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摘录】《中华文化的感悟》

2021-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光驿站的印记
中华文化的感悟.jpeg

中华文化的感悟

楼宇烈

儒家的礼教与信仰

基督教信仰的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有神信仰,是对一个造物主的神的信仰,天地万物和一切生命都是这位神所创造的。第二,宗教信仰强调对神的意志,神的理念要绝对服从,不能违背,不能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第三,宗教是追求一个未来的理想世界,即所谓的彼岸世界的信仰。第四,近代的科学,特别是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自然科学,是人类更改的产物,是冲破了宗教的独断思想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儒家提出的礼教曾经讲到“礼有三本”:第一,“天地者,生之本也”;第二,“先祖者,类之本也”;第三,“君师者,治之本也”。

西方的基督教是以神为本的神道宗教,而中国的宗教是以人为本的人道宗教。

西方的宗教信仰是把神圣性和世俗化分开的,甚至将这两方面对立。而在中国,强调的是人成圣,而人这个圣是从哪里成就的呢?在生活中间成就的。

谈礼教

儒家的思想与礼教要表达的是,社会是有组织的群体,要维持正常的秩序就必须有名分。

儒家强调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承担自己的责任、尽自己的义务。

因此,我认为西方文化是救赎和他律的文化,而中国文化是自救和自律的文化,儒家思想对这一点的体现非常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董仲舒讲的“天人相应”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跟天地之间的关系。

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的是人既不做神的奴隶,也不做物的奴隶。这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一个根本点,即保持人自身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

无为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是“私志不得入公道”,个人的志愿不能掺入公共事物的发展规律中。二是“嗜欲不得枉正术”,个人的嗜好和欲求不能耽误正术的修为。三是“循理而举事”,即我们要遵循事物自身的发展来做事情。四是“因资而立功”,根据事物本然的规律很好地完成事情。

中国文化的第二个重要传统就是“以天为则”。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以天地万物作为自己的准则,不能够违背天地万物的本性。

中国人思考的根本,就是从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出发来思考一切问题。

智慧和知识是不一样的,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固定的;智慧是变动的,是一种如何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与生命观

第一种生命观是西方的,特别是西方基督教的生命观。基督教认为生命尤其是人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不仅创造了人的肉体,而且还赋予其灵魂。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生命,他与其他生命都是等同的。

第二种生命观是印度文化里的生命观。这种生命观也强调生命是神造的。但是印度文化认为生命创造出来以后,它会不断地转世,这叫作轮回的生命观。

第三种生命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生命观,这种生命观是群体的、延续的生命观,以类作为生命观的概念;作为生命观而言,它不是就一个个体来讲的,而是就一个群体来讲的。

中国文化的这种生命观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是以群体为主,而不是以个体为主的;是以责任为主,而不是以权利为主的。

中国人观注人自身,不是关注个人、统治及社会,而是关注整个人类对天地万物的影响。

中国智慧

西方宗教的特征:第一,所谓的有神信仰。第二,宗教要求信仰者要绝对服从,对神的意志不能有任何违背。第三,西方基督教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它希望人们能够忍受现实世界的痛苦,而去求彼岸世界灵魂的解脱。

中国哲学是让我们去悟道、求道的,谈论的不是纯粹而抽象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或者抽象的心、物的关系问题,而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予以运用的问题。

中国的品格

中国的文化要求我们每个人相信自己,自己管理好自己,相信每个生命都有自己修复痊愈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