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简书历史专题精选每天写1000字

妖言三国:魏延死于极度自信

2019-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白丶o

文 | 乄妖乀

魏延者,脑后有反骨也。此语不过是小说之词,正史并未有相关记载。

参《三国志·魏延传》载,‘五年(227),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230),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诸葛亮北伐不仅依仗魏延之骁勇,战后赏赐更是厚重于刘备在位期间,可见诸葛亮生前对魏延依为柱石,并无偏见……

又《三国志·刘琰传》云,‘建兴十年(232),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亮责让之。’刘琰不仅写信认错,诸葛亮依旧将刘琰遣回成都任职。可见诸葛亮对于魏延之重视、以及维护。


《三国志·魏延传》载,‘魏延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即在荆州之时,魏延至多不过底层军官,与前文提及黄忠情况类似,或直接为黄忠部曲。

因为作为底层军官,如果无人举荐,新掌荆南军的刘备恐难以对底层军官之情况了如指掌,故黄忠作为入蜀先锋大将或许即是举荐之人。

魏延由底层而起,短短几年即被刘备提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魏延亦是极度自信,曾言‘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又《魏延传》中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换言之,诸葛亮四次北伐,每次魏延皆向其请兵,东出子午。如此亦为魏延之死埋下祸根……


就战略而言,关中西靠陇山山脉,北接黄土高原,东临黄河,南依秦岭,实为‘四塞之地’。魏延欲兵出子午会于潼关,以阻断曹魏对于关陇之援军。

然关中有四关,魏军完全可以从南阳调兵,由东南之武关,救援关陇之地。魏延此举风险极高,即使成功夺取潼关,亦仅仅是起到拖延之用。另《魏略》则言魏延的目的是奇袭长安,但其难度却是比之潼关更甚。

且蜀军多以山地步兵为主,骑兵数量有限,机动性低。如果诸葛亮进攻关中受阻,魏延及麾下诸军恐将面临全军覆没之危机。

故诸葛亮病故前,曾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并言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亮的目的,即有意压制魏延,以防止其所谓的‘子午奇袭’之策。

结果亦如诸葛所料,魏延曾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同时魏延闻蜀军欲退,则提前南归,烧毁所过之栈道,参《魏延传》载,‘杨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

同时魏延、杨仪皆上书对方谋反,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参《三国志》中所云,‘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即正史之中已然定性魏延之举并无谋反之意。而从‘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之语判断,亦可作为佐证。

然既无反意,魏延之举动却是多有不解。实则是《三国志》在记述此事时,刻意避讳魏延之初衷,虚化交战细节所致……

对比《杨仪传》云,‘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又《魏延传》亦云,‘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换言之,诸葛亮死后,蜀汉顶层权利处于真空,魏延与杨仪你争我夺皆欲接替诸葛亮之位置。

而就客观因素而言,魏延的失败却是必然之结果……

首先魏延作为蜀汉首屈一指之武将,危险性不是一个杨仪可以比拟;其次蒋琬等人‘保仪疑延’亦是有意为之,毕竟此时蜀汉,除却诸葛亮外,再无人可以压制魏延。最为重要的是,此亦应是诸葛亮临终嘱托……


参《三国志·魏延传》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虽诸葛亮曾言,‘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但实则却是其有意营造。

参《襄阳记》载,‘孙权尝大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孙权千里之外尚知杨仪、魏延之祸,诸葛亮又岂会不知。

又《三国志·杨仪传》载,‘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即杨仪为人‘狷狭’,诸葛亮心知肚明,由此可见,诸葛亮不闻不问,不过是为将来牵制魏延做出铺垫而已。

另《魏略》载,‘诸葛亮病……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显然曹魏所述却是另一版本,但裴松之论曰:‘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

裴松之做出如此判断亦并无不妥:其一,以魏延之性格,又岂会坐以待毙,不战而走;其二,如魏延掌握大义与主动,摄行军事又岂会不敌杨仪一文人,曹魏之语似有传播谣言、离间君臣、导引民心之嫌。


陈寿尝言,‘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魏延之谋并非不可取之,但却需要相当条件,故并不适合当时蜀汉之国情。且成功之几率过低,以诸葛亮用兵之谨慎是绝对不会允许魏延以一万兵卒,甚至是以整个蜀汉之未来作赌注。

换言之,魏延死于其过度自信、死于争权夺利、死于诸葛亮之有意安排亦不为过

关灵净妖❤师化魂注

文集目錄   |   前篇:剖析李严流放之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