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我心安处是起点#
早上为了增加微信读书里的游戏复活次数,观看了推荐的视频:是有关背诵单词的,还是四节课掌握38000个单词,听起来很吸引人。看过很多的文案写作课,很多都是标题党,比如#三天学会速读#,#五天搞定英语语法#,#七天学完世界历史#等等,可我还是心动了,因为我刚好有这个需求,要背诵很多的单词,抓住了我的痛点,吸引了我的心。
真的有那么一些瞬间,就想点击屏幕,下载软件查看学习的流程开始学习了。可是又有那一两个瞬间让我停了下来:你上周不是刚进了这个软件的#四节课搞定口语#课程么,你学习了吗?答案是:NO.只在第一节课时参与了,后来没有大块时间就听一些放弃一些,再到最后干脆直接不听课了。
以往碰到此类事情,80%以上毫不犹豫的参与活动,收藏资料,为自己的可能用到做个保障。可是网盘里200门上下的课程,收藏夹里快要溢出来的资料,到现在看过的学习过的都不及5%。我只是在为自己的不学习找个学习资料的安慰和保护伞罢了。
在没有点击屏幕的下一刻,我有在深度思考,为什么这一次没有冲动了呢。
答案:我在清理和认识自己的路上前进了一些。
清楚的意识到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只会占据自己的空间或精力,随着时间的流动,他们的价值会越来越低,还有可能会跌落到负值,根据木桶原理,即便某一些方面值比较高,一旦和负值综合起来,总体值肯定不会很高。这样想明白后,我打算把那些没有看过,而且超过半年的资料都冰封起来放在一个角落,给他们标上签判个无期徒刑,再设置一个清理期限,就让他们“随风而逝”。
另一方面,我为什么总是学不完呢?
答:心不安,急于成。
过往做多了表面功夫(哈哈,单学习这一层面哈),再加上拥有了就是自己的观念侵蚀身心,所以总是集中不了精力,安不下心来。更可气的加上急于完成,完美,就有很多“过往云烟”的阶段,以为的总是以为着,用到时才知只是似是而非。
这样细细想来,还没有那一门学科,那一个阶段,是在完全心安定时去学习的,都是为了考试,升学,而为了短暂的阶段目标被迫的去掌握,并没有放到长远目标里。所以每一段心都加上了枷锁在运行,怪不得它不安分嘞。
每一次学习前都是有长远目标,或者都是来源于单纯的兴趣,我想这一次的学习效率就会很高。
突然就想起来小学每次数学考试,总是做完题不检查就开始看作文书,那个做着题就在想故事的孩子,心是飞起来的。我要回到那个时候给小女孩说:不着急,你慢慢做题,检查后,会有整整一本故事书给你看。一心一用,把每一次画满一个圆。
我心安处是起点,是另一个圆的开始,人生就是不断增加圆的半径,增厚圆的弹性的过程。
come on ,g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