力地割砍杂草清扫墓地,姐姐不停的与老父絮叨倾诉,有人写祭奠文章,有人跑空灵的黄山看云海……灵魂之说不必探究真假对错,如同仪式的存在可以延续肉体生命,告慰死者,安抚生者,让死亡变得不再恐怖可怕。 不同的仪式,同一的纪念。
我们需要仪式感站在父亲的墓前,抬头望去,沧桑破败的坟头被纸花、娟花、鲜花打扮得齐整一新,这些花儿在大自然绿意的衬托下光彩夺目,比山野间的花儿更亮丽多姿。电子蜡烛闪闪亮亮地红红燃烧,仿佛在显示着墓主们曾经的荣耀,曾经的得意,曾经的失落……而这一切都与我们渐行渐远,能否留在子孙的回忆里,能否留在一代代人的口述中也未知了。修族谱修祠堂等各种仪式的兴起,普通人似乎也找到了存在感。芸芸众生,埋与黄土,五代之后谁人会记得你的平凡人生,家谱上的名字只是没有意义的符号。平凡人生就如去年插在坟头的娟花,颜色褪尽,斑驳陆离,渐渐地随风飘摇,最后了无残痕。一阵清风过去,花草窸窸窣窣作声,似乎告诉我们要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快乐生活积极作为,留下点点痕迹。我们需要仪式感,更要赋予仪式精彩的内容。
春日里,这雨露、青草、野花、泥土的芬芳揉合起来的味道就是人生的味道。祭奠逝者是感谢长者们的恩德,怀念先辈是珍惜当下的时光,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代人一代人的传承与创造,才有了活者世界的精彩。让我们人生的每一天都如这生机勃发的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