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山丘》,把一生唱透
2014年,台湾“金曲奖”将最佳年度歌曲授予《山丘》时,评审团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山丘》写出每个人心里深藏、甚至尚未发现的部分,一举击中人心”。
你知道吗?《山丘》这首歌,李宗盛写了十年。
1.
2003年,李宗盛开始了《山丘》的创作。
想说却还没说的 还很多
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
让人轻轻地唱着 淡淡地记着
就算终于忘了 也值了
那一年,是李宗盛与滚石唱片合约告状、从台北迁居上海的第二年。那是一个有些悲伤的夏天,异乡生活并没有让他快乐,SARS在全国肆虐,而他与妻子林忆莲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
在后来的某篇文章里,他回忆说:“那时候的我,是个拥有大量时间却无所事事的人。我跟那些蹲在马路边上等待工作机会的民工并无二致。”这时候,一个旋律悄悄在脑海浮现,那就是后来《山丘》的旋律。
2.
数月之后,李宗盛举家离开上海,扎根北京。不久之后,他和林忆莲的婚姻,走到了尽头。那一年李宗盛46岁,林忆莲38岁,他们的女儿只有5岁。
孤身一人盘桓在“大得让人心慌”的北京,李宗盛过得并不好。奄奄一息的婚姻招来周刊的狗仔队,架起相机在小区院子里守着,他则躲在工作室,望着录音室全新的器材发愣。
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
侥幸汇成河
然后我俩各自一端
望着大河弯弯 终于敢放胆
嘻皮笑脸 面对 人生的难
《山丘》曲调一直徘徊在脑海,但歌词迟迟没有出现。2004年,他和林忆莲正式签署离婚协议,两度离异、育有三个女儿的李宗盛,做回了单身父亲。
他决定留在北京,“看看人生能把我怎样。”李宗盛的制琴事业开始了。在北京吉他木作坊里,他待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长,“世事越不确定,让我越想定下心来做琴。琴在我14岁救过我,我肯定它在我46岁也能救我。”
2014年,李宗盛与林忆莲跨越时空对唱,泣不成声
3.
也许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 就快要老了
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
年轻人
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
无知地索求 羞耻于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每一个山丘
寄居北京的这些年,李宗盛把母亲接来同住,眼看着女儿离家念大学,“经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人生,但是也走过来了。”他依然没有为《山丘》填词,只是让那旋律一直回响在脑海。
一直到2013年,“花了10年不停想,想用音乐沟通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李宗盛,终于完成了《山丘》。这首歌像投在波心的石子,激起对生命共通的感喟。
4.
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唤不回温柔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既是告慰心里活着的那个年轻人,也是给所有凡人的情书:无知地索求,羞耻于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座山丘,恰是崎岖的跋涉;咒骂人生太短,唏嘘相见恨晚,也在多少次的无醉不欢里,成了回忆的章节。
若没有往事悲欢、月影离合、年华渐老,就不明白如今的李宗盛。“可以说,这首歌是我用10年生活经历交换来的。”李宗盛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