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为什么不要你?是什么在决定你去留?用经济学的角度重新看职场
很多时候,你去面试过后,往往收到面试官的一句回复:“回家等消息。”
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消息的,即使你落选了,大部分企业是不会告诉你理由的,即使有,也是简单地和你说不匹配。
还有一部分人好不容易熬过面试,进入企业,却熬不过试用期。
不管是面试失败,还是试用期不通过,相信大家都很少去思考,是什么导致自己落选了。
今天我们就从面试官的角度,来谈谈,企业为什么不要你?
1.工作中谁决定了你的去留?
对于谁决定自己在企业中的去留,大家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不废话,当然是老板呀
这个答案对也不对。
对的原因是这个决定确实是老板做的,说不对,是因为大家看不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没认清员工和企业之间深层次的关系。
曾经我们公司招聘过一位女生,简历不错,大学期间做过不少项目,但是试用期内,我们发现她连一些基础的工作都做得很差,最后只能请她离开。
你可能会有这样一种错觉,认为应聘者和企业是竞争关系,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用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供需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
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企业是需求方,应聘者是提供方,他们之间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因为合作,所以就有议价(谈工资),而议价的结果就会落在供需的平衡点上。
对于一个员工,能否留下来,就是员工实际能力和企业预期结果的匹配度博弈的结果,而这个预期结果就是市场中其他竞争者能达到的标准,所以企业很清楚,这个岗位的及格标准是什么?
如果你的工作成果低于这个标准,那么你只能离开。
所以综合上所述,决定一个应聘者去留其实是市场中能提供同类型劳动力的其他竞争者,这才是最本质的原因。
只要你做不到市场的及格线,那你一定是被淘汰的那个。
这样的我们就从经济学的原理中,找到决定我们去留的底层逻辑,对此我有两方面的建议
①面试前:了解该岗位的基本要求,确保自己的能力在平均线以上
②试用期:了解公司中同类岗位人员的能力水平,让自己处于中上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容易被淘汰。
2.工资高低意味着什么?
我见过很多应聘者,在谈及工资的时候,总喜欢说我学历高,所以就要更高的工资,这样看似正确的思考逻辑,其实是有问题的。
要知道,企业对工资的态度依旧是以“供需导向”,而不是“成本导向”。
而认为“高学历一定高工资”就是一种“成本导向”的思考方式。
比如刚才提到的学历,不管投资了多少时间和金钱在学习上,这些都是你的成本。
而供求理论的一个推论就是,成本不决定价格,供需才决定价格。
再举个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同一个作者,用1万元的钢笔写出的书,就一定比100元的钢笔写的书要卖得更好吗?
回到企业当中,比如企业招聘平台运营,考虑这个岗位对企业有什么价值,岗位内容职责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所以,企业看重的是岗位价值,其他的,不重要(人品还是要考虑下的)。
另外有些人去面试,企业的HR给了高工资,很开心,觉得自己赚到了。
但我想提个醒,不要高兴得太早,要去深刻理解高工资背后的逻辑。
所有惬意的存在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盈利,企业绝对不傻。
高工资背后是高预期,高工资释放的信号是,你要做的工作,可能要比这个岗位原本要做的工作更多,更难。这就是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上移拉高了价格。
所有的企业都在追求员工的“性价比”,不管工资高低,都是要能提供同等价值。一旦你的工作成果达不到预期,那你一样面临着被裁掉的可能。
如何确定自己应该拿多少工资?
前面说了那么多,你现在已经明白价格是市场需求决定的,所以也很简单,直接到各大招聘网站看看这个岗位的平均薪酬就可以了。
懂得供需理论,求职过程中就要留意市场中的稀缺岗位,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能胜任它,这样才能把高工资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
3.企业看重什么?
除了考虑供需关系,现在很多企业招聘还有一个趋势,那就是年轻化。
追求年轻化,是因为企业更看重年轻化带来的附属能力——学习力。
虽然这不是绝对的,但是年轻相对更有优势,难道不是吗?
对于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更看重增量,而不是存量。
没有经验,可以去学,不会沟通,可以学。学习能力代表了一个人的成长能力,代表应对不确定的能力。
以前我面试的时候我都会问求职者:“平常休闲的时间会做什么?”有回答看书学习,当然也有一些回答刷剧看综艺的。
但是据我的观察,那些愿意为自己的成长投资的人,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会比较强。
把闲暇投入到学习中和把闲暇投入到娱乐消遣中,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
前者对自我的要求更高,渴望成长,后者追求享乐,普遍平庸。
总之,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意味着更大成长空间,自然受到企业主的青睐。
4.结语
今天我们总共聊了2个话题,有两个简单的结论
①决定你的去留和工资是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②企业会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学习能力。
好了,疫情也快到尾声,希望大家好好准备,争取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我是@飞翔的海马,80后知识猎人,专注知识管理与认知升级。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如何学习,用学习活出100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