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我在他乡
夜深人静,独自走在回屋子的路上,抬头刻意的看了看天空,因为今天中秋。天色昏暗,月亮在乌云背后害羞似的若隐若现。回屋,洗漱完毕,只身躺在床上,后窗外潺潺溪水流淌的声音越发的清晰,其间夹杂着蟋蟀口瞿口瞿的叫声。思绪如潮,不禁感怀,这是我在他乡度过的第几个中秋节?早已说不清楚。
犹记得小时候家乡的中秋节,总是与吃和热闹扯在一起。大概是那时农村人光景不好,所以每逢佳节,才舍得放手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的原因吧。
在北方农村,每年中秋节是比较大的节日,除了过年,下来就是中秋节,俗称“八月十五”。
家乡中秋节,至今都不兴吃月饼,而是吃肉,最多的是吃羊肉。对于农村人来说,最好的生活,就是天天有肉吃。自己家有养,平时舍不得,那可是一年的经济收入,只有逢年过节,家景稍好点,才舍得宰羊吃肉。一大家子人,再叫上亲戚好友,聚一起,宰一头羊,从早忙到晚,最后在夜幕降临时坐一起,美美地吃上一两碗羊杂碎汤,啃上几块羊肉,有说有笑地,热热闹闹地就算把中秋节过了。
那时候的我们尚小,不懂得什么是团圆,只知道中秋节有肉吃,可以见到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七大姑八大姨;可以兴高采烈地在聊天着的大人们中间穿来穿去;可以在那天,不去在意父母的责骂,肆意的调皮捣蛋。因为这一天有奶奶爷爷,姑妈婶婶护着。而这一切的一切,随着成长和岁月的流失也渐行渐远!
如今,对于我来说,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地方换了又换,他乡变了又变。没有了家人、亲戚、朋友的团圆,和坐在一起的热闹场面,取而代之的是电话、微信里的问候,以及身在他乡异地的制式团聚。而对于家人父母来说,团聚时碗筷少了又少,中秋渐渐的成了牵挂,成了孤独岁月里的皱纹白发。
中秋,对我影响深刻的还有另一件事,我爷爷是中秋节去世的。那一年我尚是一名不明事理的小学生。农历八月十四,像往年一样,一大清早,家里就收拾着宰羊过节,该来的亲朋都来了,我们小孩子们都异常的高兴。堂兄堂妹,表姐表弟,十来个,在大人们忙碌的身边穿来穿去,嬉戏玩耍。傍晚一大家子人坐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羊肉,喝了羊汤,大人们家长里短的聊着,我们也不愿散去。
大概是凌晨两三点,我们刚睡了不久,就接到爷爷快不行的消息。父亲,母亲都过去看望,我也跟了过去。爷爷坐在炕上,脸色深黑,一下没一下的喘着粗气,同时也伴着呻吟。我不太敢看,过了一会儿,好了许多,大人们就让我们小孩子去睡觉了,说:“爷爷会没事的。”记不清那一夜我是怎么度过的。第二天照常去上学,不到中午放学,村里人来学校叫我,说“你爷爷去世了,快回家去。”我背着书包,一路哭着回了家。所以,每年中秋节,我都会想起爷爷去世的事。
岁月总是在悄无声息的流失,同时也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世间的一切。往事不可追,回忆总是带着美好和酸楚,我们大了,父母老了,该去的去了,就像小时候老家的中秋节,那一番热闹景象早已不复存在,留给我们的是异地他乡的月亮和渐行渐远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