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感动自己的好文章-收录原创好文章专题人间仙境四海诗潮

儿时的年味|红红火火家乡的年

2019-01-14  本文已影响18人  金秋桂子
图片来自网络,鸣谢!

昨天是2018年农历腊八节,一大早我便用大米、小米、玉米、红枣、薏米、莲子、花生、桂圆、以及红豆、绿豆、黑豆、黄豆、芸豆、百合、冰糖等,熬了一锅稠稠的冒着香气的腊八粥。红豆代表相思,桂圆代表圆满,百合代表好合,腊八粥代表了各种美好的祝福,煮腊八粥就是煮出了一锅祝福。寒冬腊月,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全家人围坐在炕上的饭桌旁,碗里冒着热腾腾的白气,喝着香香甜甜的腊八粥,人从头到脚都是暖的,这碗粥一下子让身体变得暖和起来,驱散了人们心头的寒意,带来了幸福和温暖,让人们暖暖和和过大年。俗语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腊八,意味着新年的序幕已经拉开,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了。腊八节一到,人们开始数年,也就是一天天的数着,看看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即盼年、年关将近的意思,这里面含着兴奋;含着紧张;含着风风火火的忙碌;含着红红火火的日子。这是四十多年前人们的想法,现在的大人和孩子都没有我们小时候那么盼年,盖因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年也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现在说起我们那个年代如何过年,记忆中满满的是旧历年古朴的过年味道,有着历史的香味,有着浓浓的年味;新年是红红火火的;新年是合家老小欢聚一堂的;新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的······

腊八一到,忙年开始。在我的家乡(山东),腊八这一天可以“扫屋”,即打扫卫生,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得干干净净,为的是开始准备过年。如果这一天不“扫屋”,就要等到腊月二十三以后再“扫屋”,可以在年前的任何一天里进行,但在腊月初八到腊月二十三这些天里就不能再翻箱倒柜地打扫卫生了。这是家乡的风俗,大家都遵循,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一家人中最忙的就是父母了,孩子们要么尚年幼,要么就是还没有成熟到能当家做事。准备很多吃的东西是女主人的重要任务,四五十年前,一般家庭都要有三四个孩子,让孩子们能吃饱就是件让父母很犯难的事情。过年的时候,食物要准备得又好吃又充分。当时没有小麦,妈妈们有好办法,把高粱米(玉米),地瓜干(地瓜切成片,晒干,便于储存),黄豆这三样东西混在一起磨成糊糊,然后在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大铁鏊子上摊成薄薄的近乎透明的饼,这就是家乡著名的煎饼,一张一张车轮样大的煎饼像是太阳巨大的笑脸,细腻光滑,散发着粮食特有的香甜味道,看着就馋涎欲滴。这些平日里单独吃口感很差的杂粮在被摊成煎饼后口感大变,脆韧香甜,成为美食。吃的时候要佐以自己家里做的油汪汪的大酱,也可以用它卷葱,卷韭菜,卷炒菜来吃。成年的男子是劳力(干活的主力)吃卷煎,吃得狼吞虎咽、香香甜甜,你看他们吃,那才叫吃饭。基本上家家家户户都要摊煎饼,过年之前的这些日子,磨煎饼糊糊的磨是不会闲下来的,各家轮流使用,很是热闹。每家都要摊很多煎饼,厚厚的一摞一摞的,堆在那里,金黄灿烂,飘溢出微微的粮食香气,这些待用的煎饼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做完煎饼还要做豆腐,母亲说做豆腐是因为买不起肉,现在知道豆腐在营养上的确能起到肉的作用。过去人们在生活上也是很有智慧的,虽然贫穷,他们也是尽量想办法改善生活,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同样,几乎家家都要做豆腐,也有人口少的人家和别人家合伙做,做成了割一块回家过年,年三十是一定要用豆腐来包素饺子做年夜饭的。豆腐的制作过程复杂,泡过的豆子磨成豆浆,加上卤水点成豆花,几个人齐心协力把豆花装进一个棉线织成的大包袱里,扎紧口,把水分挤出来,豆花被压实变成一大块四四方方的豆腐。豆腐房里热气蒸腾,人声鼎沸,刚做出来的豆腐白白嫩嫩,热热乎乎,冒着热气,散发着豆香,看着就好吃。

主妇们做完了摊煎饼和做豆腐这两件事之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做饽饽。饽饽要做的又圆又大,做了一大锅又一大锅。总要做到家里盛粮食的柳条大笸箩满了才罢休。母亲总是先和了面,面硬的像石头,然后让我和哥哥帮着她揉面,我从来不是干活的料,面揉着揉着越揉越凉,因为边揉边玩,用面一会做鸟,一会做花,最后还是母亲自己揉完。揉好做完的饽饽放到火炕上,盖上干净的新棉被,等着发大,如果发不大是不能蒸的,蒸出来硬硬的不好吃。母亲总要做一个像蛇样身子盘在一起的小动物,用剪刀在它的身子上剪出很多小刺来,又像个刺猬,在头上按上红豆做眼睛,说是叫“寿虫”,这个吉祥物表示家里盛粮食的东西都是满满的,粮食丰收,人们有东西吃,即俗语:“大囤满,小囤流”之意。蒸熟后,人们把它放在盛粮食的囤上,或者放在盛饽饽的大笸箩里。它代表着人们对粮食丰收的祈盼,也代表着好日子的来临。

除了这几样吃食,家家户户还要蒸年糕,黍子做得,蒸熟后切成一块一块的,呈金黄色,上面颗颗红枣鲜艳夺目,喜庆得很。吃的时候再切碎,多放油,放到锅里煎,吃的时候粘粘的,蘸着白糖,热乎乎的是我的最爱。炒花生也是费功夫的活,锅里放上准备好的沙子,然后把它炒得滚烫,把花生放进去炒,实际上是烫。过会功夫,花生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母亲拿一些放到锅台上,唤我们去尝,一边叨叨着别烫着。

忙年的时候,男人们也闲不着。置办肉、鱼、酒,烟、香和松菇等这些年货是他们的事。过年要吃肉,改善生活,这也是孩子们盼年的原因。我们出生于贫穷的年代,没有人家是可以天天吃肉的,但过年的时候贫穷的人家也要割几斤猪肉,买几斤烧肉(猪肉煮熟)过年。只有稍微富有的人家才会有较多的肉吃。

男人们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准备新年的春联。一般都是买了红纸,回家对半裁成长方形,大大小小数好了要用的张数,再去找村子里写毛笔字好的人写对联,对联寓意吉祥喜庆,如金玉满堂,财源滚滚,家居福地,出门见喜,六畜兴旺等等,红纸黑字,写时墨香四溢,新写出的对联流光溢彩。

过了腊八,人们在忙碌中不知不觉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即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上西天”。腊月二十三那天,人们送灶王爷爷上天言好事,晚上都要拜拜灶王爷,过年的时候再把他请回来过年。

孩子们也从这一天开始了快乐的年假生活,学习丢在脑后,天天要做的事就是成群结队地疯玩,间或被大人指使着做点小活,还做不好,做着做着就跑出去玩也是有的。

孩子们除了记惦着吃好东西之外,最关心的事就是妈妈是否给做了新衣。那时候集上或者商店里不卖成品衣服,都是做母亲的到集上扯几尺布,回家亲自给孩子缝制,有的做母亲的特别拙笨,就只有央求手巧的人帮忙裁衣缝制,或者花些钱让在家做裁缝的人来做(那些年没有裁缝铺)。我父亲母亲都会做衣服,我家有村里唯一的一台缝纫机,村里不少人家都来我家做衣服,我母亲还经常无偿为没有母亲的孩子做衣服书包等。我是年年有新衣服穿的,因为我是姐姐,妹妹可能没有,我穿小了她才可以穿,妈妈给她做个新帽子就算扯平。虽然新衣可能只是一件条绒上衣,但是新的,虽然我不是很在乎。我母亲很能干,手又巧,我们年年有新鞋新衣穿,没有冻着饿着,想起这些,也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和对母亲的感激。

花花绿绿的硬糖,花生,瓜子放在柳条编的笸箩里或者葫芦做的瓢里。年关将近孩子们出门,衣服口袋里总要塞几块糖果,出去向小伙伴炫耀,然后分享,把漂亮的糖纸留着玩很长时间,直到不知道丢哪儿去了。

糖瓜是北方过年时特有的糖果。每到年关时候,都会有农村的手艺人推着个车子,穿街过巷大声叫卖糖瓜。糖瓜是由地瓜面做的,极甜,外皮像现在的大虾酥那样光滑。父亲年年都要买一些,一个个圆圆的带着一条条的棱,结实坚硬像小石头,个个白白面面,像小孩子一样可爱,咬一口,咬不动,再咬一口,咬下来一点点,慢慢在口中化开,甜到甜掉牙,而且极柔韧,感觉牙似乎就要被它粘下来了。

腊月二十三之后,忙年的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到过年了,过年的前一天中午时分,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先用面做好糨糊,孩子大人齐上阵,把春联贴到门上墙上橱上,屋内屋外因为有了红彤彤的对联,焕然一新,增添了喜庆的气氛。第二天过年,我们这里的风俗是一个家族的男人们聚到一起,要到祖先的坟上去祭祖,带了烧纸、鞭炮、烧酒。小点的男孩子也要跟着去,满地里乱跑,在大人们身边窜来窜去。

图片  田玉安

妈妈们则在这一天里忙得脚不沾地,准备年夜饭的酒肴,各种菜蔬和肉食,虽然没有很多好东西做,但她们还是把买来的鱼肉什么的都提前洗好切好,晚上就不用太忙活了。此外还要准备包素饺子的材料,素饺子是最重要的年夜饭。材料简单:烫软的地瓜粉条、烫熟后碧绿的菠菜,还有必不可少的豆腐,这几样加上盐和香油搅拌在一起做成包饺子的馅。因为大年初一人们都要去拜年,没时间做饭,通常就包很多的饺子,留着初一吃。我们家一般包两盖垫就足够了,包的时候要包进去六个一分的硬币,六个红枣,还要包六个红糖的。这几个硬币是孩子们还要再多吃几个饺子的动力,因为谁吃着钱表示谁来年有钱花,运气好。小孩子们单纯,都相信这个,往往在一堆饺子中举棋不定,拿不准哪一个饺子里包着钱,引得大家都跟着猜,七嘴八舌,嘻嘻哈哈,好不热闹。最后还是大人找到了包钱的饺子,让给孩子吃,孩子吃到了,高兴了,这场吃到钱的游戏才算圆满了。

图片来自网络,鸣谢!

晚上就是除夕夜,酒桌摆上炕,不干活的孩子们早早地围坐桌旁,在暖和的屋子里磕着瓜子吃着糖果,在大人们不断告诫不要乱说话的有些神秘的气氛里笑闹着,等着喝酒开始。所有人家都在院子里放一盏汽灯,屋里则点着瓦斯灯,(我小的时候还没有电灯)这样就比较明亮了。先在自家吃一会,然后去别家玩。我父亲有两个兄弟,他们家也准备了年夜饭,各家的东西都差不多,我们结伴从这一家转到另一家去吃酒,实际是去吃菜。待到将近夜半,玩够了,各自归家,等待午夜到来吃饺子。大人们也是如此,到处去别人家串门喝酒,相当于拜年就此开始,也是快夜半的时候回来,去放鞭炮,火舌在鞭炮上哧哧地嘶鸣着,发着耀目的光,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放完后男孩子们在硝烟碎屑里满足地跑来跑去,女孩子们看完后马上回屋吃饺子。母亲已将热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酒香满屋,饺子冒着热气,土屋里被收拾得花团锦簇,屋子里温暖如春,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小脸热得通红,勤劳的母亲、能干又慈祥的父亲守着我们,全家人欢聚一堂,高高兴兴,年夜饭成为我一生都抹不去的温暖回忆,快乐至极,心无忧虑,除了快乐,世上无忧。这种纯净的心境是人生的珍宝,它在时光里被丢失,却在儿时关于新年的记忆里被找回。

除夕过完,大年初一,我们新衣新帽,口袋里揣着跪在被窝里给父母磕头赚来的几块压岁钱去找自己的小伙伴玩,这几块钱一般在口袋里暖一天,晚上就又归还了父母,小孩子没什么事要花钱,父母给压岁钱是父母对我们的疼爱和祝福。

正月初一,大街上往往会有唱戏的、踩高跷的,花花绿绿,锣鼓喧天。戏团到哪个村,哪个村就几乎男女老少全村出动,只为看戏。人头攒动,扰攘不已。孩子们看不懂戏,就到处乱跑,嬉笑吆喝,吵吵闹闹,整个看戏的地方热闹非凡。

正月初二过去,对大人们来说,红红火火、忙忙碌碌的新年总算告一段落,人们开始走亲访友,度过新年里最悠闲的时光。

儿时的新年在我们幼小的心里是快乐,是满足,是无忧无虑的好时光,虽然贫穷但却快乐,那些过年时做得东西、吃的东西、玩的东西都带给我们很多乐趣,在我们心里沉淀,通过我们传承给下一代,它们在时光里散发着永不会被磨灭的光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使我们从儿时红红火火过新年的幸福走向新时代的幸福。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