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智慧 《道德经》 心解哲思

从心看《道德经》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2018-12-29  本文已影响48人  天圆心灵郭智刚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吕祖解:

请问此章大旨。此章虚中著实。空中生有。自知自觉。涵容养中。是谓孔德之容。心不虚。不能容。心不空。不能量。虚空方得应物。道为何物。是先天生的炁。炁生道。从道凝为物。人何能使物凝中。初然下手。下手处在太虚立基。去心意。住基。合恍合忽。谓之初进。此一讲也。凡人修道。必先由此后至恍惚。复为镕金。镕化养体。如坐大火中。周天云雾。如入冰山。方为恍然。昆仑镇顶。不能力支。方为惚然。恍惚之中。中若有象。见如不见。知如不知。方为真象。恍中生惚。惚内返恍。内若物存。觉如不觉。存如不存。方为真物。既忽中返恍。恍中生惚。如影一样。为何有名。吾不改之。因存因有。著定于中。是其名也。名乃害也。其害不去。焉有众甫。不存他。不有他。不著定于中。是去名也。去名亦是去害。害去气镕。名去神化。甫字当作父字看。亦当主字。亦当神字。目不观。目神入矣。耳不闻。耳神收矣。鼻不息。鼻神凝矣。口不言。诸神聚矣。谓之众甫。诸神聚。其舍有主。诸神化。其气有父。诸神存。其名不去。是为众甫。为众甫。方得若窈若冥。到了窈冥时。才得神化。气结。精凝。而成道如此。

《道德经》每周一悟天圆心灵教育科技(北京)研究院心灵学(中国)研究员郭智刚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通达,洞彻,盛大之意。德,道之显化。“万化真源谓之道,真源所化之灵谓之德。”德之本就是道,德源于道。德,就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本质是德,德源于道、通于道,与道同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与道同体谓之“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道,是形而上,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不同层面、不同境界的生命存在,拥有不同的生命存在体系,拥有不同的生命境界。比如水族动物,生命存在于水中,目之所见,身之所触,体之所感,无非是水,离开水,水族生命就终结了,终其一生,也无法理解水以外的世界。人生存于物质世界,由于感官的局限,难以觉察实体物质以外的存在。圣人是宇宙本体真空实相的真知实证者,身临其境者,在永恒真空实相这个生命存在的至极层面观察物质世界,与在变幻无常、局部存在的物质世界观察物质世界,天壤之别。

“道之为物”,道是自然存在的一切万灵、万物的本体,道是万灵、万物之母,道生万物,道覆载万有,道哺育万有,维系万有,所以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之生化万物的过程,无中生有,似有若无,看不见、摸不着,不可捉摸,不可思议,神妙莫测。所以古圣云:“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忽而之际,无中生有,自然而然,自然育化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育化万灵,天地万物,人居天地之间为万灵之长。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万物生机勃勃,万灵各得生趣,大自然万有玄妙莫测,现象背后的本质是自然大道赋予的能量——精,精者,精神、精力、精华,物之本也。窈兮冥兮,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意思。万物现象,生生息息,变幻无常,而运化这些现象的本质——精神,是真常不变,永恒于自然道体的,所以说“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信,是精神,道体的另一个称呼。信,永恒不变为信;万变不离其宗为信;笃诚无妄,真实不虚为信,万灵、万有是道之育化,具道之性,与道同体,所以说“其中有信”,信者,道所赋予万灵、万物永恒之性。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道贯古今,道无古今,名,有名天地之母,天地生生息息,在自然宇宙中有无变换,产生天地万物的大道永恒,所以说“其名不去”。圣人在道的层面,观察宇宙自然,宇宙自然中,无数的日月星辰生生息息,自然繁衍,圣人如观指掌,是为“以阅众甫”。“甫”,开始,有始就有终,有生就有灭,道无终始,道无生灭,所以能观始终、观生灭。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吾,圣人自称。“十方如来同一道”,合于自然大道,不去不来谓之如来。圣人立基于自然无为真空大道,观万有生生息息变化无常始终,始于道,终于道,生于道,合于道。此,道也。

同感天恩圣德

参考经典:

《吕祖解<道德经>》

张玉林先生著《漫谈<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