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律

2021-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笔水墨青狂

有人说,将世上的痛苦分为两种,一是自律的痛苦,二是追悔莫及的痛苦。前者的痛苦比之后者,仿佛鸿毛与泰山。

说再多的话,看再多的字,不去行动起来的话满腔热血终会化作泡影。

我知道你许久没有去努力了,我也知道你放纵自己许久了,那何尝不再去尝试一次呢,就当是跃入水中,尝试一次憋气,不用许久,就一分钟,坚持做下去,就做一分钟。

我常常苦思冥想,为何明明那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自己却无法长久的坚持下去,为何那些对自己无益的事情,如打游戏,玩电脑,刷视频,看小说,却总是不厌其烦。

闭上眼睛,脑子里会怀念的是些许让自己意乱情迷之事,我终于明悟到流于表面的喜怒哀乐乃短视之物,是应激的,是天性。

而能够长期持续的情欲,亦能够长期的给予人感受,如每当想起仇人便生气厌恶,纵使有时间慢慢淡化,亦常有淡淡的情绪浮于眼前。

基于此,去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商店的奸商老板为了长期盈利也不得不选择质量过得去的产品,黑社会的成员为了组织稳定,也会遵守一些严酷的规矩。总而言之,就是,长期的做一件事是因为长期的能够获利,而不是辛苦了许久才最终获得利润,基于原始社会进化而来的人们,并不能对周围的生存环境掌握充分,从而得出一些长远布局的规划。因为对外界环境的了解不充分,会让自己的长远计划中途夭折,所以短视才是人尽任何可能去繁衍的正确做法。

在这种行为模式中,人的理智常常趋于本性之下,正如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用一盆子水将自己溺死,人在这种看似无规则实则井然有序的模式中生存。而那些脱颖而出的人,也未必是真的理智大于天性的人,他们常常是那些,不服输,爱较劲,爱拼,简而言之是可以用一部分的情感去压制其他的情感的人。这种人往往有着不一样的幼年家庭教育,或不同于常人的天性。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把人和马作为类比分为三等,上等马,不需要指令自己就会奔跑。中等马,只需要催促指示一下就会持续地奔跑下去。而大部分人都是下等马,需要持续的鞭打,宛如一个陀螺,当停下了外力,停下了刺激,就会慢慢的偃旗息鼓。

常人若想要和上登马或中等马一样,在不违背天性的前提下,我想出了这么几个方法:

一是增加阅历,更多的阅历知识可以帮助人更好的鉴别信息,选则更为正确的道路,在这种选择方式之下,人会自然而然的抵挡那些错误的捷径。这样从外部看来就仿佛违背了天性一般,不为利益所动。此类方法可以通过阅读大量书籍,但是能够阅读大量书籍已经说明此人不同于常人了。

二是修身养性。此类方法我比较推荐冥想。

修身养性并不同于你所认知的那种,我觉得世上之人都在修身养性,功利主义就是在强化自己单方面的欲望,去击倒亲情,友情,爱情,去抗衡恐惧,急躁,耻辱心等等。佛门中的和尚,他们则是去选择淡化所有,初入门中以善恶为戒持,到后来的看破虚妄,便是无所谓善恶了,颇有道法自然之意。

学疏才浅言尽于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