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我真的很棒》‖因为一个人,爱上一本书

2022-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延辉

丛非从的《我真的很棒》这本书,得益于同桌小红帽的推荐,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同桌说这个作者的书,可以闭眼入。

当天就看了这本电子书,前天收到纸质书后,又看了一遍,真的想把全书背下来,哈哈。

“我出生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有价值的。

我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始终爱自己。

我值得每一份美好,无论我遇到什么样的污蔑和诋毁,我都是有价值的。

我可以很自在地说出:对啊,我太棒了!

我活出了一个肆意畅快的自在人生。”

还没翻开书,只是封面,就如此的治愈!

读完这本书,我更接纳自己,也扭转了很多根深蒂固的观点与看法。

1、关于愤怒:被愤怒不是你的错

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有一个逻辑:你对我发火,就是在说我错了。只有我错了,你才能对我发火。如果我没错,你就不能对我发火。

可是作为成年人,扪心自问一下:你对别人感到愤怒的时候,真的仅仅是因为觉得对方做错了吗?

我想了一下,很多时候并不是,比如:忙碌了一天的我,到家后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孩子在旁边想让我陪伴她玩耍,而自己又没有太多的精力,这时,大概率就会把这无名火发在她的身上。

可是孩子做错了吗?她并没有错。那为什么还会冲她发火呢?因为愤怒是向下流的。

对于老板、对于客户,我们是不敢冲他们发火的,因为在我们的心里,他们决定着自己的生杀大权,他们是“强者”。

有时,发火无关对错,只是代表一种权力,即使你是错的,只要你更有权力,你可能也会成为对的。

在消灭愤怒之火的时候,需要自问:我离得开他以及这个系统吗?如果离得开,那么可以用各种方式去反抗。

如果离不开,就需要进行情感隔离了,情感隔离,就是让别人的愤怒经过你,却不停留。

需要认清这个愤怒与你本身是没有关系的,换个人,他照样会发火,照样会愤怒。

那什么时候能离开,什么时候离不开呢?取决于你对别人的需要是否是刚需。

比如孩子只能接受父母的发火,因为父母提供衣食住行;员工只能接受老板发火,因为老板发工资。

而当你不需要他的时候,你就可以肆意反击了。

所以不要抱怨别人为什么把愤怒情绪给你,你需要他,就要接受,不需要他,就可以离开。

2、关于尬聊:你不需要承担100%的责任

书中说到:其实让我们尴尬的并不是冷场,而是这三个信念:

①我不能让场冷下去。

②我必须要做找话说的哪一个。

③我必须要找到最合适的话来说。

一直以来,我都挺恐惧语音聊天,因为害怕冷场,害怕尬聊,害怕突然间的宁静。

文字聊天中,不知道怎么回答时,我可以去想,可以去搜答案。

但是语音的时候,对方说了上一句,我立马得接下一句。

在我的意识中,我需要照顾别人的感受,还要保证自己的感受,做起来就觉得特别累。

不能在冷场中坦然的沉默着,实际上心里想的是:我要为冷场负全责,冷场全部是我的责任。冷场了你会不舒服,而我要对你不舒服的情绪负全责。

为什么我们想在聊天中照顾别人呢?因为在你的童年里,有一个重要他人很需要你照顾他的感受。

你总是忽视自己来让他感觉舒服点,所以就形成了“别人不舒服,我就得照顾他”的信念。

我想到我的小时候,妈妈是个特别情绪化的人,上一秒正笑着,下一秒可能巴掌就打在了我身上,雷雨交加。

所以从小学会了看脸色,学会了言听计从,只要她开心,我怎样都无所谓。

却唯独忽略了,长大后的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别人不需要我时时刻刻去照顾他们的情绪。

假如冷场是不好的,那也是双方各自付50%的责任,而不是我负全责,但是对于自己的情绪,就真的要负全责了。

我可以适当去照顾下别人的感受,但是不需要如此的小心翼翼。

除此之外,书中关于指责、自卑、自责或指责、没有安全感等等,每一句都写到我的心坎里。

这虽然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却没有什么高深难懂的理论,直击人的内心,直击人的潜意识,推荐给你,一起来读读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